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钻石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钻石的分级与评价,钻石的人工优化与鉴定,钻石的人工合成及其鉴别,钻石首饰镶嵌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钻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傅晓明 《矿产与地质》1998,12(4):257-261
天然钻石常因含各种呈色离子及包裹体等而大大影响了其商业价值。目前,常通过辐射处理,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对钻石进行人工处理,这些方法有效地增加了金刚石的美观程度,但同时也给钻石的鉴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杨绍卓 《云南地质》1993,12(2):227-234
钻石,人称珠宝之王,在珍奇异宝中,最令人屏气凝神且津津乐道的。一听到钻石这两个字,马上精神为之一振,人人急着想一探究竟。钻石为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叫人神往并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国,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各类颜色或净度经过处理的钻石及合成钻石。以国检中心(NGTC)近年来在钻石鉴定方面的部分成果为基础,综合论述了国际上钻石鉴定与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珠宝实验室鉴定多过程处理钻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胡家燕 《贵州地质》1999,16(2):169-179
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形态类型,以及金刚石的物理、化学参数、体蚀象、包体成分、切工后的特征等,论述了金刚石的形成和金刚石(钻石)鉴定方法,例举了与金刚石(钻石)相似宝石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质》2003,21(1):50-50
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外交部、国土资源部今天发布联合公告,宣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以履行我国的国际义务,制止“冲突钻石”非法交易,维护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冲突钻石”问题主要是指非洲一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在其控制区内非法开采、销售钻石,并以此换取军火,发动和延续内乱.为遏制“冲突钻石”,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于2000年5月发起“金伯利进程”,讨论建立国际毛坯钻石证书制度.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加工国和贸易国均参加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7.
合成SiC是新型钻石仿制品,其硬度、折光率、色散值、热导系数均与钻石极其相近,用常规钻石检测方法难以鉴定;但合成SiC为非均质体,具较高双折射率,内含物及颜色也具特殊性,且其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线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均与钻石不同,依据这些特征可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8.
Shig.  JE 《地球科学》1994,19(2):273-280,T001
概括地评述了天然钻石、实验室处理的钻石、人造钻石以及钻石仿制品的宝石学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类型褐色钻石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和结构特性研究是钻石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前人对富氢钻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特殊的生长结构以及其形成环境的探讨,而对富氢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特征鲜有涉及。本文对经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的富氢钻石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其鉴定特征。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的富氢钻石的光谱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红外光谱,经处理后的钻石中与氮氢有关的吸收峰如3310 cm~(-1)、3232 cm~(-1)、3189 cm~(-1)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并出现与孤氮有关的新的2688 cm~(-1)吸收峰;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经处理的褐色钻石中的无选择性吸收(钻石呈褐色的原因)变为孤氮的典型吸收,即550 nm至短波的吸收以及N_3中心(415 nm)的吸收均明显增强,因此钻石也由原来的褐色变为黄色。钻石经处理前后的光致发光光谱中,与氮原子有关的缺陷类型、峰的强度以及缺陷组合也有变化。本文获得的光谱变化特征,为准确鉴定高温高压处理的黄色富氢钻石提供了依据,也为解释与氢和氮相关的晶格缺陷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再生钻石是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天然钻石为基底再生长合成钻石层,得到具有整体外观的钻石产品。由于再生钻石含有天然钻石的氮杂质信息,传统的合成钻石排查方法和检测流程已不再适用于再生钻石的检测。本文对实验室检出的一颗再生钻石进行了详尽的宝石学测试分析,以建立再生钻石的最佳检测方案。结果显示:常规的显微观察、钻石仪器排查以及红外光谱测试都不能将再生钻石检出。DiamondViewTM多方位发光图像观察该样品呈现清晰的发光分层现象,上层为红色荧光与蓝绿色磷光,下层为深蓝色荧光与惰性磷光;红外透射光谱分区域定点扫描样品上层为IIa型钻石,下层为Ia型钻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同时具有N3和高浓度[Si-V]-缺陷。综合判定该样品亭部的下半部分为天然钻石,亭部的上半部分和冠部为CVD合成钻石,CVD层厚度约740μm。作为我国首例报道的再生钻石,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型样品相比,该样品中分层界限不可见,且合成层厚度呈现明显增长。研究认为,应用多方位发光图像分析及光谱测试技术是再生钻石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简介了合成钻石的历史及其钻石合成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合成钻石和晶面形态特征的差异是鉴别合成钻石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常规鉴别方法和现代仪器测试技术。鉴定测试一种钻石材料往往需要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手,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笔者采用宝石显微镜结合紫外灯检测鉴别合成钻石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色-近无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谱图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宋中华  陆太进  苏隽  高博  唐诗  胡宁  柯捷  张钧 《岩矿测试》2016,35(5):496-504
