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度,全省温度偏高,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四季具有:冬季温暖多雨;春季持续温高多雨;梅雨期短,但雨量集中,洪涝灾重;夏季高温酷暑严重;秋季晴暖少雨,秋季低温出现虽偏早但影响不大。本年度主要气象灾害为雨涝、大雪、寒潮、洪涝、高温酷暑、干旱、冰雹和龙卷风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农作物主要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除晚稻较好外,大小麦和早稻属偏差年份,因此三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同去年相比为两减一增,即大小麦和早稻减,晚稻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重大水旱灾害回顾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孙冷 《气象》1997,23(9):62-63
北方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夏旱严重南方雨水适宜局部地区暴雨成灾—1997年6月—孙冷(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6月份,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其中西北东部、华北大部及黄淮北部等地明显少雨,旱情日趋严重,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南方局地出现暴雨洪涝,但灾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2022年贵州省气象条件对主要粮油作物的影响,该文利用84个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并与历史同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收粮油作物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油菜播期受干旱影响推迟,但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好于前期,尤其是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产量形成及成熟收获。(2)秋粮作物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相当:玉米、水稻等秋收粮食生长季光热条件优良,降水分布不均,水稻生长期前期气象条件好于后期,后期夏伏旱和高温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总体粒重水平;玉米灌浆期大部地区光温条件优良,利于粒重的形成,收获期晴热少雨利于收晒。因此2022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生长期内气象条件利弊相当,属于正常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西省1983年-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受灾面积资料和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最严重的4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8.
2004年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末兰  谢萍 《湖北气象》2005,24(3):36-38
2004年湖北省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异常偏高,多波动且冷暖变幅大;年降水量呈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总雨量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值,但季节分配不均,局地强降水明显;最突出的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雷雨大风、冰雹及其次生灾害,以及春、秋两季出现的阶段性干旱;全省气象灾害损失与历史平均状况相比偏小,属气象灾害偏轻年。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宁地区辖四区三县1950-2010年气象灾害进行分析,西宁地区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雷电、干旱、大风、冰雹、沙尘、低温冻害、高温、连阴雨,由气象因素诱发的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和作物病虫害。从受灾频次分析,冰雹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占总受灾频次的43%,其余依次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干旱和低温冻害;从受灾人口分析,冰雹依然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占总受灾人口的45%,其余依次为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冻害;从各年代际分析,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气象灾害发生次数随年代为增多趋势;从地区分布分析,市区主要是地质灾害、洪涝、雹灾。湟源主要是雹灾、洪涝、干旱。大通主要是雹灾、洪涝、雷电。湟中主要是雹灾、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0.
邹旭恺 《气象》2005,31(2):94-95
11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北部出现明显降水 ,旱情缓解 ,但华南中部和南部干旱仍持续或发展 ;月平均气温 ,全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或接近常年 ,其中东北部分地区偏高显著 ,黑龙江、吉林两省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 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月日照时数 ,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总的来看 ,本月全国大部地区光热水条件适宜 ,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月内 ,浙江、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局地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灾害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部分地区因雾引发多起交通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  相似文献   

11.
王东生 《气象》2005,31(2):90-93
11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北部出现明显降水 ,旱情缓解 ,但华南中部和南部干旱仍持续或发展 ;月平均气温 ,全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或接近常年 ,其中东北部分地区偏高显著 ,黑龙江、吉林两省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 5 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月日照时数 ,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总的来看 ,本月全国大部地区光热水条件适宜 ,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月内 ,浙江、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局地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灾害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部分地区因雾引发多起交通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2.
199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冰洁 《气象》1994,20(4):20-22
1993年,我国大部地区降水较丰沛。干旱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灾情偏轻,旱区主要集中在北方。汛期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天气少,各大江河水势较平稳,未发生大范围洪涝,但局地性暴雨洪涝较多,雨涝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粤,湘,赣,苏,鲁等部分地区涝灾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春,夏季温光条件较差,秋季温光条件较好,有7个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其个数与多年平均数相同;冰雹灾害接近常年。总的来年,1993年气候年景为一般偏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中国气象年鉴》等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和综合分析法,对1995—2014年(近20 a)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暴雨洪涝和干旱造成的农业受灾面积波动较大,重大以上洪涝灾害5 a一遇,重大以上旱灾10 a一遇,风雹灾害和冷冻灾害总体变化不大;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我国农业暴雨洪涝和干旱灾害变化的主要气象原因;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不断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作用,科学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既是保证我国农业不断适应气候变化、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也是近20 a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吉林气象》2021,28(3):29-32
用翔实的数据给出了2020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20年吉林省农业生长季气温稍高,积温偏多,无霜期长,降水、日照偏多,全省大部第一场透雨早,农业气象条件阶段性变化明显,春季播种至玉米拔节期水热条件匹配好,农作物关键期生长状况较好;7月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水热匹配较差,中西部部分地方出现农业干旱,影响旱田作物生长发育;8月下旬—9月上旬吉林省先后遭遇台风"巴威""美莎克"和"海神"三连击,导致农田发生渍涝、大风倒伏等灾害,对玉米后期灌浆、产量形成以及秋收进度都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8,14(4):45-47
1987年,世界气候总的看来属异常年份。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多年少见的大范围异常冷暖气候;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干旱。南亚、东南亚大部地区肆虐的旱灾使农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中南半岛多数国家粮食减产已不可避免。南半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和地区夏秋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广西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年内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等气候事件,其中以干旱和暴雨洪涝最为突出,2005年气候灾害属偏重年份。气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是江西省近几年来棉花总产量最低的一年,没有达到省政府年初的目标产量.经分析苗期阴雨、6月洪涝、伏秋干旱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棉花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将全省棉花主产区1995年的气象资料与历年及1994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1 播种出苗期,连阴雨天气不利全苗、壮苗.1995年我省大部分地区于4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较常年提前.播后遇4月中至下旬的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对棉花苗期生长极为不利(资料见表1).从表1中可知:全省各主要产棉区,苗期降水量明显偏多,比1994年平均偏多160.4  相似文献   

18.
广西2005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5年,广西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年内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等气候事件,其中以干旱和暴雨洪涝最为突出,2005年气候灾害属偏重年份。气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0—2006年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洪涝、低温和风雹发生规律及发展的趋势,分析表明干旱灾害发生和成灾面积呈直线型上升趋势;洪涝、低温和风雹灾害发生趋势均呈抛物线型,其中洪涝、风雹灾害前期重,后10年灾害较轻,低温前期轻,后期加重。文本在讨论灾害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基础上,提出4点防灾减灾对策:提高防范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络,提供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面开展应急减灾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4~2011年河北省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和河北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分析了河北省气象灾害灾次和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旱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5类,5类气象灾害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河北省暴雨洪涝主要集中在河北省西北部,灾次比最大值0.038;冰雹灾情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以及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保定西部地区,灾次比最大值为0.027;干旱灾情主要集中在邯郸以及沧州南部,灾次比最大值为0.036;大风灾情主要集中在河北中部,高值中心在唐山北部,灾次比最大值为0.030;雷电灾情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张家口以及石家庄,灾次比最大值为0.034。河北省暴雨日数分布与暴雨洪涝灾情分布的不一致表明气象灾害灾情除与致灾因子有关外,还与承灾体脆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