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4个层序,继而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特征、层序演化及各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研究表明,焉耆盆地中生代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盆地总体上以河流-湖泊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湖泊水体深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层序Ⅲ的水进体系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构成了本区良好的盖层;通过层序构成分析,探讨了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及区带。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3.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一带下白垩统沉积体系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盘山一带下白垩统属陆相断陷盆地沉积 ,发育有冲积扇、辫状三角洲及湖泊等三大类沉积体系 ,对应的亚、微相沉积体相互叠置 ,横向上具可追索性。通过陆相层序地层学分析 ,认为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地层构成一列完整的内陆盆地充填三级层序。根据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空间配置样式 ,在层序内部划分出低水位体系域、湖盆边缘体系域、扩张体系域、收缩体系域等 4种体系域类型 ,记录了盆地从初始充填—湖盆扩张—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陆盆层序地层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岳文浙  丁保良 《地质论评》2000,46(4):347-354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发育的特点,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或湖泊沉积环境,均受地层基准面控制,地层基准面穿越旋回控制着陆相环境重大层序分布。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基准面穿越旋回序次,可将陆层序划分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亚层序以及小层序5个级别。每个层序(三级)根据蕨面的波动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沉积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沉积体系域,然后可进一步根据亚层序组的叠置特性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6.
山东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湖泊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留奇  韩文涛 《地质学报》1996,70(3):282-290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沉积地层可分成两个层序。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古物源供给及古海侵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了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笔者建立了该地区沙河街组综合层序地层剖面,并针对体系域、准层序组及准层序界面的识别、湖泊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讨论了控制湖平面升降的各种因素。文中表明了湖泊层序地层研究与海相层序地层研究之间的差异之处。湖泊层序地层研究必须基于构造演化、古地磁、古气候变迁、地质录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及全球海平面升降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层序地层演化与整个盆地的发育和消亡以及沉积演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实测露头剖面综合分析,将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水西沟群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在连井层序地层剖面基础上建立水西沟群层序地层格架。以层序为单元分析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及聚煤特征。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基底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是决定聚煤中心迁移的重要因素,共同控制着煤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9.
杨明慧  刘池阳 《沉积学报》2002,20(2):222-228
陆相层序受自然地理景观、影响地层发育的地质营力及地层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层序类型多种多样。在冀中坳陷同伸展期发育洪积层序、湖泊层序和冲积层序等三种层序类型。洪积层序是盆地伸展初期地貌反差较大物源供给充分气候干旱条件下发育的一种陆相层序类型,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山高盆窄,汇水湖泊面积较小;湖泊层序发育在盆地强烈伸展基底快速沉降气候湿润湖泊水域宽深时期,湖泊水域宽,连通好,湖水深,是烃源岩发育的黄金时期。湖泊层序以湖泊沉积为主,其次为河流和少许冲积扇沉积。冲积层序是在盆地伸展末期地貌反差强度减弱物源距离逐渐加大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局限。研究表明,影响陆相层序形成的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与湖泊水体或水平面变化构成一种多元“函数”关系,湖平面变化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体现。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结构大多与湖泊水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层序的结构以三分为主。受地壳构造运动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层序具有序列性,即下部洪积层序、中部湖泊层序和上部冲积层序。这种序列性是盆地充填对地壳幕式伸展的沉积响应。在盆地充填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发育程度具有较大差异。一般地,洪积层序的低位域沉积?  相似文献   

10.
