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索水孔蛋白(Aquaporin,AQP)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过程中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方法获得克隆的凡纳滨对虾AQP(命名为LvAQP4)的c DNA全长序列,并分析了盐度胁迫对其肝胰腺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LvAQP4 c DNA序列全长为1 048 bp,其中包括75 bp的5¢UTR,187 bp的3¢UTR和786 bp的ORF。根据ORF序列推导出LvAQP4编码261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27.85 k Da,等电点为8.1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物种的AQP相似度为48.8%到97.3%。进化分析显示LvAQP4属于AQP1-like亚族、AQP4类。定量PCR(q PCR)检测到LvAQP4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鳃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肌肉、脑和眼柄中也较高,而血淋巴、肠、胃和胸神经节中表达量则较低。在高盐(盐度40)刺激下,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LvAQP4 m RNA表达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到6 h达到最高,而后逐步下降。而在低盐(盐度4)刺激下,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LvAQP4 m RNA表达量并无明显变化。在原代分离和培养的肝胰腺细胞中,培养液中加入额外的Na Cl会剂量依赖地提高LvAQP4 m RNA表达水平。同样,通过在培养液中额外加入蔗糖提高培养液渗透压,也会剂量依赖地提高LvAQP4 m RNA表达水平,但作用不如Na Cl明显。这些结果表明盐度与肝胰腺LvAQP4的表达量有关,LvAQP4对凡纳滨对虾的渗透压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500个成体青蛤分别用鳗弧菌和生理盐水注射,在感染后3h、6h、12h、24h和36h分别取不同处理组的肝胰脏、鳃和闭壳肌组织,测定上述样品的碱性磷酸酶(AL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ALP与ACP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鳃闭壳肌,其中青蛤肝胰脏和鳃组织中ALP和ACP活性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并且在12h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而青蛤闭壳肌组织中侵染组ALP和ACP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鳗弧菌对青蛤的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对其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构建了长期低渗胁迫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盐度处理时反向文库5个基因(血蓝蛋白、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几丁质酶、胰凝乳蛋白酶1和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从分子机理上了解,在长期低盐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生理状态的关系。长期低盐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降低(P<0.05);盐度2处理组成活率显著低于盐度10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度2处理组血蓝蛋白、几丁质酶、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1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50%、31%、91%、25%和35%;盐度10处理组血蓝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31%、72%和15%;短期低盐胁迫组几丁质酶和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mRNA表达量上调3.07和2.47倍。结果表明,盐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5个基因表达量在胁迫24h和56d后表达量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凡纳滨对虾对长期和短期盐度胁迫采取不同的应答策略。以上结果丰富了甲壳动物环境胁迫研究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防止过氧化氢对生物体的氧化应激。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GPx3a(PmGPx3a)的全长c DNA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作者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PmGPx3a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究了PmGPx3a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盐度、重金属和细菌)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GPx3a c DNA全长11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651 bp,预测编码216个氨基酸。PmGPx3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的GPx3a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低盐胁迫下,PmGPx3a在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都为上升的(p0.05)。在铜、锌、铬胁迫中,鳃中的PmGPx3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肝胰腺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刺激下,PmGPx3a在血淋巴中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4 h后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2.2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mGPx3a基因参与了斑节对虾对环境胁迫和氧化应激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TYR基因与蛤仔免疫的关系,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五个群体(白蛤、白斑马蛤、斑马蛤、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在LPS胁迫下TYR基因在不同时间(0 h、3 h、12 h、24 h、48 h)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LPS注射后鳃组织中TYR6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和白斑马蛤3 h、6 h、12 h,野生蛤仔3 h,斑马蛤3 h、6 h,养殖群体6 h、12 h显著上调(P0.05),3h野生蛤仔和斑马蛤达到峰值, 6 h白蛤、白斑马蛤、养殖群体达到峰值(P0.05);在肝胰腺中,养殖群体和白斑马蛤6 h,白蛤6 h、24 h,野生群体24 h,斑马蛤3 h显著上调, 3 h野生蛤仔和斑马蛤达到峰值,6h养殖群体、白蛤、白斑马达到峰值(P0.05);鳃组织中TYR10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野生群体和白斑马蛤3 h,养殖群体3 h、6 h,斑马蛤3 h、12 h显著上调(P0.05),肝胰腺组织中TYR10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3 h,野生群体3 h、6 h、12 h,斑马蛤、养殖群体6 h显著上调(P0.05),推测TYR基因在五个菲律宾蛤仔群体的鳃和肝胰腺中参与了免疫应答。