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2.
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三叠系西康群复理石岩系中,普遍发育着一种特殊的同劈理直立褶皱,作者称为“西康式”褶皱。这类褶皱的特点是:其褶皱枢纽倾状角是变化的;具有圆滑—同心褶皱、尖楞褶皱及过渡型褶皱等多种复合褶皱形式;由不同类型劈理构成复杂的折射劈理图形;在流劈理面上发育有垂直的拉伸线理。根据微构造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表明,这类褶皱是由压扁、纯剪切、纯剪切 简单剪切等三种变形机制的产物。其动力学基础是在三个板块和近于垂直的南北及东西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叠加褶皱,推测形成深度为10~15km“西康式”褶皱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壮观程度上,完全可与世界著名的“侏罗山”型、“彭尼内”型造山带褶皱相比美,它是造山带中一种新的褶皱类型。  相似文献   

3.
“四川运动”之否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文 《地质科学》1979,14(4):374-377
“四川运动"的由来“四川运动”一名,为谭锡畴、李春昱1929-1931年在四川及原西康进行地质调查时所拟,其调查报告《四川西康地质志》文字部分于1959年出版,在这之前,李春昱等(1943,1948)”、侯德封等(1945)已引用了这一名称,但正式命名和论述是在1950年。  相似文献   

4.
<正> 西藏东部地区怒江上游两岸,广泛分布着一套巨厚的黑色板岩,李璞等(1955)命名为“沙丁板岩系”,岩性以板岩、砂岩为主,两者交互成层,时夹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火山岩等,大多轻微变质。根据雅安多到邦通之间找到的Cordaites和一些瓣鳃类化石,以及嘉黎南沟的六射珊瑚,认为时代应属中生代下部,并可能包括一部分古生代。后来,沙丁板岩又被认为与西康群相当(王文彬,1957;顾知微,1962);西藏的地质工作者,也常将其视为怒江上游地区三迭系的代表。但一直没有发现确切的三迭纪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5.
忆往昔创业维艰。建国前,我专业事无卓树,但仍有谭锡畴、李春昱早在1929~1931年,历时25月在四川、西康两省考查,著有“四川西康地质志”。其中对四川省(即今四川东部盆地)地文期进行了划分(划分为七期),并对盆地内第四系砾石层之成因进行了探素,有的沿用至今。余外尚有李承三对“嘉陵江河阶地”进行了论述,袁见齐对“嘉陵江是先成河还是叠置河”亦有论述。1947年陈秉范对“嘉陵江下游河阶地  相似文献   

6.
张勤文 《地质论评》1981,27(5):405-412
川西松潘-甘孜印支地槽形成于三迭纪最早期,结束于三叠纪末。地层单位可分下三迭统和中、上三叠统二部分。主要沉积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系。其下部称菠茨沟组,上部称西康群。在西康群的碎屑岩系中,广泛分布复理石沉积,如小金、道孚雅江和理县等地。本文主要对上述地区复理石沉积进行岩石和构造分析。  相似文献   

7.
灰色理论模型具有利用“少数据”、“小样本”的优点,使得其在滑坡预测分析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利用矿区滑坡监测数据建立起GM(1, 1)模型,通过数据对比、验证和分析,证明了灰色理论模型能更好的反映观测目标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川西雅江—道孚地区三叠系西康群含义及层序重新作了厘定;对杂谷脑组解体,重新定义认识的分歧,如年各组碳酸盐岩块砾混积层在西康群地层柱中的位置,进行了探讨命名地罗空松多组和新都桥组层位关系的新认识,双壳类(Pergamidia)在西康群中的分布及意义等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9.
云南建水县普雄地区三叠系划分为洗马塘组(T_1x)、嘉陵江组(Tj)、个旧组(T_2g)和法郎组(Tf)。其中洗马塘组(T_1x)主要为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形成于滨海陆屑滩环境;嘉陵江组(Tj)主要为灰色泥质碳酸盐沉积,形成于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环境;个旧组分为三个段,下段(T_2g~1)为灰色夹钙质的镁质碳酸盐沉积,形成于局限台地(主)、开阔台地;个旧组中段(T_2g~2)为灰色镁质碳酸盐沉积,形成于局限台地;上段(T_2g~3)为灰色钙质碳酸盐沉积,形成于台地边缘相区;法郎组(Tf)黄绿色含碳酸盐的陆源细碎屑沉积,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塔里木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不整合于原兴地塔格群(现双横山组)之下的红卫庄花岗片麻岩结晶年龄为1943±6(2σ)Ma,表明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稳定盖层应为中元古界,与华北长城系相当。在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斜长角闪岩中得到锆石生成年龄为2492±19(2σ)Ma,托格灰色片麻岩锆石结晶年龄为2337±6(2σ)Ma,并同时获得其中可能有2660±2(2σ)Ma、2782±4(2σ)Ma捕获晶年龄。上述年龄新资料表明,以库鲁克塔格地区为代表的塔里木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中可能发育有新太古代岩石,但其主要以残留包体形式分布于托格灰色片麻岩中,以托格灰色片麻岩为主体的早前寒武纪块体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2,7(6):355-358
自沟鳞鱼之发现,我不反对计荣森先生之主张,将跳马涧系归入于上泥盆纪,但从今天以前,我始终没有说过,跳马涧系有属于上泥盈纪之可能,计先生在其大著里面(中国地质学  相似文献   