龙川江盆地上第三系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泽轩  姚毅锋  陈勇  李国新 《铀矿地质》2004,20(5):286-293,298
龙川江盆地是造山带内部发育的新生代小型山间断陷盆地。本文结合该盆地晚新世构造、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对盆地盖层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建立了龙川江盆地晚新世沉积模式,认为晚新世早期断陷带内快速堆积,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为特征,中、晚期冲积扇快速人湖,由此而形成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组合;提出了龙川江盆地芒棒组层序的形成受多期构造活动控制的观点,并建立了3个构造层序,划分了体系域。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古近纪孢粉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陆相盆地中,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控制着基准面变化和层序发育,而气候的变化造成植被的变化,即造成了植被所产生的孢粉组合的变化,层序地层与孢粉组合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生长的环境来恢复古气候,然后与综合岩性、电性及地震等资料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划分出的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相对照。结果表明,利用孢粉组合特征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可行的;牛38井沙三段中连续取芯井段,根据孢粉可以划分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2个三级层序,依据主要孢粉属种的变化,进一步划分出17个次级层序,与高精度层序地层对应。在资料丰富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孢粉组合变化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以提高区域地层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成因层序地层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良清 《沉积学报》2000,18(3):484-488
回顾了以成因地层层序为基础的成因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发展与研究现状,对成因地层层序及其内部构成、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层序、成因地层层序的旋回性、非海相成因地层层序、成因地层层序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等主要观点作了简略评述,并结合我国陆相沉积特征对成因层序地层学未来研究前景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地层学杂志》2012,(3):636-640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等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对比模式,对研究区古近系Em组地层的发育展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Em组顶底均为区域上的不整合面,内部划分为两期基准面升降体系域。构造运动和沉积物供应控制下的基准面升级使得沉积初期研究区发育辩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至晚期演变为曲流河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了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强伸展期(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的沉积格架与断块翘倾运动。作为一个翘倾断块(半地堑)沉积区,廊固凹陷沙三段中亚段沉积充填以湖相细碎屑岩石组合为主,可分:1)砾岩—泥岩互层型,其中砾岩有碳酸盐岩砾和硅质砾等两种亚类;2)砂岩—泥岩互层型;3)泥岩夹砂岩型。古沉积环境重建显示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期的廊固凹陷是一个窄而深的湖泊,发育断层陡崖、轴部和缓坡带等沉积相域以及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兴凸起。断块翘倾几何分析表明,廊固凹陷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期的沉降过程具有书斜式断块特征,最大沉降值至少为 1402m。廊固凹陷西部扇的演化过程与沉降、沉积物供给和大兴断层倾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受权 《现代地质》1998,12(4):567-575
摘 要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包括层序级别的厘定与划分以及界面的类型及其识 别标志。陆相层序构成单元可分为8个级别‚前4级属低频层序‚后4级为高频层序。泌阳 断陷湖盆的3类盆地原型‚分别形成了3套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3个构造层序 (Ⅰ‚ Ⅱ‚Ⅲ);构造层序Ⅱ为该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层序组‚其中在层 序组Ⅱ D (即核三段上) 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小层序组有4种基本类型:进积小层序组、低位 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和高位加积小层序组。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坳陷期湖盆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横跨松辽盆地北部东西向大剖面为例,综合应用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古生物和地震资料,进行松辽盆地北部坳陷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13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以姚家组底界不整合面为界,自下而上命名为SSI、SSII。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层序地层及湖盆充填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基准面分析原理,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新近系、古近系发育了构造侵蚀不整合界面、局部构造运动叠加凝聚界面、相转换面、湖泛面等4类等时或准等时界面,依次将新近系、古近系湖盆充填体系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4个成因层序,并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和初始裂陷型、伸展裂陷型、湖盆萎缩型3种不同的层序式样,每种层序式样受特定的沉积古构造背景控制,并具不同的内部构成,从而形成了柴达木新近纪、古近纪湖盆沉积中心不断东移,总体向上变细的湖盆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东黄县盆地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煤和油页岩共生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是盆地主要的含煤岩系发育层段。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钻测井、岩心资料划分了李家崖组的沉积相类型,编制了分体系域的沉积相图。主要结论如下:(1)李家崖组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2)层序Ⅰ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湖泊相为主。(3)层序Ⅰ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初始形成—湖扩展期盆地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层序Ⅱ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再次缓慢扩张—湖扩展期盆地加速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的四分法,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层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性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的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的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的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的CS段;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的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的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层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的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的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段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层序。本文以层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似下切谷沉积;湖侵期发育小规模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域和之上的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