通过对TY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找到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和6个组氨酸残基,并发现TYR6基因和长牡蛎同源性最高,为39.43%, TYR10基因和大珠母贝同源性最高,为51.04%。本文首次探讨在LPS胁迫下菲律宾蛤仔TYR基因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探究TYR基因与菲律宾蛤仔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肿瘤易感基因101(简称TSG101)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免疫应答作用,了解在细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机体发生的变化机制,本研究以哈维弧菌(Vibrio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为实验组,以磷酸缓冲液(PBS)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展开对斑节对虾对菌刺激的免疫应答作用。结果显示,斑节对虾的TSG10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TSG101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12小时的TSG101 m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1.60倍);在鳃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6小时斑节对虾TSG101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64倍)。在注射哈维弧菌第9小时,肝胰腺中的PmTSG101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50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斑节TSG101参与斑节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弧菌的刺激的情况下,该基因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鲍类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Ab HV)悬液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刺激,研究其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变化,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腹足中血蓝蛋白(Hemocyanin,Hc)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感染后杂色鲍无细胞血浆的抑菌性。结果显示:(1)杂色鲍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变化显著,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无细胞血浆中的SOD、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哈维弧菌注射组的SOD活性在感染后第6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后的各个时相均呈下降趋势,从注射后6 h各个时相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哈维弧菌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48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2小时显著升高。哈维弧菌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48 h显著升高;AbHV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第12小时显著升高。(3)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以及腹足中血蓝蛋白两个基因Hc1、Hc2的相对表达量均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升高。(4)杂色鲍无细胞血淋巴对哈维弧菌、创伤弧菌和溶珊瑚弧菌这三种贝类病原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增强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的刺激引起了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使得血淋巴的抑菌性增强。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杂色鲍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免疫技术防治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aquaporin基因家族成员在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应对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7个Aquaporin基因(aqp1、aqp4、aqp7、aqp8、aqp10、aqp11和aqp12)为目标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鳃、肠、肾和肝组织中7个基因在两种低盐胁迫处理下不同时间点(0 h、12 h、24 h和48 h)的表达水平。在两种低盐胁迫处理下,aqp4在松江鲈鳃、肝和肠组织中无表达,aqp7在鳃、肝组织中无表达。此外,其他aqp基因在四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具有显著差异。除肾组织中aqp12和肠组织中的aqp7、aqp8aqp10之外,特定组织中aquaporin基因在两种低盐胁迫下呈现相似的表达量变化趋势。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了aquaporin基因在松江鲈应对不同低盐胁迫时表达变化规律的异同,相关结果为探讨这一家族成员在鱼类应激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洄游性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模拟夏季水分蒸发水体盐度快速升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及理化调节的影响,试验设置盐度从30突变至35、40、45、50、55及60,以盐度30为对照,突变盐度下养殖28d,每7d检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体长增长率,试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a+/K+-ATP酶、总ATP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高盐突变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相对增重率(P0.05),随着突变盐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增重率逐渐降低,60盐度组仅为对照组的15.53%。