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课题是“十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运用文献分类技术方法,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的地震学类目进行了扩充,客观地反映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并将相关类目纳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  相似文献   

2.
本刊自1999年第3期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免收作者版面费,并免费提供作者引文率统计资料.作者可通过所在单位设立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免费查询检索本人在<光盘版>中发表文献的被引用情况.单位未设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的作者,可直接向清华大学总站查询.本刊加入"中国期刊网"后,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本刊一次性给付.凡本人文章不愿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上刊载或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的作者,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刊获得国家重点期刊收录证书 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国家重点新产品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全文收录证书 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由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收录期限为1994~2002年. 本数据库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批准文号:国科文计字[1999]171号),被国家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对外贸易经 济合作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编号:99GO-111360001).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中之重”项目. 编号:(Q)R284 发证时间:1999年12月 发证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证书 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全文收录,收录期限为1994~2002年. 编号:(Z)R284 发证时间:1999年12月 发证单位: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北京大学 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 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献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2004年3月,由中国地震局主办的中英文科技期刊共32种,其中绝大部分为地学科技期刊.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对2001年2 878种中国科技期刊科学计量指标中,涉及中国地震局主办的中英文期刊24种,其中21种期刊分布在地质学类,2种期刊分布在地理学类,1种期刊分布在环境类中.本文就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地理学类、地质学类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进行分析,使读者详细了解地理学类、地质学类期刊在2 878种中国科技期刊中的情况,以及中国地震局主办的中英文期刊在地理学类、地质学类期刊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地震卫星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已写入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一五"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中.根据防震减灾业务发展对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需求,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总体包括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夏发七年“泰山地震”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泰山地震"的由来 "泰山地震"首见于地质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地震问答>83问:"我国最早的地震记载是在什么时候?"答为:"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其中一处提到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陟(音治)作登临解,就是说:夏朝有一个名叫‘发'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七年(约公元前1831年)登临山东泰山时,正好泰山发生了地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在APnet网上发布的地震目录为基础,对照<中国地震年鉴>、<中国震例>和哈佛大学的CMT目录,逐一筛选编制了一个包括震型(包括孤立型、主余型、多震型)、震级(包括面波震级和体波震级)、主压(张)应力P(T)轴方向、主破裂面等参数在内的震源参数目录.震级(面波震级)和地震类型采用<中国震例>或<中国地震年鉴>中的结果,体波震级、主压(张)应力P(T)轴方向采用CMT目录结果,大多数主破裂面参数是根据<中国震例>或<中国地震年鉴>中发表的主破裂面方向,选用CMT目录中相应的节面参数,少数地震的主破裂面参数是根据<中国地震年鉴>中发表的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在CMT目录中选用相应的一个节面参数.在筛选过程中,对震群型地震只选用其中一个地震列入本研究的震源参数目录中,这样一共筛选出了101次地震.根据地震主破裂面的滑动角λ把发震断层分为走滑断层、逆断层和正断层三种情况,相应地把这三种性质断层上发生的地震分别称为走滑断层地震、正断层地震和逆断层地震.  相似文献   

8.
湖北浠水核电初可研阶段地震地质专题中涉及1634年3月30日罗田51/2级地震,我国3个主要的地震目录<中国历史强震目录>(1995年),<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和<中国地震目录>(1960年,李善邦)对这个地震记载的震中参数有差异(表1 ,为了工程的需要,我们对这个地震参数重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我是学地质的,对于地震,自然并不陌生.但主持地震局的工作,特别是要我就出版<明清宫藏地震档案>写点什么,则必须对"地震"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这次地震是由个别专家演绎出来的,发震日定为阳嘉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34年12月13日),地点定在陇西汉阳(今甘肃天水),震级7级. 1 "阳嘉三年地震"史无记载"阳嘉三年地震"出于清代经学家惠栋(1697-1758年)<后汉书补注.卷二十一>:"<鲁国先贤传>云,孔氏仲渊为司空,阳嘉三年以地震免."<鲁国先贤传>是晋大司农白褒撰,原作已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目前在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及地震期刊出版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在十多年的“中国地震科技文献库(英文版)”建设中,使用该表对13 000余篇文献进行主题词标引,并与《汉语主题词表》作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地震科学主题词表》的修订意见,认为该表的重新修订再版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宇卫  张军  庆梅  王行舟  章兵 《地震》2007,27(1):26-32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震活动穴位”的地震窗口的小地震,同样能较客观反映出孕震区附近应力环境的信息,在华东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7,23(3):211-224
从"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的角度讨论了世纪之交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国际进展。"统计预测"包括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统计地震学",以及统计物理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经验预测"包括搜索可能的前兆异常的尝试、建立将可能的前兆异常现象与地震孕育过程联系起来的简单模型、发现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现象,以及地球介质变化的动态监测试验;"物理预测"包括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模型、地震断层带性质的观测和实验研究,以及对震源的直接探测和钻探。讨论了"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之间的关系,对"把经验预测或统计预测变成物理预测"的发展战略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技文献库(英文版)截止1995年8月收录的13104条文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震科学、地震预报研究的科技论文做了统计分析。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地震科技工作近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回顾了古代的地震记录和研究,中国20世纪以来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初期的地震考察、新中国的地震预报开展、地震预报的大发展、90年代新技术发展几个阶段,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预报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并展望未来地震预报持久科学探索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峡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进行三峡升船机塔柱结构的抗震试验,并辅助以动力计算分析研究,确定了升船机塔柱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及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得到了升船机塔柱结构沿主轴方向的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评价三峡升船机塔柱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对影响机房设备安全运行的各塔柱顶部最大地震相对位移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自1970年四川大邑6.2级地震后,我省开展了水化城震预报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水化观测资料和几十闪中强以上地震的成功与失败的预报经验和教训。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经过了单个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中多项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和“八五”攻关的从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提取前兆信息对应及预报地震几个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的发展过程,列举了各阶段水化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的典型震例。针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枣庄市地震志》编写中存真求实、广征博采,在系统追溯历史地震对枣庄市影响的同时,全面记述枣庄市地震地质环境和全市地震事业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就地震志篇目和人物章节的设置、资料收集、历史地震资料的完善以及矿震研究等方面,认为市级地震志的编修应突出地方地震工作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巩固和发挥大地形变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中国西部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发展为主旨,回顾了西部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至“九五”前期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基础,介绍了“九五”后期至今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该领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