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与方法葡萄冷浸快速制干的目的在于加速葡萄制干失水过程,缩短制干时间,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增加制干次数.为此目的,我们于1986-1988年进行了葡萄冷浸快速制干试验,试验点设在吐鲁番(1987-1988年)、和田、莎车、阿拉尔(1986-1988年).制干品种为无核白葡萄.当葡萄含可溶性固形物达19%时即开始分期制干,每次从葡萄植株中部采收20kg浆果,10kg自然阴干,10kg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晾制葡萄干的过程,实质上是葡萄失水的过程.但对于葡萄在晾制过程中失水度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前很少有人进行过试验研究.我们于1986-1987年在哈密红星三场晾干房内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本文试图通过试验资料来揭示无核白葡萄在制干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试验和考察资料,初步揭示了哈密地区无核白葡萄在制干过程中的色泽褐变,主要受鲜果含水量、成熟度、采晾时期的自然降水和晾房气象条件的影响。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防止葡萄在制干过程中色泽褐变的一些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4.
1988年和田地区气象处《葡萄冷浸快速制干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课题组,以于田县兰干乡为联系点,进行了葡萄冷浸快速制干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 9月初,在两户农民家进行了10吨无核白葡萄冷浸快速制干试验.经11月下旬该乡调查,进行药物处理的无核白葡萄10月上旬已达到制干标准,制干期比原来土法制干提早一个半月至二个月,葡萄干品质、色泽都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的品质决定着葡萄酒的质量,葡萄浆果糖度决定着葡萄品质。葡萄成熟过程中浆果含糖量和含酸量是相互制约的,含糖量主要呈对数略显“S”型变化,含酸量呈指数曲线型变化。将成熟期葡萄浆果含糖量作为葡萄品质的评价指标,利用通化产区19952016年成熟期山葡萄浆果含糖量的实测数据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山葡萄品质与5月9月上旬积温、7月8月日照时数、5月9月上旬水热系数、8月9月上旬积温关系密切,相关关系均通过了α为0.05或0.01的显著性检验。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山葡萄品质气象预测预报模型,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815,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检验平均误差百分率为3.91%。利用2017年、2018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误差百分率分别为1.59%和3.79%。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满足通化产区山葡萄栽培对气象预报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葡萄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从气候生态的角度对葡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酸量和糖酸比等品质性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影响葡萄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和不同地区葡萄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与气象条件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干侵入对陕西“2008.07.21”暴雨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日发生在陕西西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条件,运用相对湿度、风矢量、湿位涡和垂直涡度等多种物理量场,研究了该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的机制和特征,以及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空气旋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持续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配置保证了低层源源不断的水汽辐合并抬升凝结,有利于转化为降水.受高空低槽发展东移的影响,干侵入在垂直层次上表现为由对流层中高层向低层的注入,水平方向上主要表现为由西向东的侵入,其中在103°E以西地区存在较强的下沉运动是干侵入的载体.应用湿位涡与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表明,当对流层中高层具有高值位涡的干空气侵入到低层时,由于湿位涡守恒特性,引起倾斜涡度发展,进而导致低层垂直涡度的急剧发展,有利于上升运动将水汽向上层输送,冷暖空气相遇,产生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8.
葡萄是一种结果早、收效快、收益高的浆果类果树.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生产年鉴》统计,1981年世界葡萄总面积已超过1.5亿亩,产量7000亿吨.一些葡萄栽培面积大的国家很多都在2000万亩左右,如西班牙为2599.5万亩,意大利2109万亩,法国1965万亩,苏联1887万亩.我国的葡萄栽培  相似文献   

9.
1.前言空气中的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及其分布的情况,是和它的沉降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雨、雪样品的分析,对降水中的沉降物已有研究。干沉降是与近地层直接相互转化而不需降水参与作用的沉降物。沉降在水面或被雨、露水打湿的地面的沉降物也包括在内。干沉降物对作物、植被和建筑材料均可带来不利的经济影响,为此,促进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干化是指降水发生后土壤逐渐变干的过程,此过程一般包括重力排水、大气需求限制的蒸发以及水分限制的蒸发三个阶段,此三阶段在表层土壤中表现最为明显。黑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中段,上中下游具有十分明显的景观地带性,探讨该地区表层土壤水分干化特征将为理解流域内不同环境下土壤蒸发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6-2020年黑河流域上中下游10个气象观测站点表层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气温等资料,利用降水后的土壤干化事件分析了各区域土壤水分、潜在蒸散、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土壤质地等因素与表层土壤干化速率的关系,并使用指数模型拟合干化事件,总结了各站点干化速率的季节间变化规律。2016-2020年黑河流域10个站点共识别出362个有效干化事件,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进入干化期后,干化速率随土壤含水率降低而逐渐减缓,约12天后,上游、中下游站点土壤干化速率皆趋于稳定,上游站点稳定在约0.04 cm3·cm-3·day-1,中下游则趋于0。...  相似文献   

11.
影响气体和粒子干沉积的敏感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模拟气体和气溶胶粒子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干沉积的数学模式,用以研究了影响气体和粒子干沉积的敏感因子,从而进一步揭示物质干沉积和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下垫面的性质,气体本身与沉积表面的溶混性和表面的潮温程度是影响气体干沉积的重要因子;对粒子干沉积起主导作用的有粒子直径,平均风速、大气稳定状况和沉积表面的粗糙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昌地区若干污染物干沉降速度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昌地区若干污染物干沉降速度的测量毛节泰,胡新章(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1前言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被迁移到地表,这是大气污染物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干沉降是大气污染物在无降水条件下向地表的输送过程,它与湿沉降有同...  相似文献   