盐度突变至50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显著下降。随着高盐突变幅度的增加,Na+/K+-ATP酶和ACP酶活力受到显著影响(P0.05),其中Na+/K+-ATP酶活力逐渐上升,在突变60盐度时表现为最高;ACP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总ATP酶、SOD酶、AKP酶受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盐突变幅度越大,凡纳滨对虾存活率越低、生长越缓慢,Na+/K+-ATP酶活力升高,渗透调节能力增强,ACP酶活力升高,说明高盐突变激发凡纳滨对虾机体代谢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盐度下半滑舌鳎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半滑舌鳎幼鱼(Cynoglossus semilaevis)在淡水、盐度5、10、20和30条件下适应60d,研究幼鱼不同组织(肌肉、肝脏、鳃、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幼鱼在淡水中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末体重在盐度10和20时较高;半滑舌鳎幼鱼肌肉中SOD活力在淡水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P0.05),肝脏中SOD的活力在盐度20时活力出现最大值(P0.05),在盐度30时,鳃和肾脏中SOD活力显著高于盐度5和10时(P0.05);肝脏中CAT活力随实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淡水条件下要显著高于其它盐度(P0.05);肌肉和肾脏中AKP活力随实验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肌肉组织中AKP活力在盐度20和30时显著高于淡水处理(P0.05);在淡水和盐度5时,肝脏中ACP活力显著高于盐度20和30时(P0.05),鳃和肾脏ACP活力则在盐度5时较低。综上表明,本研究规格下半滑舌鳎幼鱼不适宜在淡水条件下养殖,但盐度5以上的低盐度则不影响其正常生长;不同盐度对半滑舌鳎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影响显著,且盐度对不同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影响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磷源对米氏凯伦藻生长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勇  聂瑞  吕颂辉 《海洋科学》2016,40(4):59-64
为了解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形成的磷营养机理,作者研究了不同磷源[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甘油磷酸钠(sodium glycerophosphate,G-P)、卵磷脂(lecthin,LEC)和Na H2PO4·2H2O]对其生长和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的影响。结果表明:(1)米氏凯伦藻可以有效利用无机磷(Na H2PO4·2H2O),对有机磷源如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TP)、甘油磷酸钠(G-P)也能有效利用,但不能有效利用卵磷脂(LEC);(2)米氏凯伦藻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中,在起始阶段,不同磷源(ATP,G-P,LEC和Na H2PO4·2H2O)的米氏凯伦藻APA达到最大值,米氏凯伦藻的APA分别为6.0,10.5,8.0和0.4 pmol/(个·h)。随培养时间的持续,各有机磷培养基中米氏凯伦藻的APA均表现出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强,最后在最大值维持的趋势,而以Na H2PO4·2H2O为磷源的米氏凯伦藻的APA没有明显的增加;(3)单个细胞的米氏凯伦藻的APA位点分布明显,大致位于细胞表面。通过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在外界环境无机磷限制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吸收利用有机磷维持生长,印证了近年来米氏凯伦藻赤潮频繁地发生在磷限制海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近海褐潮高发区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是浮游植物在磷胁迫状态下表达的一种水解有机磷源的胞外酶,可用于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状态。本研究于2013年7月,对秦皇岛近海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 activity,APA)进行研究,结合其他理化参数,分析藻华发生时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状态及其对海水中磷源的水解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褐潮发生时,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高达108个/L,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成为浮游植物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受到海水中NO3–、DOP、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等的显著影响。浮游植物大量表达AP水解DOP,平均APA高达217.72 nmol/(μg·h)±90.86 nmol/(μg·h)(350.44 nmol/(L·h)±130.57 nmol/(L·h)),且APA随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大而显著增加。该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发生时,海区遭受严峻的磷胁迫甚至限制。磷源,尤其是有机磷源的可利用性可能在秦皇岛海区抑食金球藻褐潮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对中国两性生殖卤虫 Artemia sinica的 1 4个品系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与 Artemia urmiana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两性生殖卤虫各品系的 ALP、 ACP同工酶的酶谱相同 ,均为单体酶。 ALP、 ACP同工酶分别由 ALP - 1、 ACP- 1 ,ALP- 2、ACP- 2 ,ALP- 3、ACP- 3三个基因座位编码 ,ALP- 1、ACP- 1座位存在a、 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 ,ALP- 2、ACP- 2存在 a、b、c三个等位基因 ,ALP- 3、ACP- 3座位存在 a、b两个等位基因。共发现 7种基因型 :1 .0 / cc/ bb,2 .0 / bb/ bb,3.0 / aa/ aa,4.0 /ab/ aa,5.0 / ac/ ab,6.0 / ac/ aa,7.ab/ ab/ aa。仅在 A.urmiana中发现 0 / cc/ bb、 0 / bb/ bb基因型 ,而 A.sinica的主要基因型为 :0 / ac/ aa、 0 / ab/ aa、 0 / aa/ aa。仅 GN品系的 ALP - 1、 ACP- 1有基因座位表达。  相似文献   

14.
