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由H.P.Taylor,Jr.,J.R.O’Neil和I.R.Kaplan主编的《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ATribute to Samuel Epstein》一书1991年底由美国地球化学学会出版。这本纪念当代国际著名的地球化学家Samuel Epstein的论文集收录了他和他的朋友、学生们最近撰写出的39篇论文。这本论文集收录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极其广泛,是一部反映目前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国际水平和发展趋势的新书。  相似文献   

2.
平衡热液体系中硫同位素演化的几个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含硫矿物的同位素组成推断热液矿床成因是很有意义的。 1968年首先由H.Sakai指出热液的温度和pH值可以影响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接着,1972年H.Ohmoto以及1979年他和R.O.Rye系统讨论了平衡条件下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对硫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建立了高温热液系统和低温热液系统的热液流体以及含硫矿物与热液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和酸碱度等)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大气环境恶化、能源资源紧缺、人类健康遭受威胁的严峻形势下,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也突飞猛进,学术活动活跃,专业研究者和专业群体也与日俱增,并涌现出了不少知名学者,为推进气体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和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深切缅怀David R. Hilton教授对我国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贡献,经国内多位从事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学者商议,决定组织国内气体地球化学研究者征集论文,以"气体地球化学新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以专题发表为主题,谨以此纪念David R. Hilton教授。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屬鈹在现代工业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各国学者对该元素的矿物、矿床及地球化学作用也都进行过研究。哥德斯密特、蘭卡瑪及薩哈瑪写过有关鈹的地球化學的论文,桑德尔研究过火成岩中鈹的含量等,而研究得最深入和最有系統的要算是苏联学者A.A.別烏斯,他所写的有关鈹的论文常見于苏联“地球化学”等杂读誌上,他最近的專著“皱--普查与勘探时对矿床的評价”一书对于鈹的矿物、矿床以及普查勘探,储量計算方法等作了詳細的介紹。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一阳 《地质科学》1983,(4):307-314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底的自然延伸部分,是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一方面对大陆有“继承性”,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海洋的“烙印”,从而构成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基于历年对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试图对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冯增昭 《地质科学》2001,(2):202-202
第6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2000年8月17日至20日在辽河油田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及辽河油田共同主办,辽河油田承办。辽河油田副总经理刘俊荣致开幕词,并代表辽河油田欢迎全体与会代表。冯增昭教授致词感谢辽河油田承办此次会议,概述了历次全国古地理学学术会议的召开情况,并作了题为中国南方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的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到会代表共94人,分别来自石油系统、地矿系统、煤炭系统、化工系统、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8.
刘东生  吴子荣 《地质科学》1960,3(5):269-272
苏联著各新构造学家尼古拉耶夫教授于1958年夏应中国第四紀研究委員会和水利电力部的邀請在北京专門对新构造和与之有关的工程地貭問題作了系統的讲学。因为新构造的研究不仅在理論上对我国广大的地貭工作者还是一个比較新的課題,同时也是在进行大規模工程建設实践中所必須注意的問題,所以这次耕学引起了国內各方面的极大的注意。中国第四紀研究委員会征得尼古拉耶夫教授的同意,并由他本人对原耕稿进行了补充和訂正以后送請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大家盼望已久的文集現在出版了。这是我国地貭界的一件喜事。回忆在1958年夏季尼古拉耶夫教授在順利完成了对許多重要工程建設地区的指导工作以后,为了滿足我国地貭工作者的要求,立即开始了这次讲学,这种深厚的友情是我們深为敬佩的。  相似文献   

9.
李起彤 《地质科学》1965,6(4):383-389
地球上满布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断裂,其中一部分,断到了地壳深处乃至地肉(Mantle)中,这类断裂通常被称为深断裂或主要断裂。关于这类断裂的研究,早在本世纪初,W.H.霍布斯就已推想到某些地形特征可能与地壳裂缝有关。R.A.松德尔着重研究了线形构造(Lineament),强调了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线形构造的重要性,并认为沿它们进行的平移剪切运动(Rhegmagertese)是地壳的主导运动之一。深断裂这一术语是A.B.裴伟首先提出来的,在1956午,他又发表了两篇有关深断裂的总结性论文。 F.A.维宁.迈勒慈研究了星球性剪切网络及它与极位移、壳下对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浙江长兴二叠系和三叠系界限地层的碳同位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和氧同位素已有三十多年,积累了数千个数据,其目的在于研究古海洋碳和氧同位素的演变。在此期间,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在0±2范围内变化,未表现出与地质时代相关的变化趋势(Clayton和Degens,1959;Degens和Epstein,1962;Keith和Weber,1964;Galimov,1965;Becker和Clayton,1972;Schidlowski等,1975)。但是,另一些学者,如Jeffery等(1955),Baertschi(1975),Compston(1960),Weber(1967),Garrels和Parry(1974)却认为,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随地质时代而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全国矿物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7月28-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承办。与会代表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产、科研和高校的代表,共30余人。会前编辑了会议论文集,会后由学术评审组推荐发表于《矿物学报》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相似文献   

