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氟代苯基荧光酮—CTMAB体系测定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光惠  王振清 《岩矿测试》1989,8(4):254-257
本文研究了在CTMAB存在下,对氟代苯基荧光酮与锗的反应。制定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定锗的方法。本反应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1.2mol/L H_2SO_4 0.6mol/LH_3PO_4),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5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锗量在0~7μg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锗的测定。本法可不经分离而应用于矿物岩石中锗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溶剂浮选水杨基荧光酮(SAF)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的条件,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锗的配合物可被环已烷+醋酸异戊酯定量浮选。用乙醇溶解浮选物后进行光度测定,在λ_(max)502nm处,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75×10~5l·mol~(-1)·cm~(-1),锗的含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应用于煤灰中痕量锗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水杨基荧光酮-石蜡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痕量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慧林 《岩矿测试》2006,25(2):140-142
介绍了以锗-水杨基荧光酮-石蜡为体系,石蜡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的锗,探讨了该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HCl介质中,锗与水杨基荧光酮形成的络合物被萃取至蜡相后,于506 nm处有最大吸收,其εmax=2.3×105L·mol-1·cm-1,锗含量在0-0.40 mg/L 符合比尔定律,精密度(RSD,n=8)为2.7%-4.3%,回收率为96%-110%。方法应用于植物中锗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在0.4N氢氟酸和3N硝酸介质中,用三异辛胺(TIOA)-苯萃取钽,使铌、锗、钨、锑、钛、锡、钼等十三个元素不被萃取。钽可用1%酒石酸钠(pH8—9)溶液从有机相中反萃取出来。 苯芴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酒石酸和钽形成多元络合物,此络合物ε=1.38×10~5;方法灵敏度可达0.025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在0.4N氢氟酸和3N硝酸介质中.用三异辛胺(TIOA)-苯萃取钽,使铌、锗、钨、锑、钛、锡、钼等十三个元素不被萃取。钽可用1%酒石酸钠(pH8—9)溶液从有机相中反萃取出来。苯芴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酒石酸和钽形成多元络合物,此络合物ε=1.38×10~5;方法灵敏度可达0.025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验了在阿拉伯树胶存在下,汞(Ⅱ)—碘化钾—罗丹明6G在水溶液中的显色反应,在本法拟定的条件下灵敏度高(ε=1.70×10~5L·mol~(-1)·cm~(-1)),酸度范围宽容易控制,稳定性和重现性都好,显色迅速,操作简便,可用于矿石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验了在阿拉伯树胶存在下,汞(Ⅱ)—碘化钾—罗丹明6G在水溶液中的显色反应,在本法拟定的条件下灵敏度高(ε=1.70×10~5L·mol~(-1)·cm~(-1)),酸度范围宽容易控制,稳定性和重现性都好,显色迅速,操作简便,可用于矿石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Ti(Ⅳ)-氨三乙酸(NTA)-对氯苯基荧光酮(p-ClPF)-CTMAB四元配合物的显色条件。结果表明,在pH5.8—6.6形成了摩尔比为Ti(Ⅳ):NTA:p-ClPF:CTMAB=1:1:3:3的四元配合物,借此反应测定钛,灵敏度高,其ε_(573nm)=2.1×10~5L·mol~(-1)·cm~(-1)。Ti(Ⅳ)浓度在0—1.4μg/10ml范围服从比耳定律。已用本法直接测定了岩矿和铝合金中的Ti,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林发  刘继进 《岩矿测试》2000,19(2):158-160
在H3PO4介质中 ,Tween 2 0存在下 ,Ge(Ⅳ )与二溴邻硝基苯基萤光酮 (DBoN -PF)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4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0 2× 1 0 5 L·mol- 1 ·cm- 1 ,稳定时间至少 2 4h。测得配合物的组成比为nGe(Ⅳ ) ∶nDBoN PF=1∶2 ,锗的质量浓度在0~ 2 4 0 μg/L遵守比尔定律。应用于煤矸石中微量锗的测定 ,结果与常用的苯芴酮法相符 ,6次测定的RSD≤ 2 5% ,加标回收率在 98 5%~ 1 0 1 5%。  相似文献   

