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地处渤海湾盆地北西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与北东向唐山—河间—磁县新生断裂带交汇部位,盆地内沉积盖层(N_(1-2)-Q)覆盖较厚,新构造运动频繁,为了进一步揭示活动断裂浅部特征,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天津中部地区部分断裂(杨柳青断裂、杨村断裂)新构造运动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及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柳青断裂(F_(P3)、F_(P6))在新构造运动时期仍继续活动,形成截切主断裂而反向复活的继续活动断裂(F_(P4)、F_(P5)),且为第四纪活动断裂;杨村断裂(F_(P2))于新构造运动时期在主断裂上直接复活,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同时识别出多条发育于新近系明化镇-第四系(N_(1-2)-Q)沉积盖层中的新生断裂(F_(P1),F_(P7)~F_(P10)).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天津中部地区活动断裂发育,既有继承性活动的继续活动断裂,也有具盖层断裂特征的新生断裂.  相似文献   

2.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祁连山北缘逆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观测和14C年代学数据等方法对武威盆地南缘断裂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调查和运动学定量。依据平面上几何展布的不连续性和走向的变化,该断裂可以分为5段:康宁桥段(F_1)、南营河段(F_2)、上古城村—张流沟段(F_3)、他家庄段(F_4)和严家庄段(F_5)。该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地表活动形迹长约60km,以逆冲为主,局部兼具左旋走滑分量,沿断层走向断错地貌发育。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0.44±0.08)mm/a,南营河段(F_2)晚更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1.43±0.08)mm/a。  相似文献   

3.
从地球物理场信息分析西宁盆地地热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斌  何世豪  李百祥 《地震工程学报》2011,33(2):149-154,165
在对西宁盆地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全面探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重力、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综合解释,揭示了西宁盆地隆坳构造格局和盆地性状,据地温场分布特征探讨了热储类型,指出西宁盆地中西宁坳陷属张性、张扭性,具有地温场高、地温梯度大的特点,且热储类型具盆地传导兼断裂对流型特征;大通、平安坳陷属压性、压扭性坳陷,地温场、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热储类型为盆地传导型.西宁断陷是地热开发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鲜水河断裂带的基本结构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据新近的实际资料就强烈活动的鲜水河断裂带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新的见解,认为: 1.该断裂带不是单一贯通的走滑断裂,而是在区域性近东西向应力场中作北西向微孤形展布、斜切早期的挤压性背景构造线、作反时针压扭运动、斜列产出、无总的位错积累、处于正在发展之中的压扭性或逆平移断裂系统。 2.粗略而言它由三大断裂组成大的斜列式格架,统称鲜水河断裂带。各主要断裂内部仍具分段性和斜列式特点,地貌上形成分割的串珠状盆地,各段间形迹微弱或有一相对隆起区相隔。 3.大震比校严格地发生在相应的各段上,地震烈度分布及地裂展布与各段有机吻合,表明地震破裂就是相应各段的破裂。由于分段破裂,故显不出总的位错积累,地震则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5.
1.门源6.4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及其形变监测资料1986年8月24日门源6.4级地震区及其附近,主要分布有四条总体呈北西西走向的大断裂(图1),即祁连山北缘断裂FD、肃南—老君山—冷龙岭断裂F_1、清大坂—豹子崖—冷龙岭主峰断裂F_2及属于北祁连构造带主干断裂之一的F_3断裂,即昌马—俄博—古浪—海原巨型断裂带的组成部分。上述F_1、F_2断裂于冷龙岭主峰东端均截止于F_3。且这三条断裂  相似文献   

6.
伊兹米特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耳其地震构造具有新生性。东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和北安纳托亚地震带的活动断裂都是晚第三纪以来开始出现、演化和发展的,而土耳其西部地震区的张性断陷盆地出现的时代更晚。土耳其活动构造类型丰富:东部发育压性或压扭性构造;北部为走滑型断裂;西部则是拉张型正断裂;中部为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块体,即安纳托利亚块体。土耳其是研究块体与周缘断裂构造相互关系以及断裂力学相互转换的一个理想场所。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是一条典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沈阳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以及抚顺浑河断裂开展的1:10000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这两条断裂在最老第四纪地层热释光的测年结果,它们分别为(112±6.7)ka和(150±9.0)ka。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2—3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未错断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浑河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3—4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5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在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以下。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8.
综合近期垂直形变、部分地区水平形变以及跨断裂的测量资料,说明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区域应力场以北西—北北西为主张应力和北东—北东东为主压应力方向,并有深部构造的上拱作用,在几种力的联合作用下,燕山折断带山区继续抬升,断陷盆地和北京平原相对下降,区内大部分北东向断裂表现为张扭性,北西向具有反扭特征。短基线资料表明近期水平形变大于垂直形变,张应变大于压应变。上述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9°40′—40°50′、东经176°50′—113°10′,包括北京及其西北部分的一系列盆地,直至晋冀交界地区。这个地区从1969年以来,被有些单位列为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其中地壳形变手段即是划分该危险区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古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酒西盆地位于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端,是一个被活动断裂围限的新生代压陷性盆地,盆地周缘及内部发育多条活动断裂.通过对前人古地震资料的总结分析和野外补充调查,发现酒西盆地断裂古地震大多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复发周期约为3~5 ka,根据经验公式推断,每次地震的震级约为6.8~7.2级.从区域古地震角度看,酒西盆地地震的发生具...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1990—2018年间发生在鄂尔多斯西缘的地震事件,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其中4 417个事件(M≥1. 0)的精确定位结果;利用CAP方法求解了54个地震(M≥3. 5)的震源机制解,并收集了15个前人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综合研究了区域内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小震精定位结果揭示M≥3. 5地震震中位于主要活动断裂的边缘,刻画出较为清晰的断裂几何学特征。震源机制解反映海原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和烟筒山断裂以压扭性质为主;黄河断裂以伸展为主;西秦岭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综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并结合研究区内已发表的活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鄂尔多斯西缘受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3个地块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模式,同时活动断裂之间的次级块体也存在明显的运动差异。香山-天景山断裂以南的区域自第四纪早期整体向SEE运动,而银川盆地以及黄河断裂东缘的块体向SE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