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新增6个珊瑚礁数据,并对南海北部已发表的海平面数据进行年代和高程校正,然后进行相互验证和可靠性分析。同时对监测记录较为连续的12个验潮站的现代海平面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进一步验证重建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汇编的679个校正和可靠性评估后的海平面数据,重建了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尤其是最近2 000 a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和变化特征。校正和评估后的数据显示:南海北部海平面从早全新世(8 211±128)cal a BP的-16.16 m快速上升到6 000~7 000 cal a BP的1.5~2.5 m,之后波动下降到现今海平面高度。其中在中全新世海平面保持高位震荡约2 600 a,而晚全新世南海北部过去2 000 a海平面整体呈现出阶段变化过程。首先,在公元0-350年呈下降趋势,然后在公元350-85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并在公元880年,海平面处于过去2 000 a的最高...  相似文献   

2.
相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潜在侵蚀是海岸带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岸段实测断面资料,利用历史岸线后退和淹没法则计算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海岸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 a来岸滩呈侵蚀后退趋势,年侵蚀速率为3.7~5.7 m/a,相对海平面上升对岸滩迁移后退的贡献为2%~6%;未来1...  相似文献   

3.
海平面变化不仅关系到全球环境的演变,而且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关于海平面变化的机制研究与精确估算则一直以来是海洋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分析晚中生代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记录,在行星尺度和地球轨道尺度上,分析讨论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虽然近100Ma以来,海平面记录中构造和大洋碳储库周期连续小波分析信号显著,其滤波振幅强度变化也对应了全球性的构造、气候及生物演变事件,反映了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海-陆格局变化、气候突变以及相应的生物演变事件等全球性变化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但在南极冰盖形成之后,构造周期与大洋碳储库周期的影响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出现不同,特别是近5Ma以来两者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近10Ma以来,偏心率周期、斜率周期和岁差周期分别在约0.8、5.3及6.2Ma之后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开始增强,显示出不同地球轨道参数周期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而在这一阶段,虽然极地冰盖体积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但是,海平面变化可能受到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高纬度地区冰盖体积变化与低纬度季风演化引起的大洋碳储库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超  徐永生 《海洋科学》2017,41(4):88-97
本文研究和估计了1950~2010年不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事件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使用了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数据资料,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分离了由PDO事件所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PDO-SSH), 以此分析PDO事件对海平面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PDO-SSH所引起的海表面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 及其对区域海平面变化的遮掩效果, 和对应时期内PDO信号的振幅和周期有着紧密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PDO事件对北太平洋地区SSH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均匀的, 在东西太平洋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1960~1989年, 具有较长数据时间长度的PDO信号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要强于高度计投入使用后的时期的表现, 而受其影响最重的海域出现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阿留申群岛及北美沿岸地区, PDO-SSH在上述地区SSH的占比甚至高达60%。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黄骅沿海海平面时间序列资料短,难以据此对海平面变化做出全面分析评价。本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骅现有海平面实测资料与邻近的塘沽沿海相对应的海平面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用已建立的回归方程及塘沽历史实测海平面时间序列,推算出黄骅历史海平面时间序列,进而分析了黄骅海平面变化特征,预测了未来海平面可能达到的高度。分析结果表明:黄骅沿海海平面1951-2013年呈长期波动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3.3 mm/a;1980-2013年上升加快,变化年速率为7.0 mm/a;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上升更进一步加快。可为黄骅沿海城市规划、滨岸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曹妃甸现有海平面数据与邻近的塘沽沿海相对应的海平面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及塘沽历史海平面时间序列,推算了曹妃甸历史海平面时间序列,进而分析了曹妃甸海平面变化特征,同时预测了曹妃甸未来海平面可能上升的高度。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沿海海平面1951—2013年呈长期波动上升趋势,变化年速率为3.2 mm/a;1980—2013年上升加快,变化年速率为6.6 mm/a,高于同期中国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上升更进一步加快,变化年速率为11.1 mm/a。可为曹妃甸沿海城市规划、滨岸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平面和海面温度(SST)伴随末次冰期变化的历史,对于了解大冰盖的动力学以及它们对地壳均衡的影响十分重要.目前为止,整个冰消期惟一的海平面记录基于上覆于活动俯冲带的巴巴多斯滨外珊瑚礁的钻探资料,这暗示这些海平面记录很可能由于构造运动而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8.
南太平洋边缘海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太平洋南部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认识:影响本区海平面变化的因素是海水量的变化和地壳运动的总和;其更新世和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幅度和速度不同;海平面的变化是地动型海平面变化和水动型海平面变化综合作用所致,但总的来看,后者的影响最主要.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全新世高温期的气候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绍鸿  吴学忠 《台湾海峡》1992,11(4):345-352
本文综合分析了福建沿海全新世高温期的孢粉资料和海平面变化资料,建立了气温和海平面变化曲线.结果表明,8ka,B.P.前为气温和海平面上升期,8ka,B.P.以来为高温期和高海平面期,海平面升降与气温升降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10.
<正>IODP 359航次是为解决海平面、洋流和印度洋季风演化而设计的。7个建议的钻探站位位于马尔代夫,1个站位位于印度西部大陆边缘的Kerala-Konkan盆地(图1)。马尔代夫碳酸盐岩具有独特的和可以揭示新生代冰期印度洋的演变之谜。它为更好地了解印度-太平洋区域在全球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关键地区。主要基于地震地层数据,为该碳酸盐浅滩演变模型已经研制成功,用来显示海平面变化和洋流格局的形成及结构。无论是海平面还是洋流驱动的碳酸盐沉积模式,印度季风被认为有着直接得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海平面变化中分离周期因素影响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周期图计算及制图程序 海平面变化和沿海地区较大地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海平面资料作为地震形变前兆研究的一种手段逐渐得到应用。 在不同时期内取潮汐水位的平均高度,就  相似文献   