10.
新变种矿物—含锗锡硫钒铜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锗锡硫钒铜矿是硫钒铜矿的含锗锡变种。它产于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中,反光显微镜下为淡柠檬黄色,形态呈正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状。粒度一般为0.01—0.1mm,最大为0.3mm。显微硬度Hv=137.8kg/mm2,相当于HM=3.49。反射率:589nm 31.54%。主要化学成分为:Cu 52.29—54.71%,S 30.59—32.49%,V 5.70—6.50%,Ge 4.3—6%,Sn2.43—3.56%,还含微量Zn、Fe、As、Sb、Bi等。简化式为:Cu3(V,Ge,Sn)S4。矿物为等轴晶系,ao=10.66,V=1211.36,空间群为P43m,Z=8。  相似文献   

11.
采用Netzsch STA409PC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苏州高岭石(KW125)在30℃~1 200℃间的热分解过程。采用"Netzsch Thermokinetics software"软件对其脱羟基机理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基于等转化法评价了反应活化能及反应进程的依存关系。基于多元非线性拟合确定了最可能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苏州高岭石在30℃~1200℃温度范围的热分解为脱羟基与相转变等两个阶段。其脱羟基(30℃~800℃)过程中活化能呈现三个变化:197.68 kJ/mol±12.95 kJ/mol→181.04kJ/mol±18.98kJ/mol→269.7kJ/mol±14.64kJ/mol。脱羟基反应遵循三步连续反应模型t:f,f;(D3-Fn-Fn),一个三维扩散(D3)反应,然后是两个n序列(Fn)反应。第一步,f(α)=3(1-α)^2/3/(2(1-(1-α)^1/3),E1=185.27 kJ/mol,logA=10.83s^-1;第二步,f(α)=(1-α)^n,n=1.75,E2=187.81 kJ/mol,logA=10.32s^-1;第三步,f(α)=(1-α)^n,n=4.4,E3=262.70 kJ/mol,logA=13.26s^-1。  相似文献   

12.
娄德波  张长青  山成栋  刘欢 《岩石学报》2019,35(11):3407-3428
锗作为一种稀散元素,是现代信息产业最重要的金属之一,然而大多数锗资源是在综合评价煤矿床、铅锌矿床以及铁矿床的过程中发现的,缺乏专门的找锗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锗矿找矿方法的研究,本文以川滇黔接壤处作为研究区,通过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EDA)和基于分形理论的浓度-面积(C-A)方法以及证据权模型,分析研究区内低密度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Zn、Ge元素的数字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Ge元素分布由单个总体构成,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数值变化小(变异系数=0. 13),基本围绕地壳丰度值(1. 6×10~(-6))波动,且矿床的分布与地球化学异常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采用以Ge找Ge的思路是行不通的,而这可能是由于Ge在表生氧化状态下的多亲和性和高度分散性造成的。(2) Zn元素分布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有多个峰值,数据离散程度大(变异系数=1. 14),可能至少由两个以上总体构成,且在空间上矿床的分布与地球化学异常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矿床位于相对高值区。另外鉴于在原生状态下,Ge元素往往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中,因此在区域上采用以Zn找Ge的思路是可行的。(3)采用累计概率法、直方图法、箱式图法、原生晕法以及基于多重分形的C-A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分别为146. 5×10~(-6)、392. 7×10~(-6)、153. 9×10~(-6)、87. 5×10~(-6)和124×10~(-6)。通过采用证据权方法所提供的空间相关性统计量(t)进行检验,发现异常下限应当落在120×10~(-6)~130×10~(-6)的区间内。因此基于分形理论的C-A方法是最合理的,这可能是其不仅考虑了频数特征,还考虑了空间几何特征的原因。(4)在圈定地球化学块体的基础上,结合热液矿床受构造控制,且往往具有"丛聚效应"以及"鹤立鸡群"的特点,圈定黑区-赤普、大湾子-大桥边、茂租-乐红、毛坪、天宝山-小石房、猫猫厂-白蜡厂、大梁子、会泽、青山-杉树林、猴子厂-顶头山以及富乐作为寻找锗矿的潜力区,建议进一步加强这11个矿田级远景区锗资源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显色剂—苯重氮氨基偶氮苯测定岩矿中的痕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苯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镉(Ⅱ)在TritonX-100存在下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1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显色剂同镉生成红色配合物,λ_(max)为525nm,ε=1.77×10~5L·mol~(-1)·cm~(-1),镉(Ⅱ)在0—1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采用D235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能够测定岩矿试样中的痕  相似文献   

