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慧仙 《地下水》2010,32(2):47-48
在充分收集、整理、分析已有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和充分分析地下水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量、供水工程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对昔阳县地下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昔阳县地下水资源现状,为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矛盾,提出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强化水资源基础工作的管理一些合理性建议,合理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工作现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我市用水结构正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发展和水情变化对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优化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水平、实现监测与监管的有效联动、不断推进京津冀地下水监测数据联网共享等主要任务,为下一步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珲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珲春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资源量、珲春市河谷盆地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和珲春市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水资源量计算。对珲春地区地下水水资源量和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今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驰  杨联安 《地下水》2014,(4):83-84
地下水监测网络是地下水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网的智能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研究十分重要,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三者的集成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融于在地下水监测应用中,同时结合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方法进行运用,可提供地下水动态数据管理、数据及时更新、地下水三维数据的获取以及空间分析功能,使地下水监测工作走向智能化、实时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中国水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了解中国人均水资源组成情况及其发展势态非常必要。利用2000 - 2007 中国地表水和地下水数据对人均水资源量进行回归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预测,计算出人均水资源量在此段时间内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平均影响及其随着时间的平均变化。模拟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影响的动态,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增长率随时间具有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幅度逐渐减小。结果表明中国近年来的水资源管理总体具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遥感作为一种对远距离目标信息进行综合性探测的新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监测工作中控制点少、地下水信息空间分布代表性差,无法实现大面积动态监测和评价的问题.GIS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为地下水研究数据的收集、空间分析及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以GIS技术在黑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位空间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为...  相似文献   

7.
雷欢 《地下水》2011,(6):55-56
地下水监测是地下水合理开发、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针对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韩建秀  张春亿 《地下水》2007,29(1):102-105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系统,分析了现状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经济合理、科学地设计了南阳市城市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区段白河水文要素的监测,满足监控地下水资源质和量的变化及研究需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市饮水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9.
解伟  王明明 《探矿工程》2017,44(10):18-21
随着地下水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单孔多层监测井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工作。CMT监测井就是其中的一种,该技术采用了新型成井结构方式,能够实现单井监测多层地下水,分层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有一井替代多井监测的特点,能够降低建井及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利用CMT多层监测技术,在黑河中游进行地下水多层监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水文地质分析,验证了CMT技术在地下水多层监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瑞萍 《地下水》2011,33(5):65-6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监测、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信息已经成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领域内的基础性课题。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陕西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展较早,监测设施逐渐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