12.
对川西雅江-道孚地区三叠系西康群含义及层序重新作了厘定;对杂谷脑组解体,重新定义认识的分歧,如年各组碳酸盐岩块砾混积层在西康群地层柱中的位置,进行了探讨命名地罗空松多组和新都桥组层位关系的新认识,双壳类(Pergamidia)在西康群中的分布及意义等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3.
作者曾到怒江河谷进行普查,对該区地层稍有認識,現在把所見地質情况简单介绍并对前人著作中的看法有某些不同的意見写出来,供参考及討論。在黄汲清著“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書中,把怒江以四包括高黎貢山在內归入于后寒武紀的地块——“滇緬結晶杂岩带”;其岩石成分为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等变質岩,在这結晶地块  相似文献   

14.
江西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江西早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零星散布于全省各地,化石丰富。1930年,王竹泉调查修水流域地质时,将下三叠统与宁镇地区的青龙灰岩对比。高平、徐克勤(1940)将宜春、万载地区的海相三叠系命名为“慈荫亭系”和“拓湖岭灰岩”,时代为早、中三叠世。1943年,徐克勤、丁毅在信丰铁石口附近发现早三叠世地层,创名“铁石口系”。笔者于1984—  相似文献   

15.
天山运动特征及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汲清(1959)认为,在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中,华力西运动是主要造山运动,有三期:早期在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中期在中、晚石炭世之间,又称为天山运动;晚期在二叠纪末至早三叠纪初.胡冰等人(1976)提议用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并认为它是从早、中泥盆世,到晚二叠世、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九个褶皱幕.尹赞勋(1978)认为天山旋迴是从中、晚泥盆世到二叠、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八个褶皱幕.胡冰、张良臣(1978)、罗发祚(1979)等人,根据天山是我国典型的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并可见九个褶皱幕,再次建议将华力西运动命名为“天山运动”之后,曾亚参等(1983)认为天山运动可分八幕,并积极赞同以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笔者于1982—1983年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00万地质图”编图工作,有机会进一  相似文献   

16.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17.
<正> 高骊山砂岩系1931年朱森创名。创名剖面在句容高骊山南坡。详细分层描述见于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209页)。1932年李四光、朱森将和州灰岩(上)和高骊山系(下)代表龙潭一带的下石炭统上部。1956年“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一书中首称高骊山组。我们认为:高骊山组与高骊山系含义相似,后者为大塘  相似文献   

18.
经地质矿产部教育司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六月五日将举办“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学习班.其内容有灰色理论数学基础,灰色理  相似文献   

19.
<正>60 Ma前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全球重大事件之一,伴随着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同时也是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定位、定型,以及早期形成的矿床(点)改造的成矿作用过程(潘桂棠等,2013)。西藏扎西康铅锌矿床经过多年的勘察工作,特别是从2013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开展"西藏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问题研究"以来,较系统研究清楚了勘查区内地层、构造特征及矿床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资源量的巨大突破。但在矿区东部、  相似文献   

20.
同号文 《第四纪研究》2010,30(2):307-318
在泥河湾盆地真象化石十分常见。  近年来,在泥河湾层中新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化石,过去被归入古菱齿象的部分材料也被转移到该种;  但以往报道的材料都很零碎,并且时代也较早。本研究的发现于蔚县大南沟东陡壁附近的长鼻类下颌骨(完好下颌体带左右m3)亦可归入该种,主要依据如下特征: 喙突(或吻突)不发育、下颌联合部短、下颌体前缘陡直、具有舌侧神经孔、颊齿齿板中间突不发育和釉质环无菱形结构、下第三臼齿有×18个齿板、齿板较薄、齿板频率为6、釉质层较薄但褶皱不强烈等。蔚县大南沟的化石是迄今在我国所发现的材料最完好和地质时代最晚的草原猛犸象化石记录,距今约4.5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