13.
昌吉州栽培葡萄历史较久.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葡萄生产发展很快.目前,全州栽培面积近7千亩.随着果树种植业发展,这里将成为新兴的鲜食制罐葡萄生产基地.但是,昌吉州的葡萄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农业气象问题.如:昌吉州的葡萄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产量不稳定,适宜当地气候发展葡萄的品种是什么?该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如何?气候条件的优劣对品质和产量究竟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一个干侵入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东海  杨帅 《气象学报》2009,67(4):522-529
鉴于干侵入在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冷锋的演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文章详细分析了一次北方暴雨中的干侵入特征.分析发现,干侵入在此次降水事件中一直维持,而且降水随干侵入的增强而加强,干侵入推动了降水区的东南向移动.在McNulty早期工作的基础上,借鉴Doswell以及Schultz等发展的IM(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方法,将其应用于干侵入的研究.文章将过去对干侵入(无论在等压面还足等熵面上)的研究中,用低相对湿度、冷平流、高位涡来表征干侵入气流的这些单个物理量综合起来,用一个简单、使用方便的物理参数来表征干侵入.这是以往暴雨研究巾的IM理论方法在干侵入研究领域的新尝试.文章朋新的干侵人参数,在等熵面上分析了实际降水过程中干侵入的演变.分析表明,干侵入参数能够较好地量化干侵入强度,指示卫星云图和水汽图像上干区的演变.通过等熵面与相应气压层的对比分析,发现等熵和等压面上的分析比较一致,等熵面上的干侵入在高层比低层强度大.由垂直剖面图的分析可见,干侵入气流位于低层暖湿气流上方,这就使得垂直方向上出现位势不稳定,有利于降水发生.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干侵入参数来找干侵入区,关注干侵入区附近的不稳定区.来对降水做出预测,从而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干侵入对济南“7. 18”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会荣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10,34(2):374-38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发现这次强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空风切变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济南附近最大干空气侵入出现在暴雨发生前1~2天, 干空气侵入有利于深厚干层的形成和维持, 而深厚干层的存在则有利于对流有效位能在中高层的产生、 积聚和释放, 从而导致强的对流上升运动, 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济南以北地区干空气侵入现象在暴雨过程中一直存在, 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对流层顶附近向下的干空气侵入和对流层低层由北向南的干空气侵入。济南外的干侵入一方面有利于低层产生辐合、 高层产生辐散, 导致上升运动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还对锋区的形成和移动具有重要作用。上述两方面表明干侵入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楠  李萍云  井宇 《干旱气象》2015,(1):138-143
以2012年7月15日凌晨榆林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和大气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冷涡影响下降水过程中干侵入的特征及其对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中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上的黑体亮温高值区与干冷区相对应,干冷区的伸入使得对流云团边缘亮温梯度增大,同时对流云团发展;干侵入与对流层高层的下沉运动、高值位涡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在强降水区上空出现了对流不稳定层结,为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另外,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带来的短时间水汽辐合为短时强降水集聚了一定的水汽条件。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触发作用下,将不稳定层结中包含水汽的气块抬升,从而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硫干沉降的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成都市郊对二氧化硫气体浓度和气象要素进行同步梯度观测,得到二氧化硫的干沉降速度.总结了影响二氧化硫干沉降速度的主要因子及日变化规律,发现其干沉降速度白天大于夜间,并在白天午后15时前后出现极大值,夜间2时前后出现极小值,平均沉降速度为1—1.5cm/s,且随稳定度的增加干沉降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干空气侵入对河南省2006年1月18-19日暴雪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干侵入的发生发展对暴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干侵入沿相当位温密集带向下向北传播,引起对流层低层气旋性涡度发展,增强辐合上升运动,导致降水的增强;高层干冷空气向下注入,引起温度场扰动,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发生;高空急流入口区北侧的下沉运动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和高位涡的下传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9.
干侵入对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迪  姚秀萍  寿绍文 《高原气象》2010,29(5):1208-1217
以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和大气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冷涡过程中干侵入的特征及其对冷涡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东北冷涡过程中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上的干侵入暗区与对流层高层的下沉运动、高值位涡、高空急流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在低层冷涡中心上空出现了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冷涡的增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沿冷涡中心的经向垂直剖面中,高空急流入口区北侧产生的下沉运动对对流层高层低湿、高位涡的干冷空气起动力下传的作用;500 hPa绝对涡度的演变与同时刻水汽图像上干侵入区的走向、范围、强度变化相一致,由于干侵入使得冷涡中心绝对涡度增大,冷涡加强发展,因此干侵入是激发冷涡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之一;而等熵面上各要素场的演变也能够反映出干侵入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冷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1999年6月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高分辨的敏感性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对流活动对大尺度环境的反馈作用,共设计了两个敏感性方案:干绝热过程(干调整)和包含水汽及凝结潜热释放的湿过程(湿调整),两种调整过程包含的不稳定能量不同,对环境场造成的影响也不同。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在对流强盛期间,湿调整比干调整更能增强底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当对流消失后即大气从不稳定调整到稳定状态后,两种调整过程对水平风场的影响基本相同;湿调整比干调整产生的垂直速度更大;湿调整比干调整更能使大气底层温度降低、高层温度升高。干、湿调整过程都是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当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时,强上升运动中心的中下层辐合增加、高层辐散增加,当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时,高层指向冷区一侧的水平风分量增强,底层指向暖区一侧的水平风分量增强。水平风场受对流影响后改变的量值与原有量值相当;不稳定能量释放可影响到对流中心周围5个经纬距以上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