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多数火山喷发以强酸 (主要是硫酸 )的形式在极地冰芯中留下痕迹 ,通过冰芯连续电导率 (ECM)或各个雪冰样品SO42 - 浓度测定能够恢复历史上的火山作用。极地冰芯中已知年代的火山喷发还可用于冰芯定年。极地冰芯记录的火山信号大小依赖于火山喷发的规模和类型 ,火山喷发的地理位置和酸性气体组成 ,大气气溶胶传输 ,以及沉降地点的年积累率和沉积后生过程等。单个火山喷发通常会导致数月至数年的半球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相对变冷 (这种现象在极区变得更明显 ) ,但过去大规模的爆炸性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1992年1月,在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途中,用分级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13个气溶胶样品,用PIXE法分析了样品中的Al、Si、P、S、Cl、K、Ca、Ti、V、Cr、Mn、Fe、Ni、Cu、Zn、Br、Pb等17种元素,并应用富集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研究了气溶胶粒子中的元素组成、浓度粒度分布、气溶胶的地球化学类型、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气溶胶中元素的来源、组成、浓度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性;气溶胶的来源,如海洋气溶胶除主要来源于海水、受所在洋区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全球性和局地性大气环流的控制,如近岸大气明显受陆源(地壳源和人为源)传输的影响;该年内发生的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和智利哈得逊火山爆发,以及海湾地区的战争等突发事件,对研究区大气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4-的来源、SO24-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对nssSO24-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4-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4-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4-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24-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然而,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4-的沉积通量推算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的强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的来源、SO2 -4 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对nss SO2 -4 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 -4 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 -4 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 ,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O2 -4 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 ,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 ,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 ,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 ,然而 ,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 ,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 -4 的沉积通量推算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的强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的来源、SO2 -4 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对nss SO2 -4 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 -4 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 -4 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 ,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O2 -4 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 ,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 ,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 ,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 ,然而 ,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 ,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 -4 的沉积通量推算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的强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周清波 《地理研究》1993,12(3):19-25
本文根据火山灰粒子的辐射光学特性,计算了火山灰粒子和平流层本底的辐射光学参数。另外,采用大气多次散射的辐射传输方程,计算了火山喷发对大气辐射变温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平流层本底相比,火山灰粒子具有很强的吸收性。火山喷发使平流层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并使到达对流层和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同时,对大气长波冷却率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火山活动产生的硫酸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些气溶胶经大气环流被传输至极区,最后沉降和保存在极地冰盖上.根据火山气溶胶的性质,研究者们提出了冰芯中火山信号的识别方法,并据此重建了不同历史时期保存在极地冰盖不同地点的火山活动记录.这些记录在判别具有全球气候效应的火山事件、冰芯定年以及研究近1000年来火山活动对气...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排放火山灰和各种气体,可引起太阳辐射发生散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在喷发后的一定时期内地表以上的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9.
高超超 《极地研究》2014,26(4):460-468
火山气溶胶通过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地表降温。重建历史火山活动序列,是评估其气候效应,从而区分人为和自然因子的相对贡献、预测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影响的基础之一。此综述简要介绍了火山活动影响气候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冰芯研究历史及利用两极冰芯记录重建火山活动序列的研究进展的回顾,阐述了极地冰芯在火山活动序列重建中的作用与优势,以及近期研究在冰芯钻取和数据分析手段、极地火山信号向大气辐射强迫转化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在火山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冰芯定年及高低纬度火山喷发源的确定方面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应结合火山碎屑研究及非质量同位素分馏分析等方法,并钻取更多时间尺度更长且现有冰芯钻取较少的地区的深冰芯,以更精确地重建火山活动序列,从而提高对历史火山活动及其对气候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3,(6):14+2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气溶胶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污染物",相反却可以使地球"降温",诸如阿拉斯加的奥古斯丁火山就可以削弱全球变暖的影响。这项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小组对数十个火山喷发物质进行  相似文献   

11.
1.1ntroductionVolcanosofMt.Unzen-dakeinJapanandMt.PinatubointhePhilippineseruptedoneafteranotherduringthefirstandsecondtendaysOfJunel99l.ThevolcaniceruPtionindex(VEI)ofMt.Pinatub0withgrade6isthehighestoneinthesCenury[2].Inl99l,rainyseasonadvantalintheYang…  相似文献   

12.
TheobservationsonPolarStratosphericCloudsatZhongshanStation,AntarcticaSunJinhui(孙金辉);XiaQilin(夏其林);QiuJinhuan(邱金桓)andLuDaren(...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的一台波长为0.694μm的激光雷达对平流层进行了53次探测,从激光大气回波信号计算出平流层气溶胶后向散射比的垂直分布和12~30km高度范围内的积分后向散射系数。探测结果表明因受菲律宾Pinatubo火山爆发的影响,1993年南极地区平流层气溶胶粒子含量比1990年明显增加,证实了南极冬季平流层云的存在。平流层气溶胶为两层结构,12km附近高度上始终存在着一层厚度为数公里的气溶胶层,25km附近高度的一层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全新世以来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森林火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了长白山一万年以来火山活动的期次、规模及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volcanic explosions based on three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broad-band seismic signals: the counter force of the eruption F , the power of the explosion P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gas slug in the conduit to the free surface of magma, D . This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2004–2005 sequence of explosions at Volcán de Colima, Mexico. The broad-band records of more than 100 explosive events were obtained at a distance of 4 km from the crater. We determined the counter force of the eruption by modelling the low-frequency impulse of the seismic records of 66 volcanic explosions and estimated the power of 116 explosions from the spectra of the high-frequency impulse. The power of Colima explosions spans five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counter force spans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We show that the power of a volcanic explos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ounter force of the eruption. These parameters may be used for the elaboration of a scale of volcanic explosions.  相似文献   

16.
火山区突发性地热异常热红外传输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研究证实,在火山喷发前兆期,火山区有明显的突发性地热异常现象。火山区的突发性地热异常特征与火山区的地质构造、火山成因、规模、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火山区突发性地表热异常是热红外遥感监测、预测火山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传导、对流等多方面分析了异常区地表升温机制,并在地物体有效辐射的基础上给出了热红外辐射的大气传输方程。热红外辐射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地表非漫射性等系统噪声和随机噪声的干扰,为热红外遥感监测、预测火山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