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整理了克拉玛依市1960—2009年高温日数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等方法,分析克拉玛依市高温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高温日90%以上集中在6—8月,强高温和极端高温日数仅出现在6—8月;持续高温日≥7 d的高温期,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年高温初日50a变化呈线性递减趋势,年高温终日50a变化呈线性递增趋势;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克拉玛依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且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克拉玛依市1960—2009年高温日数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等方法,分析高温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高温日90%以上集中在6—8月,强高温和极端高温日数仅出现在6—8月;持续高温日≥7 d的高温期,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年高温初日50 a变化呈线性提早趋势,年高温终日50 a变化呈线性推迟趋势;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克拉玛依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且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克拉玛依市2006年4月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及雷达回波演变,利用克拉玛依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找出了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等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对冰雹的雷达识别,提高克拉玛依市及盆地中下游地区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市2008年大气质量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降尘是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作为空气质量的指标。本文根据2008年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市空气质量指数的统计数据及大气降尘数据,采用空气污染指数法对两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比较分析了大气降尘量。结果表明:2008年乌鲁木齐全年AP/值较高,夏季大气污染最轻,冬季AP/月均值可达120以上,空气污染严重,克拉玛依市AP/月均值较低,各月数值变化不大,全年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008年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降尘量随季节变化都很显著,克拉玛依降尘量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春季大于其他季节,而乌鲁木齐降尘量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综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1、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副局长魏文寿、克拉玛依市副市长杨晓伟、政府副秘书长邱长林为“克拉玛依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剪彩。  相似文献   

6.
一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8月1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地区的一次特大冰雹所获得的大量雹谱资料,分析研究了这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及其分布特征,给出了这次特大冰雹和雹块尺度、浓度、谱分布的基本测值,并探讨了它们与降雹云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白杨河流域人工降水效果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位于干燥的准噶尔盆地边缘,克拉玛依市的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mm.油田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发源于吾尔喀什尔山的白杨河.吾尔喀什尔山位于塔城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山地平均高度约2000m(海拔高度,下同),并有少数高度不超过2700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十分重视《气象条例》的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颁布以后,副市长玉素甫江·阿不都热西提,批技5000无宣传费,并由市政府主持召开了贯彻《气象条例》的宣传动员会。人大、政协、司法局、农牧局、水利局。广播电视局、邮电局等50多个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并积极发言。玉副市长和石油管理局陈汉阳副局长都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们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气象条例》,关心支持气象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定稿前,克拉玛依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专门召集有关牵住领导参加的座谈…  相似文献   

9.
以1959—2008年克拉玛依市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曼—肯德尔法、最大熵谱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克拉玛依近50 a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春、秋、冬三季及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四季及年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从降水量级来看,R=0.0 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0.1 mm≤R≤4.9 mm、5.0 mm≤R≤9.9 mm、10.0 mm≤R≤24.9 mm、R≥25 mm的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注:R为日降水量)。年降水量以12.9 a、8.3 a、2.9 a为主要周期,1987年为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由新疆石油管理局下达,克拉玛依市气象局和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石油气象研究》课题,由新疆克拉玛依市科委主持,于1994年3月28日通过鉴定.该课题以石油生产各工艺为基础,以气象、气候理论、气候资料统计等方法,论述非解决石油生产从地质勘探,到原油加工及油田基本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气象技术问题.其中收集了我国各大油田和世界一些有关城市大量的气象资料、气候指标、本封等.该课题是石油气象工作者长期从本气象研究的结晶。鉴定会邀请了采油、钻井、输油、炼油、气象、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各位专家认真间读了研究报告,提…  相似文献   

