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实际资料,叙述了西土山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的特征。与中国晚三叠世火山岩对比较吻合。且以较丰富的古生物及同位素年龄资料论证了西土山火山岩的地质时代属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华南内陆中生代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与对多种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不够有关。笔者研究认识到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不同构造阶段发育不同的代表性地质要素,并分别指示不同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为前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为陆内造山阶段,其中中三叠世后期发生强烈陆内汇聚挤压,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NNE向的逆冲断裂与褶皱,以及NW向的基底走滑断裂等;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为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裂陷盆地与拉斑玄武岩;中侏罗世初期为挤压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山前冲断收缩盆地及盆地边缘的逆冲断裂。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为后造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相关的大量有色金属矿床。白垩纪为陆内裂谷阶段,形成的代表性地质要素有AA型花岗岩、大量陆相红色断陷盆地、基性火山岩、双峰式次火山岩等。结合上述成果和区域资料,提出应通过多种地质要素综合研究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注意构造环境判别的地质要素代表性、地质要素时限性以及构造发展过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晚古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等进行系统总结,认为该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由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的火山岩组成,其形成与南北天山洋盆演化有关.晚泥盆—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天山南北洋盆大洋板块俯冲而成的钙碱性火山岩,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为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渡的钙碱性火山岩和碱性火山岩,早二叠世乌郎组火山岩为后造山具裂谷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4.
凭祥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启勋  韦永敏 《广西地质》1998,11(2):21-24,50
在广西凭祥市早三叠世火山岩中首次发现的数个具工业价值的微细粒型金矿,肯定了它是我区新的找金层位,拓宽了找金的新领域。根据地质勘查资料,通过对龙塘、更土两个主要矿床的剖析,论述该类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近期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吉林省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在吉中一延边造山带地区新发现了新元古代地层及中、新元古代花岗岩;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发现了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确定了石头口门地区石炭纪细碧角斑岩系的存在;重新厘定了延边地区柯岛群的岩石地层含义及其时代属性;重新建立了白头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系及松辽平原东缘的第四纪地层层序,并对长白山火山稳定性进行了重新评价;确认了伊通—敦化—珲春晚二叠世—早三叠世I—A型花岗岩的存在;提出了夹皮沟地区太古宙地质体为独立变质地体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勇  伊海生 《地质论评》1999,45(6):628-628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侏罗系大面积分布,三叠系零星分布,呈断块状产出,地层残缺不全,其中所含双壳、腕足、珊瑚、水螅类的时代跨度大,部分可延入侏罗纪。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由西藏区调队(1986)以肖茶卡剖面为代表命名为肖茶卡群,后改称为组,该组由下部砂砾岩段、中部碳酸盐岩段和上部砂泥岩段卡句成,时代定为晚三叠世,但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部混积岩型肖茶卡组;随后在盆地的中北部照沙山、菊花山、甜水河等地发现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肖茶卡组,亦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北部的碳酸盐型肖茶卡组。 笔者在北部的藏夏河、雪环湖和明镜湖等地发现一条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的浊积岩相带,并在其中发现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7.
藏北双湖山字形山一带出露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前人将其划归为下—中二叠统鲁谷组,这种归属主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缺乏确定的地质依据。对山字形山火山岩中的玄武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玄武岩形成时代为235.8±2.7 Ma,即晚三叠世Carnian期,该年龄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三叠纪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岩浆活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时间方面的约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中央隆起带晚三叠世玄武质岩浆可能是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我国各地区晚三叠世含煤盆地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并根据其沉积、构造及其演化特点等,提出了中国晚三叠世含煤盆地分类,划分出陆缘断拗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山间盆地及弧后盆地等不同的盆地类型  相似文献   

9.
肖龙  汪劲草 《矿产与地质》1996,10(5):313-318
首次发现报道了曼信一带海相火山岩微枕状构造的地质特征。主要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分析探讨了曼信-老厂一带火山岩的时代,主要认识是:“依柳组”火山岩的主要形成于 晚二叠世;老厂地区泥盆纪-中晚石炭世有少量基性-中必一火山活动及三叠纪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0.
自晚三叠世小河口组问世以来,吉林省的三叠纪地层陆续在天桥岭、双阳、卢家、西土山等地被发现,使其内容日趋丰富。一九八二年九月笔者重返八面石煤矿作了进一步调查。采自八面石煤矿的植物化石,以Cycadocarpidium——Glossophyllum 为代表的植物组合,时代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八面石煤矿位于双阳中生代盆地的南缘,由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掩盖较厚,致使  相似文献   

11.
<正>青海省西秦岭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地处青海省共和盆地西缘,位于中央造山带西秦岭与东昆仑结合部,受NNW向鄂拉山断裂带控制,由一系列长轴方向为NNW、NW向的中酸性、酸性深成花岗岩类以及同期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组成。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内三叠纪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集中在231~195 Ma,形成时代为中—晚三叠世,且绝大多数侵入体同位素年龄为220~200 Ma,以晚三叠世为主[1]。三叠纪,青  相似文献   