We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fre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seawater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hydrolysable phosphorus (APHP) at 3 stations in Hiroshima Bay using alkaline phosphatase extracted from the dinoflagellates Alexandrium tamarense and Gymnodinium catenatum.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 was lower than 1 μM in all samples; the lowest values were in May. The amount of APHP was high at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s of all stations in May, showing DIP-depleted conditions. In August and November, the amount of APHP was much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APHP in May, indicating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DOP) for these species was low and/or uptake during the dinoflagellate blooming might have occurred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hort-term variations of AP activity might suggest that the growth of dinoflagellates in this season may be partly supported by the AP produced by other diatoms.  相似文献   

15.
金属离子对长毛对虾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几种金属离子分别对健康虾和病虾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2+、Mg^2+、Cd^2+对酶无明显抑制作用,Zn^2+、Cu^2+、Hg^2+对酶活力抑制明显。当Hg^2+离子浓度达0.5mmol/dm^2时,酶活力被抑制96%和95%;各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强度依次为Hg^2+〉Cu^2+〉Zn^2+〉Pb^2+〉Cd^2+、Mg^2+〉Ni^2+  相似文献   

16.
溶解态磷在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实验室批量培养条件下,测定了海洋微藻培养体系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PA)和各形态溶解磷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批量培养过程中,APA的动态变化呈"S"形曲线,各形态溶解磷在其变化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不同,介质中溶解无机磷和小分子溶解有机磷的浓度是激发APA发生变化的主要调控因子,大分子溶解有机磷的浓度对APA的作用不明显,但APA的增大可加速微藻利用大分子溶解有机磷的速率.微藻的种类和丰度不影响APA的动态变化形式及其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a littoral marine ecosystem (Toulon Bay and Le Niel Bay, France) in order to study its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respect to pH, sea water composition and phosphate sensitivity. We also characterise the active forms in sea water and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zooplankton generate phosphatase activity with respect to other plankton classes. In Toulon Bay, phosphatase was produced mostly by the microplankton fraction (>90 μm),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90% of total activity. In contrast, most of th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Le Niel Bay was generated by the nanoplankton fraction (5–90 μm) and the picoplankton fraction (0.25–5 μm). The microplankton enzymes had non Michaelis-Menten kinetics suggesting the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enzyme processes with distinct kinetic constants. This activity is in major part secreted into the sea water and is stimulated by the ionic strength and the pH of the sea water. Cypris larvae of the genus Balanus played a special role in this release. For the nanoplankton and picoplankton, part of this activity was due to non-secreted enzymes, probably bound to membranes or occurring intracellularly. Moreover, nano and picoplankton phosphatase required higher pH than microplankton enzyme. For all plankton size classes, there was no activity at low pH, suggesting that acid phosphatases were not involved in reactions with substrates dissolved in water.  相似文献   

18.
厦门西海域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高,春(1994年5月)秋(1993年11月)最低;结果亦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海水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载体,平均分别占44.7%和4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磷,硝态氮、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初级生产力、细菌生长速率(BP)对APA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除BP与APA成正相关外,其余均为负相关。还对碱性磷酸酶作为水体磷状况的指示和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将金属盐法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中酸性磷酸酶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精子形成的早期,酸性磷酸酶由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小泡上产生,随后出现在细胞核内、顶体囊膜上及顶体管内,并且反应产物逐渐由分布均匀的细密颗粒聚集成分布均匀的较大的颗粒;当精子成熟后酸性磷酸酶均匀分布在顶体管中,反应产物颗粒比较大,穿孔器部分发现有少量酸性磷酸酶分布。  相似文献   

20.
几种海洋微藻的碱性磷酸酶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种海洋微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确定了碱性磷酸酶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 8.2的环境中,各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最佳反应温度在40~50℃内,且存在一定差异;40℃下酶促反应恒速时间及米氏常数也有所不同,酶活恒速时间顺序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米氏常数大小顺序为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强壮前沟藻<旋链角毛藻。碱性磷酸酶测定条件为:温度40℃,反应时间90 min,底物浓度260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