11.
微型无人飞机遥感影像后期处理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无人飞机遥感对于影像的采集具有低成本、高精度、快速度的特点,但是获取的数码图像畸变很大不能直接使用。以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和布克赛尔县景区和克拉玛依市化学工业园区的航拍影像为研究对象,对造成误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引起影像几何变形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有规律的系统性因素和无规律的非系统性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畸变纠正和"二级校正"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这种影像的后期处理方法和流程是有效可行的,可为资源调查和灾害应急调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16年12月4-5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天气过程,通过实况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利用WRF区域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冻雨形成的环流形势、风场、大气层结以及冻雨区云系。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为西风带上弱波动东移,配合中低层西南急流,以及冷暖气团交汇,为冻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天气尺度条件。本次冻雨的形成机制为融化机制,水汽输送层主要位于冰晶层,水汽受冰晶效应充分凝结后再在暖层融化,落入冷层迅速冷却为冰粒或过冷却雨滴。逆温层是冻雨发生的主要条件,并且随着逆温层减弱,降水物的相态也从冰粒转为过冷却水。本次冻雨过程与南方冻雨不同的是,克拉玛依上空在降水前期就存在强逆温,并且在冻雨发生前逆温层出现减弱再加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7年新疆塔城地区塔城站(对比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气象站(目标区)57 a气象观测站的年12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检验对比法,不成对秩和检验、序列试验检验和t-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对比区对目标区1988年起开展飞机人工增水作业前历史期27 a和作业期30 a的12月降水量进行了客观定量地统计对比差异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运用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法,对比区增水显著性水平低于0.05,而目标区增水显著性达到α=0.025。(2)使用序列试验法,虽然在降水绝对增加值上目标区远不及对比区,但从相对增加率可以明显看出,开展飞机人工增水后目标区大于对比区,两者相差11.57%。(3)利用单边检验,对比区 t显著性小于0.05,而目标区t显著性为α=0.025;选定α=0.1置信区间,对比区平均年12月降水量绝对增加值为3.57 mm,相对增加率为16.5%,而目标区绝对降水增加值为1.19 mm,相对增加率为26.0%,高于对比区增加率9.5%。由此可得,开展冬季飞机增水以来,目标区降水量增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中公布的克拉玛依5个监测点数据和同时期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别研究了克拉玛依市4个行政区的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克拉玛依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月份上看,克拉玛依每年的1月、2月、12月PM2.5浓度最高,3月、11月PM2.5浓度较高,其中,独山子每年2月的PM2.5浓度均最高,2016年2月独山子PM2.5平均浓度最高,达到134 μg·m-3,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值的2.8倍,属于中度污染,从季节上看,克拉玛依四季PM2.5浓度变化呈现波峰波谷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秋季各区变化不一的特点,采暖期的PM2.5浓度高于非采暖期的PM2.5浓度;克拉玛依PM2.5浓度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区>乌尔禾区;从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来看,气压、相对湿度与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气温、风速、风向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其中气温、风向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7个暖期时段(1511 1526年,1530 1548年,1577 1590年,1612 1659年,1677 1688年,1704 1784年和1998 2010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 1576年,1591 1611年,1689 1703年,1785 1828年,1836 1856年,1864 1899年,1902 1931年,1934 1951年和1962 1997年),其结果得到了研究区周围其他树轮资料重建的温度序列的验证。同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48年和120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经趋势订正的1884-198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多年变化及其与海面温度、南方涛动指数、太阳黑子数和环流型日数等的统计关系。初步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21年、31年、15年和6年左右的周期和持续期平均为12年左右的阶段变化;近百年来有三次较明显的转折,分别出现在1931、1959年1977年。热带气旋年频数在厄尔尼诺年有冬春季偏少、夏秋季偏多  相似文献   

17.
厄尔尼诺事件对郑州年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郑州近50 年降水资料和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影响年郑州年降水量偏少、影响年的次年郑州年降水量偏大;如果有连续几年的拉尼娜影响年,郑州将有一次大的洪涝年。  相似文献   

18.
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51~1998年旱涝灾害影响资料,划分了旱涝灾害年型,并分析了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在厄尔尼诺当年、次年及反厄尔尼诺年,干旱年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大旱年占旱年总数的61%,涝年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大涝年占涝年总数的65%;厄尔尼诺年旱年频率大于涝年频率,反厄尔尼诺年旱、涝年频率相当;弱、最弱及最强的厄尔尼诺开始年涝灾影响为主,中等及偏强厄尔尼诺开始年以旱灾为主;厄尔尼诺开始年与次年旱涝影响趋势相一致的频率达92%。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干旱化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章芳  苏炳凯 《高原气象》2002,21(5):479-487
首先,利用小波分析法求出了我国北方三地区1951—1998年降水序列在32年尺度和16年尺度的可能突变年份;接着采用Yamamoto检验法确定了真突变年份;然后利用非线性统计一动力建模法求出了对应的旱涝跃迁时间;最后作出了旱涝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对于32年尺度,东北地区从1999年开始的偏旱将持续到2052年,华北地区从1965年开始的偏旱将持续到2010年,西北地区从1995年开始的偏旱将持续到2016年。对于16年尺度,东北地区从1999年开始的偏旱将持续到2025年,华北地区从1999年开始的偏旱将持续到2014年,西北地区从1995年开始的伯早将持续到2012年。三地区于1999年和2000年的预测结果与实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珠海年降雨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4,他引:8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珠海市40年(1961—2000年)的年降雨量和气温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珠海的年降雨量存在比较完整的明显准22年的周期振荡,它有两个降雨偏少中心(1960—1970年和1980—1990年)和两个降雨偏多中心(1970—1980年和1990—2000年),历经40年的全过程,因而具有长期预测意义。还有其它22年以下的较短周期振荡,但多不具全局性变化特征。从对28、12和4年周期的小波方差随时间变化来看,28年周期存在两个突变点(1974年和1987年),而且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从12年和4年周期看,降雨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