14.
在pH5.5—7.8的(CH_2)_6N_4-HCl缓冲液中,CTMAB对Sc与o-Cl-PF的显色反应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实验表明,Sc-o-Cl-PF-CTMAB三元配合物的λ_(max)为560nm,ε=1.21×10~5·L·mol~(-1)·cm~(-1),Sc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拟Sc的分析方法经合成样和稀土矿样的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班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锗的条件,试验了一些金属盐类对测定锗的影响,用氯化钡除去大量的硫酸根离子,苯萃取四氯化锗,水反萃取以分离干扰元素,以镍-草酸铵-氢氧化铵为基体改进剂。可用于测定矿石中0.Xppm的锗。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绝对灵敏度为8.8×10~(-12)g/1%吸收,含锗0.94ppm的样品,重复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9%。  相似文献   

16.
李文霞  周世栋 《矿物岩石》1991,11(4):112-116
本文研究4,5-二溴苯基荧光酮(Br-PF)在表面活性剂(TMAB和Tween-80存在下,与Zr(Ⅳ)显色的反应条件。解决了该试剂应用于岩石中锆分析时钛的严重干扰。拟定出Br-PF—CTMAB—Tween-80胶束增溶光度法测定岩石、土壤中微量锆的分析方法。方法选择性较好,灵敏度高,ε=6.62×10~4L·mol~(-1)·cm~(-1),含锆0—16μg/25ml,遵从比尔定律,配合物中Zr(Ⅳ)与Br-PF的组成比为1:4。经初步用于水系沉积物标样中锆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镍与铬天青S.喹啉,CTMAB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道沛  李海萍 《岩矿测试》1989,8(3):185-188
在pH10—11介质中,镍与铬天青S、喹啉和CTMAB反应,形成绿色的四元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48×10~5L·mol~(-1)·cm~(-1),其组成比为:Ni(Ⅱ):CAS:喹啉:CTMAB=1:2:2:4。Ni量在0—10μ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影响。方法用于矿物岩石中痕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卢巽珍 《岩矿测试》1983,(4):292-295
锗是典型的稀散元素,一般伴生于岩石矿物之中,其含量很低,需要有个灵敏的测定方法,目前仍普遍采用苯芴酮萃取比色法。近年来鉴于许多文献的报导锗与含有 或基团的有机试剂能形成络合物的分析特征,我们选择了几种有机试剂(如溴邻苯三酚红、苯芴酮、变色酸、茜素—S)进行条件试验。发现锗与茜素—S络合物在各种支持电解质中PH2.5-2.6左右,均有对称性良好的导数示波极谱波。峰电位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27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中随机选择47个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Bayer准则下建立判别函数组。将永泰—德化地区的火山岩分为G_1和G_2两群,其G_1的分类水平=0.24、G_2的分类水平=0.35的距离系数。在G_1群中可分出G_(1-1)和G_(1-2)两亚群。代表该区的火山岩岩石分类。即:G_(1-1)—流纹岩类(λ);G_(1-2)—英安岩类(ζ);G_2—安山岩类(α)。该法是一种应用数学地质法对火山岩分类的探索,也可做为今后区域岩石学对比。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没有以稀散元素锗、铟为特征元素的矿石标准物质,为了满足我国地质找矿的需求,本文采集广东省韶关凡口铅锌矿作为锗矿石候选物,广西南丹铜坑铅锌矿作为铟矿石候选物,依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由10家实验室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协作定值,研制了1种锗矿石标准物质(GBW07831)和1种铟矿石标准物质(GBW07833)。锗矿石标准物质定值组分为45项,铟矿石标准物质定值组分为47项,包括特征元素、共存元素、稀土元素(15项)、造岩元素和痕量元素,其中锗矿石中锗含量为21.6×10-6,铟矿石中铟含量为39.7×10-6。研制的2种标准物质丰富了我国矿石标准物质的种类,可用于锗、铟矿石化学成分分析测试的量值标准和日常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