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士晟 《气象》1984,10(11):7-9
前言 从我省开始配第一台传真机到现在已八年多了。八年来,传真天气图逐渐得到重视,成为我省各级气象台站不可缺少的预报工具。 传真天气图有四大功能,一是提供有关资料,二是提供分析图表,三是提供大量数值预报产品,四是可在数值预报产品基础上进行动力统计预报。我省应用传真天气图,还主要是应用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地方MOS预报,对于前三种功能还发挥不够。至于动力统计预报我们在别的文章中已阐述得较  相似文献   

2.
滇南雨季的中—大雨天气和锋面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据资料统计,整个雨季的中—大雨,属于锋面造成的,大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锋面中—大雨的预报,我们普查了1970—1974年5—6月份锋面中—大雨天气图资料,总结出用“空间多线交点法”预报锋面中—大雨。并用1975年5—6月份资料验证,准确率达70%。现将此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当今,许多新的预报方法及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在气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天气图仍然是预报业务的重要工具。天气图分析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预报员对天气趋势与天气过程的预测结果。地面天气图分析中,由于地形及下垫面性质对近地面层温度的影响,使得蒙古高原  相似文献   

4.
胡邦辉  周树道 《气象科学》1995,15(3):228-236
本文利用山东潍坊台站提供析山东半岛部分加密测站地面逐时资料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逐日12时大尺度纬带网络资料和国家气象局历史天气图,对一次冷锋在地面场的中尺度结构及其对流天气的关系和大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  相似文献   

5.
王洁  曹继军  张媛 《陕西气象》2009,(Z1):45-47
用传统天气图分析大尺度系统制作雷电预报往往造成漏报,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发现,在考虑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多物理量叠套方法,进行分类和判别,建立雷电预报的物理量分析模型,对雷电潜势预报以及雷电的落区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大气探测等资料对鄂尔多斯市1970~l989年6~8月的39次中—大雨以上降水过程加以分析。应用天气学、动力学原理及物理量场条件进行诊断。总结出4种模型:北槽南涡型、西来槽型、冷式切变型和暖湿切变型。可用来预报鄂尔多斯市夏季中一大雨以上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7.
完全预报法不需要利用数值预报样本资料,它以历史资料的天气形势作因子来确定局地天气要素,导出方程。预报时用数值预报值代入,避免了资料不足的困难,争取了时间。为使 B 模式输出产品尽早投入我站日常预报,增加预报信息,我们用1971—1980年8月份的历史天气图,结合本站资料,建立了高原低槽低涡类大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8.
陶诗言 《气象》1977,3(1):26-29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现将目前我国气象台、站天气预报的一些方法、思路、依据的原理、步骤以及预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括的介绍。 天气图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方法已有100多年历史,自从有电报后,各地同时间观测的气象资料能及时集中到各国的气象中心,分析出天气图。从天气图上看到有一个个  相似文献   

