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普通温针灸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针灸配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痛消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影像学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及停药时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胞饮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吲哚美辛栓肛门塞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为9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COX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X痛经各项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腹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型颈椎病患者90 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并分别接受龙氏正骨手法治疗、MET治疗、龙氏正骨手法结合MET治疗。观察3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对照1组有2例脱落,对照2组、治疗组均脱落1例,予以剔除。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27/29),对照1组为82.1%(23/28),对照2组为86.2%(25/29),治疗组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NDI、VAS评分、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31/32),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治疗24 h、72h及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ASCS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刃针灸联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取刃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灸联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运动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利斯霍姆(Lysholm)膝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屈膝活动范围(ROM)以及伸膝受限ROM的变化。结果:2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屈膝ROM及伸膝受限RO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KOA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无药物及手术等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刮痧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刮痧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服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皮损与症状积分、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4%、73.33%、50.00%,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6.67%、93.33%、86.67%,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治疗轻中度痤疮,改善皮损类型及数量、症状,降低痤疮严重等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的疗法相较于单一的电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单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颈椎牵引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4%,对照组为72.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5.76%(25/33),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颇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神通督温针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与对照组(29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循经感传者26 例,无循经感传者4 例。结论:温针灸治疗可提高CSA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且出现循经感传现象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PS患者7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使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尼尔雌醇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kuppermann、围绝经期生存量表(MENQOL)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31/35)、77.14%(2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uppermann评分、MENQOL评分、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调节其激素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综合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阳经痹通膏联合导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导引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经痹通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56.67%(1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ND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出现5 例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经痹通膏联合导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部疼痛、功能障碍,提高颈椎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血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药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学会(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32/33),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刺血药罐能够有效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