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连结肠宁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 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饮食指导和心理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连结肠宁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溃疡性结肠炎改良梅奥(Mayo)积分,检测粪便钙卫蛋白(FC)浓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Mayo积分、粪便FC浓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连结肠宁可有效改善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性,降低粪便FC浓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病种将110 例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 例)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4 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2组患者若伴有器质性疾病或症状较重者则予以对症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躯体症状群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49/56),对照组为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主症(反酸烧心、胃胀)评分、中医次症评分、躯体症状群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口疮评分及对照组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老年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基础疾病、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头晕目眩、汗出异常两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2/32),对照组为6.67% (2/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音疗法联合痛泻要方加味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8 例。西药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汤剂口服治疗,五音疗法联合中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配合五音疗法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总有效率五音疗法联合中药组为92.86%(26/28),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8.57%(22/28)和中药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五音疗法联合中药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中、西药组(P<0.01);五音疗法联合中药组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中、西药组(P<0.05),且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均显著低于中、西药组(P<0.05)。结论:五音疗法联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溃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脓血便、腹泻腹胀、食欲减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评分及总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对照组除食欲减退外其他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15.63%(5/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嗳气、纳差、咽部不适、咳嗽的发生程度和频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产后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产后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2组取穴相同。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腰围、臀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35/35),对照组为88.6%(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值、腰围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臀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的改善程度明显,可获得理想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舒散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脐舒散外敷脐部神阙穴,同时给予TDP理疗仪照射神阙穴治疗;对照组40 例采用蒙脱石散、匹维溴铵治疗。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92.86%(39/42)、85.71%(36/42),对照组分别为85.00(34/40)、70.00%(2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舒散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比较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8%,对照组为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化湿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6.88%、78.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身热不扬、小便短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转阴例数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刮痧联合艾灸对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 例Ⅰ、Ⅱ级痰湿壅盛型E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刮痧和艾灸辅助治疗,疗程均为4 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83.3%(25/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刮痧联合艾灸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降低痰湿壅盛型EH患者的血压,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胃排空时间及血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28/31),对照组为77.42%(2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胃排空时间、各项血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护肝、降酶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58/6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