实验室发现大量小颗粒的无色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混杂镶嵌在各种饰品中,前人提出荧光和磷光特征是主要的快速区分特征,然而荧光、磷光特征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将HPHT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区分开来。本文将常规的宝石学观察分析与多种高精度谱学测试相结合,对五粒不同的无色-近无色HPHT合成钻石样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五粒钻石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无270 nm吸收或是只有极弱的270 nm吸收,随着颜色级别的降低,270 nm吸收越明显。红外光谱测试显示,各粒样品中都含有不等量的硼元素。光致发光光谱测试表明,HPHT合成钻石含有与微量N、Ni、Si等相关的晶格缺陷。超短波紫外光源激发下,所有的HPHT合成钻石都有强磷光,在钻石观察仪下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八面体和立方体分区特征。显然,不同的合成钻石的特征略有差异,但综合其荧光及磷光特征以及红外、紫外、光致发光光谱特征,可以准确地将无色HPHT合成钻石与对应的天然钻石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鉴定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前人已开展了系统的发光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但对比性分析较少,且对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关注不多。本文结合常规宝石学观察、高精度谱学测试以及导电性和磁性测试,对49粒无色、黄色样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铁、钴、镍等金属元素的触媒残余是HPHT合成钻石的磁性来源,测试样品均能被磁强达到12000Gs的磁棒吸引。②无色HPHT合成钻石为Ⅱa+Ⅱb型钻石,硼元素的存在导致其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且随着硼含量的增多,导电能力逐渐增强;黄色样品为Ⅰb+ⅠaA型钻石,约三分之一的孤氮转化为A集合体,揭示合成钻石在生长完成后经过了高温退火处理。③硼元素的普遍存在,以及氮元素主要以孤氮原子和A集合体的方式存在,导致了HPHT合成钻石的特征红外光谱;HPHT合成钻石中常含有氮、镍、硅等杂质元素引起的晶格缺陷,导致了特征的光致发光光谱。④无色HPHT合成钻石具有强蓝绿色荧光和磷光,黄色HPHT合成钻石具有绿色荧光,可见明显的立方体-八面体分区现象。本研究表明:谱学特征和发光特征仍然是筛查鉴定HPHT合成钻石的重要依据。现生长技术下合成的HPHT合成钻石在导电性和磁性两方面也与天然钻石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快速鉴定合成钻石的辅助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世界钻石之最黄镜友(湖南省地质矿产厅长沙410011)关键词钻石,发现,商贸TheMostInterestingAspectsofDiamondintheWorld¥HuangJingyou(HunanBureauofGeoogicalExplora...  相似文献   

15.
韩桂荣  呙敏超 《湖南地质》2001,20(2):144-145
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外观相似,在没有鉴定仪器的条件下,使用10倍放大镜和肉眼观察颜色、光泽、色散、瑕疵、加工工艺、腰围等,辅以透字试验、亲油性实验、称重、测量直径等简单方法即可将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6.
Chameleon钻石(俗称“变色龙钻石”)是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彩色钻石,在受热后或长时间在暗室中会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Chameleon钻石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并不具有此类“变色”现象。为了研究Chameleon钻石与相似黄色钻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产生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原因,本文选取Chameleon钻石和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加热实验,观察加热前后钻石颜色、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探寻导致热致变色的原因,并对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Chameleon钻石受热后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超短波紫外线下显示绿色荧光和磷光,相似黄色钻石样品无磷光及变色现象;所有样品均有从紫外光至510nm逐渐减弱的连续吸收和480nm吸收宽带,Chameleon钻石具650~800nm吸收宽带,相似黄色钻石无该吸收带,加热后吸收带消失是其产生热致变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样品的缺陷类型进行对比分析,Chameleon钻石红外光谱可见孤氮特征及与片晶无关的1430cm-1宽吸收带,该峰未在相似黄色钻石中出现,但产...  相似文献   

17.
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钻石的鉴定和分级进行一些探讨,它对钻石的商贸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刚石的组成元素为碳,钻石即指达到宝石级的金刚石,它是自然界唯一由单元素构成的宝石。钻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物理性质和相当稳定的化学性质。从钻石的重量,净度,颜色和车工四个方面对钻石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月30日,安特卫普钻石交易所和安特卫普钻石俱乐部在其历史悠久的交易大厅内举办了第三届钻石交易博览会。来自欧洲、中东和土耳其的钻石商欣赏了安特卫普70多家钻石厂展出的精美钻石、宝石首饰。安特卫普DTC的销售经理Phillipe Ringer很高兴有庞大的中东代表团参加此次交易博览会,并表示,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等地区已经成为安特卫普钻石厂的重要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批量小颗粒钻石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紫外光致发光图像高速采集装置——珠宝首饰观察鉴定仪(DDO),通过对激发光波长、工业相机等的选用和结构设计技术突破,以及对发光现象采集方式进行创新,实现了批量观察不同宝石间的光致发光现象和发光延迟现象差异等,从而实现对宝石高效检测。对20 000粒以上无色天然钻石、合成钻石和钻石相似品进行的DDO测试结果表明,98%~99%的无色天然钻石在紫外光激发光停止后的0.1~10 ms内可观察到的碧蓝色磷光现象,为天然钻石典型特征,合成钻石和其他无色宝石的发光特征(发光颜色、强度、持续时间、结构分区)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由此建立了一种通过观测包括荧光、衰减时间在100 ms内的连续发光(磷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天然钻石的新方法。本装置提高了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通过率可高达99%,对合成钻石和仿钻石的筛查准确性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