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气象局、省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大别山区气象科技扶贫工作从1988年就开始了.多年来,我们经过选项、试验、示范、推广到现在大规模生产,气象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1提高认识,开发技术,打好扶贫工作基础根据省局“深化部门改革,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气象科技兴农、扶贫”等精神,在省局和鄂豫皖大别山区气象科技扶贫协作组领导、支持下,结合  相似文献   

2.
殷曰均 《气象》1988,14(1):36-37
国家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于10月21—24日,在湖北省襄樊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气象科技振兴地方经济和扶贫经验交流会》。国家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章基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一) 会议贯彻了中央关于扶贫工作和“星火计划”的精神,提高了对气象科技振兴地方经济和扶贫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一致认为,气象科技扶贫是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特定条件,为逐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3.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近几年来广西的粮食生产情况,为解决好贫困山区的吃粮问题,决定从今年开始在河池、百色两地区的12个县搞粮食大面积综合技术开发,列入自治区“星火计划”,委托自治区科委牵头,广西农科院、广西农学院等单位承担,地区、县、乡农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配合,完成这项开发任务。要求气象部门做好粮食增产的气象服务工作。 我们把气象为粮食增产服务,特别是为贫困山区人民解决吃粮问题,看成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是气象科技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半年多服务实践,为两  相似文献   

4.
群言堂     
开创气象科技服务新局面应突出重点“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是加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理念,它也为开创新时期县(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新局面注入了活力,为其领域拓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县(市)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科技服务举足轻重。为了开创气象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5.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是加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三大核心理念,它也为开创新时期县(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新局面注入了活力,为其领域拓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县(市)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科技服务举足轻重。为了开创气象科技服务新局面,必须抓住若干重点,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薄弱,加上气象灾害频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我区遂川、永新、宁冈、井冈山等县市都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大力发展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对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安排布置下,我们按照湘赣两省气象部门科技脱贫开发协作组的要求,围绕“三大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克服人员不足,经费缺少等困难,努力开展气象科技扶贫工作,在‘卜\五”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发展井冈山区农业经…  相似文献   

7.
1989年我站由县科协牵头,在祁家集乡的谢家村开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地膜玉米”、“麦后复种大白菜”三项气象科技扶贫服务。为17座塑料大棚安装了温度表20支,编写技术材料1份,提供专题分析预报2期,下点现场指导8人次,使谢家村在利用气象信息进行科学种田中取得了显著的经  相似文献   

8.
1994年2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作出了要在90年代的最后七年内,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大决策,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的科技服务行业,开展气象科技扶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现在距本世纪末仅有三年时间了,全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如何搞好我区气象科技扶贫工作是摆在全区气象科技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人在此从农业气象工作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意见。1气象科技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气象局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共…  相似文献   

9.
申庆 《贵州气象》1997,21(3):46-48,F003
气象部门是一个以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以为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事业部门。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气象部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主动参与扶贫开发,科技兴农工作,为我省农业丰收。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气象科技是我省科技扶贫兴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1气象科技扶贫兴农的主要成绩我省是一个农业省,而气象灾害频繁,对农业丰收影响较大,尤其是贫困地区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差,素有“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扶智,科技先行,依靠科学技术推动扶贫攻坚进程已成为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响应中央号召,以气象科技扶贫为指导,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黑龙江省气象局通过驻厢白四村扶贫工作,探索和实践气象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式,为破解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难题,发挥气象科技优势脱贫作用,切实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提供了思路借  相似文献   

11.
12月8日上午在阜康县宾馆会议室自治区气象局张家宝局长和阜康县县委张书记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张局长说:“祝贺你们县成立气象科技服务网,你们走在了全疆的前列……”。在热烈的掌声中“阜康县气象科技服务网成立大会”召开了。气象科技服务网是采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构通地、县、乡之间的通信联络,建立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象事业“三大块”业务结构的调整,县站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更好地开展气象科技服务,榆中县局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该局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服务项目逐渐增加,经济效...  相似文献   

13.
提高认识强化服务为两省区气象科技扶贫兴农和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993年12月蒋伯仁副局长在黔桂两省区气象科技扶贫年会的总结讲话同志们;黔桂两省区气象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第二次协作会议暨广百农业气象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省际气象科技...  相似文献   

14.
中央要求各行各业大力扶植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其中特别指出要加强科学技术扶贫,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为此,国家气象局曾于1987年10月在湖北召开全国气象科技振兴地方经济和扶贫经验交流会,向全国部署了气象科技扶贫工作。近二年,我省不少台站已经行动起来,其中洪家、云和、永嘉县气象站的扶贫工作已先期获得国家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联合嘉奖。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考察任务是根据国务院国办发(86)18号文件精神立项的。是国家气象局“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一部分,是由陕西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办、省区划办和省气象局联合部署的一项资源开发和气象科技扶贫的重要工作。根据省气象局课题组的总体部署,在汉中秦巴山区境内分南北两个梯度剖面。选七个临时观测点进行常规气候观测和物候观测。从1987年12月1日列为正式观测记录,至1990年2月28日止,历时二十七个月,先后涉及汉中、宝鸡两个地区十一个县气象站,参加人员八十余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气候中心利用部门自身的科技优势,对四川省气象局精准扶贫联系指导帮扶县——旺苍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提出风能、太阳能利用开发建议;其次对旺苍县四大扶贫主导产业中的茶叶、核桃、猕猴桃从气候适宜性角度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猕猴桃种植产业提供科学指导;最后对主要的气象灾害暴雨及其次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分析,为迁民避灾,气象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参考。为了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应寻找贫困地区优势气候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并减少自然灾害在脱贫攻坚中的不确定因素。研究为气象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推广扶贫服务,食用菌气象适用技术在大别山区气象科技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本文就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和扶贫系列化服务的网络建设与维护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指出:“气象科技档案分为气象科技档案管理、气象记录档案、气象业务和服务档案、气象科学研究档案、气象仪器设备档案、气象教育档案、气象基建档案七大类。《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所列内容即为气象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更明确。详细地将上述七大类按十进分类法分成了五个层次,“使气象科技档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规律,有内在联系的分类体系”。由此可见,气象科技档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喀左县气象学会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科学试验、气象科技扶贫和人工防雹工作,受到中国气象学会、市科协、市气象学会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20.
在探索和实践气象部门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要建立和增强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信心,把“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气象现代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的认识成为全市气象职工的共识,抓住机遇,明确思路,加大措施,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结合松原市气象部门的实际,探讨我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途径。1目前我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现状由于松原市气象局是于今年7月在扶余区气象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的,分析全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现状,只能回顾原松原市行政区内5个县(区)气象局、站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几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