12.
在西藏冈底斯山以北、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分布着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它们与本区的超基性岩空间上接近,或者呈断层接触。对这些岩石组合的成因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大陆碰撞缝合带的蛇绿岩(常承法与郑锡澜,1974),有人认为是岛弧与边缘海的产物。近来,张旗(1983)在丁青发现了比较连续的蛇绿岩组合。要正确地对这些岩石的构造环境进行解释,必须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对采自拉弄沟、罗布中(图1)两地的玄武岩和采自切里湖的安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做了初步研究,这里将初步结果及讨论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3.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1):138-138
为纪念孙肇才先生从事石油地质工作50周年,以“板内形变与晚期成藏”为书名的孙肇才石油地质论文集2003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精选了孙先生的论著24篇,分“基础地质”(3篇)、“中国含油气盆地综述”(3篇)、“典型含油气盆地分析”(10篇)和“在中外咨询会议上的发言”(8篇)4部分。书末附有孙先生学术论著和报告目录。全书共332页,约53万字。书中论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成因机制、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主要造岩元素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八台、桂村、老羊沟地区为例,对华北断块西南部晚太古代的变质铁矿建造的原岩进行恢复,并对铁矿成因类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前寒武纪占了地球地质历史的八分之七,其地层中有机质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追踪地球早期历史的生物演化,企图为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和早期生命的特点提供信息;另外在于对前寒武纪、特别是晚前寒武纪地层中石油的兴趣。六十年代,G. Eglinton和M. Calvin提出了“化学化石”的概念。“化学化石”也叫做分子化石或“地球化学化石”。  相似文献   

16.
由地球化学学会及欧洲地球化学协会联合主办的2105国际地球化学年会(25th Goldschmidt Conference)于2015.8.16—8.22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3719名代表集聚一地,中国及海外华人学者逾二百人参加了这一国际地球化学界盛会。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地球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本刊特约请副主编周新华研究员撰文介绍地球化学学会及戈尔德斯密特大会情况。同时为使大家全面了解会议的情况,以侧记形式报道了我会一些理事单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PHREEQC软件)对咸阳城区地下热水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和路径模拟.模拟路径分别为西、西北两个补给方向.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向发生了一系列的水-岩反应,,线R5→SP2,SP2水化学类型由Na-HCO2-Cl转化为Na-Cl型,而西北线R6→SP2水化学类型由Na-Ca-HCO3 -el转化为Na-Cl型,在水流路径上SiO2(玉髓)、方解石、白云石和高岭石发生了沉淀,而岩盐、石膏、天青石、钠长石、云母和萤石发生了溶解作用.对研究区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描述了研究区地下热水补给到排泄的演化特征,表明水-岩作用模拟对于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演化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书是以加拿大矿物学会名义出版、由T·K·Kyser编辑的低温地质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讲习班讲座材料论文集。该讲习班由加拿大矿物协会于1987年5月在萨斯喀彻温省省府萨斯卡通市举办。全书有  相似文献   

19.
《地质科学》1959,2(7):218-225
本文为全苏科学院矿床、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宄所的T.H.沙德隆博士向我国地质界介绍去年年底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普查内生矿床盲矿体的科学理论研究会情况时所写的会上各专题报告的节要。原稿题目是“全苏普查盲矿体科学理论研究会议简讯”,寄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后,承蒙徐光炽先生推荐,经该所专家连络科同志翻译后,交本刊发表。本文广泛讨论了普查盲矿体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内容丰富,对我国目前在普查勘探中找寻盲矿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孙樞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64,5(2):103-124
1962年8月,作者等开始研究龙門山抝陷泥盆紀沉积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問題,其目的在于探討生物和有机貭对沉积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本文根据工作第一阶段的部分結果,初步討論有机碳、氮和磷等生物元素分布的岩相地球化学規律及有关的成因問題。工作中承叶連俊教授热心指导和鼓励并审閱文稿,乐森璕教授和张守信同志代为鉴定化石,叶继蓀、潘均、王文琳、裴洁等同志分析样品,史书麟同志給以帮助,四川省地貭局地貭队热心协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