9.
张兰香 《气象》1982,8(7):7-9
一、问题的提出 常规天气图是当前天气分析和预报的主要工具。但从局地预报角度看,它不能揭示天气系统的垂直结构细节,容易漏掉中小尺度系统,也不利于分析局地大气时间序列的演变规律。 总能量分析主要是考虑大气的温湿特性,对夏季的对流天气、阵性降水等,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单独用此方法空报较多。为此,我们进一步使用垂直时间剖面图,将能量学和运动学结合,尽量从单站资料中扩大可用于预报的大气信息,引入一种分析方法——等风向线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thin初始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8月17—19日哈密市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双体型,中亚低槽东移南下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高、底层3支气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及水汽条件,中尺度辐合与切变对降水起到积极作用。水汽来自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表现为底层辐合上升,高层辐散下沉的动力配置;对EC细网格、T639数值预报模式降水量产品进行检验发现,EC细网格与T639总降水量产品的大雨预报准确率较高,EC细网格大尺度降水量产品预报准确率偏低,EC细网格降水量产品对暴雨落区没有预报能力,T639暴雨区预报与实况较为接近,但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诊断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8年10月21-25日黑龙江省冬季首场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高空冷涡影响产生的,高空冷涡以及东部阻高的稳定维持,构成了强降水天气的大尺度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2.
用常规天气图、雨情资料和中国气象局T213模式、T639模式、河北省MM5模式、日本气象厅JMA模式和德国气象局DWD模式的降水预报资料。将5种数值模式的降水要素预报,插值到河北省的142个站点上做TS评分。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多模式降水预报进行了分天气型的检验。结果表明,TS评分与模式和区域关系密切,降雨系统(如切变型、副高型、槽型)对应着较高的预报正确率,切变型、副高型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对5种模式的综合评价是,对小雨和中雨的预报,DWD、T639、JMA模式好于其他模式,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T639、MM5、T213模式好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3.
阮祖俊 《气象》1983,9(6):19-20
大家知道,近代天气图预报方法是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没有有效的通信手段,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将高度分散的气象观测资料集中起来;大台的分析预报结果也无法传送到基层台站供分析使用。要实现气象服务的准确、及时、经济,特别是“及时”,关键是作好通信保证。现代化的气象工作对通信工作还提出了新的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陶诗言等同志,根据中央气象台对六次夏季华北暴雨的个例分析以及大气所对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研究,并参考国内有关大雨和暴雨的研究,初步概括了大雨或暴雨形成条件及预报方法,现介绍如下。一、大雨或暴雨的形成条件最近十年来对天气图尺度系统(如温带气旋和梅雨锋等)过程的研究,人们发现目前天气学中所引用的气旋锋面降水模式,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一次  相似文献   

15.
依据秋白菜冻害发生前不同的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干冷型和湿冷型2种类型,并针对秋白菜的生理特点及对气象观测资料的研究,归纳出2型的冻害气象指标。在反查了大量的历史天气图基础上,选取08时天气图上某一范围作为预报关键区,建立了2型冻害的72h、48h、24h各预报时效的进型条件、起报条件和消空指标,综合组成了秋白菜的冻害预报系统。在1992年~1999年的试报中,各预报时效准确率平均达86%,取得了较满意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区域内,用内插法或其他方法对形势场进行密集网格点处理后,存入计算机内作为相似源。使用时,经当时天气图和数值预报资料,由计算机进行时间序列相似计算,寻找相似个例。最后利用物理场因子及影响系统位置进行相似订正。相似源取1965年到1984年20年历史天气图资料。预报对象为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苏州地区降雨量。 大到暴雨是小概率事件,相似预报比较适用。相似预报不同于数理统计,但二者结合会有较好结果。计算机的应用给相似预报创造了条件,不仅对标量场可进行,对矢量场也可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山东潍坊台站提供的山东半岛部分加密测站地面场逐时资料和欧州中期预报中心(ECMWF)的逐日12时(GMT)大尺度纬带网格资料和国家气象局历史天气图,对一次冷锋在地面场的中尺度结构及其与强对能天气的关系和大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沿冷锋产生强天气的锋线附近存在类似于重力惯性波的中尺度波动;锋后中尺度冷高与强天气的分布有关;大尺度环境为强夭气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空天气图是预报人员了解高空压、温、湿、风等物理量场的结构,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和预报未来天气的重要工具。提高高空天气图的填制质量,不仅要在减少填错、填漏电码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提高填图的内在质量,保证高空天气图资料的准确性。 大家知道,高空气象电报是经过多次传递才到填图,员手中,电报在传递中难免会出现掉码、变字、位置颠倒等错误(同时包括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8年丹江口水库流域五场暴雨的入库流量和降水量(08~08时)资料以及同期的500hPa、700hPa、850hPa 高度场及地面天气图资料,对这一流域 1998年7、8月份发生的五场致洪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水库流域致洪暴雨的成因,为今后加强对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20.
孙岚 《气象》1992,18(3):30-35
本文利用1988—1989年两年夏季京津冀中尺度试验基地的常规探空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场,分析了与大尺度强降水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基本物理条件与天气形势的配置。这三个条件是高空辐散、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和低层暖平流。文中给出了有利于产生强降水的典型图例,有助于在短时预报中将物理量诊断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