12.
黑潮延伸体海域海平面变化及其与比容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AVISO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SODA的温、盐和混合层深度资料,研究黑潮延伸体(KE)海域海平面变化及其与海水比容变化的关系.1993-2007年KE上游区海平面上升,而比容海平面则微弱下降;两者均具有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在年际尺度上的差异显著.KE下游区海平面年代际变化明显,而比容海平面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海...  相似文献   

13.
张振克 《海洋科学》1998,22(1):24-26
1 相对海平面上升趋势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海平面上升是21世纪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90年代以来已由研究全球理论海平面上升转向研究区域相对海平面上升,因为后者在评估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前者更有实际意义。近年来对中国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的研究[2~6],主要依据水准观测、验潮站观测的资料分析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速度;参照IPCC(1990,1992)对下世纪全球理论海平面上升幅度的最佳估计,结合不同地区大地水准观测资料,对我国沿海不同地区未来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可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带周期项的海平面变化灰色分析模型.该模型保持了GM(1,1)模型能较好反应海平面变化趋势的优点,不仅能求出海平面变化速率,还能方便求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度,同时,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海平面变化中的周期现象,从而克服了GM(1,1)不能预报周期性显著的月平均海面的缺点,并提高了预报精度.模型用于广西沿岸海平面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北海、涸洲、白龙尾3站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分别为1.67、2.51、0.89mm/a;石头埠相对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5~1.0mm/a;广西沿岸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0mm/a.和线性趋势项与周期项叠加的海平面分析模型相比,两者模拟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渤海西部海平面资料均一性订正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平面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海洋与气候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了海洋与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和预测工作的业 务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渤海西部资料序列变动明显的塘沽站(纳入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建站较短的京唐港和曹妃 甸站为例,从长期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周期波动、季节海平面变化以及与邻近站比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资料序列发生突变的 时间段诊断、变化原因、变动幅度以及订正方式。使用订正完的海平面月均及年均长期资料序列分析了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 势、周期性波动、季节变化特征等,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出局地区域的海平面变化特征,同时对于研究中国沿海以及西太的海 平面变化及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非平稳序列极值理论,定量分析极端水位事件年超越概率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以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极端水位发生概率作为控制条件,构建考虑海平面上升的极值水位计算方法;结合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过程,推算海平面上升下的极值水位。基于全球10个验潮站历史水位观测资料,验证历史平均海平面长期变化与高、低水位耿贝尔分布位置参数变化的一致性以及构建方法的合理性。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推算和对比分析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下的极值水位,并评估相应极值水位在当前极值分布中的重现期。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平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海南岛南部全新世以来以沉降活动为主要特征,鹿回头珊瑚礁能够反映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鹿回头岸礁礁坪面上的原生珊瑚礁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的产物.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至少存在过4期相对高海平面阶段:7 300~6 000、4 800~4 700、4 300~4 200和3 100~2 900 cal.aBP.其中7 300~6 000 aBP是整个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也是鹿回头珊瑚礁发育的繁盛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发育的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和礁前斜坡带.另外,鹿回头珊瑚礁反映的南海北部全新世高海平面时间与南海其他地区高海平面时间可以衔接或对应,说明南海地区全新世高海平面具有全球背景,至少在南海是一致的,且与气候变暖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东部沿海第四纪海相地层及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认识第四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情况、海侵海退过程,以及中国浅海的形成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东部沿海第四纪沉积矿产和地下水的评价、开发等,均有着直接的意义。1974年,国家地质总局石油研究大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密切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太平洋沿岸验潮站的月平均海平面资料进行处理,结合T/P高度计资料、Church(2004)重构SSH资料、Ishii(2005)月均海温资料,研究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资料长度内海平面变化趋势。太平洋沿岸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1.4 mm/a,趋势项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纬度特征。ENSO对太平洋地区海平面年际变化有显著影响,海平面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在西(东)太平洋为负(正)相关,海平面年际变化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在热带太平洋最大,并随着纬度升高相关性减弱,且不同地区年际变化有滞后ENSO时间不等的最大相关。海平面年际变化与PDO指数在西(东)太平洋为负(正)相关,海平面与PDO的相关性分布有区域性和随时间演变特征。年代际变化对目前使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海平面长期趋势项的预测有直接影响,可能完全掩盖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黑潮影响海区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与黑潮变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每当黑潮大弯曲发生时.海平面上升出现高值。另外还对海平面变化原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