12.
五道岭组是黑龙江重要的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陆相火山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它的地质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依据近几年新取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与五道岭组紧密伴生的花岗岩类的时代研究,以及对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伴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提出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新认识.论述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类、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和与前二者关系密切的钼矿是在大体相同的地质时代依次相继形成.较早的陆相火山喷发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地层,随后发生多阶段的花岗岩类侵入,而钼矿在同源岩浆演化到更晚阶段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类和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它们分别是同源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的产物,因而在时空关系、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表现了明显的一致性.五道岭组地层与钼矿及花岗岩类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可用于评价钼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1矿床地质概况普朗铜矿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印支期壳幔型中酸性斑(玢)岩控制,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自上而下可分为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和喇嘛哑组(T3lm)。火山岩主要是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的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系列玄武岩-安山岩组合。普朗复式岩体主要侵入于图姆沟组的砂板岩和安山岩中,  相似文献   

14.
<正> 黑龙江宝清、饶河地区含Monotis ochotica以砂页岩、中酸性凝灰岩为主的晚三叠世海相层,以前称为清江群,现为南双鸭山组。近年来,浑江小河口和汪清天桥岭晚三叠世陆相层的发现和研究影响较大。1978—1980年,吉林区调一分队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苏联毗邻的东宁、老黑山一带,在大片火山岩夹层中,发现以Cycadocarpidium-Taeniopteris为特征的晚三叠世植物组合,证明黑龙江省东南部存在着以火山岩为内容的晚三叠世陆相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西尼气林场一带出露的面积型安山岩,前人多划为早白垩世次火山岩或早白垩世的浅成侵入岩。本次安山岩U-Pb测年结果为226.0±1.9 Ma,为晚三叠世的产物,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首次识别出三叠纪安山岩。结合地质特征,将其划为晚三叠世浅成侵入岩,说明在三叠纪大兴安岭中北部存在火山活动。本次测年结果对大兴安岭中北部火山岩地区面积型安山岩及安山玢岩的归属划分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涉及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沉积环境剧变等重大地质问题。重新实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幸福之路组一段、二段的建组剖面,运用同位素测年和孢粉化石综合研究的方法,结合野外观察及前人资料,提出对幸福之路组沉积序列的新认识:幸福之路组为以红层出现作为划分标志的一套砂泥岩夹火山岩沉积,原划为幸福之路组一段的砾岩时代晚于原二段、三段,时代不老于中三叠世,不宜划入幸福之路组。研究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盆地边缘开始出现红层沉积(幸福之路组),同时期盆地中心仍为灰黑色、灰绿色砂泥岩沉积(林西组上部),林西组上部与幸福之路组下部为同时异相沉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研究区处于整体隆升阶段,古亚洲洋应闭合于早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17.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为金沙江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其过程经历了俯冲造弧-碰撞成弧-张裂成盆的复杂发展历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P^21-P2)形成储冲型弧火山岩,早中三叠世(T1+2)形成碰撞型弧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T^13)于裂谷盆地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T^13)裂谷分国地从北向南形成生达-车所-鲁麻弧后盆地、徐中-鲁春-红坡上叠(弧后)裂谷盆地和箐口  相似文献   

18.
在东昆仑东段都兰县沟里乡战红山地区开展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新填绘出一套早三叠世火山岩地层,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岩局部夹灰岩组合,具海相喷发特点。火山岩主量元素显示为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中等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等亏损,构造环境显示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通过LA-ICP-MS方法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244.1±1.8 Ma,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战红山地区酸性火山岩地层是与东昆仑东段同时期大规模岛弧型花岗岩配套的弧火山岩,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是继东昆仑中段晚二叠世大灶火沟组的发现与建组之后,在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存在火山活动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19.
翟庆国  李才 《地质学报》2007,81(6):795-800
那底岗日组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砂砾岩的岩石组合,主要分布在藏北羌塘中部地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北侧。对那底岗日组底部安山岩进行锆石SHRIMP测年,时代为219±4Ma,确定那底岗日组火山岩早期喷发时间为晚三叠世而不是早侏罗世,与龙木错-双湖一线的低温高压变质带的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板块消减的火山弧构造环境,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晚三叠世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滇西古特提斯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记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叠纪岩浆作用广泛发育于澜沧江南带,锆石U-Pb年代学结果及岩石组合特征显示:(1)该区残留有少量的早三叠世火山岩(约248Ma),主要为一套薄层的以安山岩为主的火山岩;(2)中三叠世以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作用为主,部分地段的中部夹有少量的玄武岩,其中晚期的流纹岩与该区出露巨大的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约230Ma);(3)晚三叠世则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流纹岩为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三叠世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暗示其很可能形成于俯冲的构造环境;中三叠世晚期的流纹岩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流纹岩具有A型花岗岩属性,表明该区中三叠世火成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而晚三叠世基性火山岩虽然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出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的高铝和Nb-Ta的亏损,但其中部分火山岩具有高镁和板内玄武岩的微量元素比值特征,说明这些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碰撞后裂谷(post-collisional rifting)环境。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的俯冲闭合可能直到早三叠世晚期才完成,其后的陆-陆/弧碰撞作用可能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中三叠世中晚期该区进入碰撞后演化阶段,晚三叠世开始处于碰撞后的裂谷阶段,古特提斯在该区的演化最终结束于三叠纪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