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祝俊然  邬满 《北京测绘》2023,(3):365-370
本文针对典型的海洋承灾体以房屋(点状)、防波堤(线状)、养殖蚝排(面状)等,基于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台风影响下承灾体灾变、灾损演化特征及其对海洋灾害作用强度归一化响应机理研究,构建海洋承灾体智能识别模型;然后结合地理时空网格及区域脆弱模型(HOP),基于承灾体自身材料、结构、年份等属性及动力学相关模型,建立不同场景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实现区域化的承灾体评价脆弱性评价;最终基于Arcgis、skyline等二维、三维GIS展示技术,集成上述模型研发面向海洋承灾体的三维动态监测超融合平台。该平台实现对复杂海洋情景的模拟和预测,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辅助决策,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海洋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多尺度灾害风险地图表达中高风险区承灾体的准确、有效、快速识别,基于灾害风险理论,运用地理学规律,在GIS等技术支持下,结合数据挖掘和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在尺度转换过程中点状承灾体的制图综合问题,并结合承灾体自身及在灾害系统中的属性特征,抽象概括了点状承灾体在灾害地图中的制图综合类型,即重要性综合、特殊性综合、邻近性综合、条件性综合、完整性综合、随机性综合。针对每一种综合类型,给出了可能的灾害情景假设及制图综合方法,并进行了技术实现及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基于上述6种类型的点状承灾体制图综合,不仅有效解决了尺度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而且还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孕灾环境下高风险区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同时也为灾害风险地图的制图综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为区域灾害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进而为区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管道周边人员、财产安全,根据燃气管道风险评价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空间化、可视化的管道风险评价体系,环境综合风险等于环境中各类承灾体的风险叠加。利用GIS建立管道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实现环境风险的评价、判断和可视化。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该风险评价体系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实现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充分应用当前最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使规划管理部门和测绘单位实现数据实时动态共享。提出成果入库管理以及基于元数据目录服务的共享方法。将业务管理数据分别存储到成果管理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和成果报告封面二维码中,通过二维码信息快速扫描实现数据的检索调用。通过工作流技术、二维码技术结合元数据服务方式实现了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实时共享,可协助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控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GIS技术尤其是在数据存储、数据库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基于GIS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软件平台,提取调查图斑,构建存量建设用地数据库的图形信息并将调查表的属性信息与图形数据进行空间耦合,建立存量建设用调查信息数据库,对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信息化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30年的降雹资料、冰雹灾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农作物全生育期冰雹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基于GIS空间技术形成巴楚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由于受地形影响,巴楚县冰雹主要出现在大小山脉和河谷地带,并与河流走向一致,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分布.将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分为重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度风险区,所形成的成果可以为巴楚县不同区域冰雹灾害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GIS系统中,"大数据"将信息集成与数据挖掘应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通过分析油田数据库的特点,对油田GIS系统的架构进行了设计和分析。最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应用方法、基于SOA架构的信息共享、分片数据存储和发布等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大数据处理在油田GIS系统中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数据,提供一套完整、业务逻辑一致的普查成果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普查成果数据库体系建设和多类型、多层次的数据提交、管理的问题,提出适合主流GIS空间数据库存储、管理的应用框架,实现简单、高效、安全地存储和管理GIS成果数据,实现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处理、数据表达、数据更新以及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管理,通过进一步的数据空间统计分析,为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政务建设当中,政府各部门的工作都涉及到地理空间相关信息的参考、处理和分析。电子政务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建设,对GIS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GIS技术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原动力。常州市土地勘测中心利用市级基础测绘成果建立了常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国土资源、电力管理等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单一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S的沉降观测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旨在增强沉降观测成果的可视性。通过对台州某电厂烟囱进行沉降观测,获取变形数据,并基于Surfer平台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绘制了等沉降曲线图、沉降曲面片图及沉降剖面图。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GIS的可视化分析法具有数据处理简单、成果图可视化效果好、图件齐全的优点。同时,基于GIS形成的分析成果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其它类似变形监测提供技术参考,不失为一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SuperMap iServer Java 6R是SuperMap GIS 6R产品体系的一部分,是基于Java EE平台和SuperMap Objects Java 6R构建的面向服务式架构(SOA)的企业级GIS产品,它为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软件。国家海洋执法部门在长期执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且这些海量的业务数据大部分与地理空间息息相关。但是由于这些数据存在数据量大、格式多样、结构不一和存储分散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相关业务部门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要求,更无法为海洋综合执法提供有效的决策分析和信息服务。针对海洋执法管理部门这一现状,提出了面向SOA架构基于SuperMap iServer开展二三维GIS一体化海洋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设计了平台结构体系,阐述了平台数据库、服务总线、业务系统及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分析了平台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归纳了平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地形地貌、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直观展现及其数据的更新与传输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在利用三维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Skyline平台开发出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查询、三维显示及数据管理等,为舟曲县灾后重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运用GIS技术从开发区利用成果数据中获取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基础数据,建立了图文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并基于ArcGIS平台设计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实现了开发区土地评价数据建库、自动评价、成果管理以及查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环卫空间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环境卫生系统决策储存了基础设施信息,把现有和规划中的环境卫生设施在地图上直观地表达出来;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为城市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与参考,促进环卫管理部门业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的数据后处理及成果表达和分析方面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研究通过GIS数据库管理InSAR监测数据和相关区域的地理、水准及GPS数据等辅助数据,以及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与实现。以西安地区InSAR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现,试验结果表明,GIS技术与InSAR技术相结合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可以有效地解决在监测地表形变的数据后处理及成果表达和分析方面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基石的地图数据库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具有明确定义的空间基础数据,GIS是在空间基础数据之上对那些描述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进而实现辅助决策。本文介绍基于GIS的图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线型以及符号在计算机集成系统中实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海域使用率和综合管理效率,满足海域评估需求,高效管理海域评估信息,设计了一种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基于GIS的海域评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环境,采用C~#编程语言,利用MapGIS K9和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开发,设计了地图浏览、双向查询、鹰眼导航、表单制作、数据查询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实现了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信息的标准化和可视化,为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提供了决策支持,对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面向对象与数据库技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组件式GIS的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根据GIS与配电网管理的特点,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主要功能,简要论述了系统实现时的关键技术。利用GIS技术开展配电网管理工作,达到电网基础地理数据、电力设备图形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的有机结合与集成管理,进而通过空间分析实现高级分析功能。通过系统试运行,达到了简化操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的数据后处理及成果表达和分析方面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研究通过GIS数据库管理InSAR监测数据和相关区域的地理、水准及GPS数据等辅助数据,以及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埘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与实现。以西安地区InSAR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现,试验结果表明,GIS技术与InSAR技术卡“结合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可以有效地解决在监测地表形变的数据后处理及成果表达和分析方面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在四川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实现四川省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运用RS、GIS和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2000~2004年期间四川省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的下一步研究指名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