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为依托,针对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服务应用领域,设计昌都市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服务应用示范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研究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服务聚合、服务器集群和多节点服务架构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昌都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以及服务的多样化展示,为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化服务提供应用示范平台。  相似文献   

2.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为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生产过程及质检工作发现主要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生产过程中如何设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并基于设置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鹏 《东北测绘》2014,(6):192-194
地理国情普查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实践和重大任务,控制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至关重要。笔者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程,在充分考虑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生产、质量控制、成果特征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多年的质量检查经验,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家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普查.为充分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开展与其他普查或调查成果的对比分析,对检验地理国情普查预期成果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辽宁省锦州北镇市为例,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比较,从普查(调查)方法、要求、定义、指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两者普查(调查)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系统架构、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实现等内容,探讨了西藏地理国情普查在线服务系统的建设情况。系统的建成实现了西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统计数据成果、专题数据成果的综合展示和在线服务应用,为西藏自治区政府、行业等提供了重要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也为后期的普查成果深度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蒋莹 《东北测绘》2014,(6):99-100
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可以掌握我国地理国情基本要素、自然地表覆盖、生态及人类活动的基本情况,丰富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客观、权威、丰富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移动地理信息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全方位地展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有效提高普查成果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终端,将无线互联网、卫星定位GPS与GIS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移动GIS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为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第一次国情普查数据的获取方法和成果构成,然后分别从土地利用、城市化进程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出了思考,并以自然资源管理的资产负债表编制为例,介绍了湖南省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效率的建议,以期深入挖掘和提升普查成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进行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今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本底数据库,由国家和省分级建设。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对省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基本要求,以及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的目标、系统架构、关键技术、概念模型与逻辑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的运行环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是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的采集工作,同时也是开展统计分析的前提。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工作为例,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的内容及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研究。采集的基础指标包括范围、位置、属性、面积等,利用清华山维EPS201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建库、数据检查和时点更新等工作。详细阐述了在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工作流程,总结出一套稳定、高效、可靠、因地制宜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省)情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理国情普查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其成果作为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依据。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理国情普查背景和成果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宏观决策、减灾防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14.
黄亮 《东北测绘》2014,(6):176-178
介绍了ArcGIS 10.1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运用、扩展功能及在辽宁省第一次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数据处理中的运用,以地表覆盖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建立国情覆盖利用数据库。本文着重阐述了ArcGIS 10.1在国情覆盖数据中的转换应用和拓扑检查的流程方法,对软件不完善的功能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思想与建设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测绘局于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该建设工程为"数字辽宁"提供了空间数据框架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思想以及目前整个数据库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开展青川县灾后重建3维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旨在展示浙江省援建青川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提供科学的、现势性强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为青川的灾后规划、重建提供辅助决策,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保障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的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并对系统的实现方法、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中发挥整体效应。针对目前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和用户需求,本文构想一个通用的智能专题地图开放服务平台,开创交互式地图,实现一键式制作专业地图,面向企业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在线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从而辅助业务决策,打造企业或个人专属地图应用。依托信息丰富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实现交互式地图应用,面向机关、企业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通过快速准确的数据匹配,展现地理位置和专题数据的空间关系。让各种用户数据、专题数据内容在地理空间上图文并茂地展示,从而起到辅助业务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本文构想的平台能够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推广,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对测绘工作的需求,推动我国测绘行业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海波 《测绘科学》2006,31(3):78-79,95
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环境信息的建设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辽宁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一个包含全省环境质量在线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控、污染控制管理、各市烟尘视频监控以及环境质量数据中心等功能的综合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GPRS无线实时传输技术、G IS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基于W ebG IS的网络发布技术,广泛应用于我省各级环保部门,给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环境信息,是目前国内在环境信息管理方面涵盖手段广、技术先进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进行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作为省情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了辽宁省大陆海岸线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本文利用2007~2013年辽宁省大陆海岸线数据,对海岸线长度、填海造地以及滨海新区、重点产业园区和港口占用岸线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目前辽宁省沿海保护利用政策中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围填海规模控制、岸线整治与修复、重点保护岸线和重点建设岸线比重控制等数据指标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全面准确地掌握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支撑宏观决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具有历史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任务、主要内容、技术路线、主要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初步探索了江苏省地理国情普查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