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明绿洲及周围荒漠区不同下垫面对大气降尘的影响,观测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外部的戈壁、绿洲-沙漠过渡带,绿洲内部农田和县城的大气降尘,分析了降尘量和粒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戈壁、过渡带、农田和县城4种下垫面年降尘量分别为554.23、761.75、1867.46g·m~(-2)和2 688.14 g·m~(-2),不同季节4种下垫面降尘量呈非线性关系,县城降尘量是农田的1.47倍,与其他下垫面差异随季节波动较大;夏季和秋季4种下垫面降尘众数粒径均为79.62μm,冬季和春季农田和县城众数粒径下降至70.96μm,戈壁冬季众数粒径增大到89.34μm,但4种下垫面降尘平均粒径、分选性、偏态和峰态无明显规律性;戈壁降尘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农田和县城双峰分布不明显;冬季和春季农田和县城降尘粒度分布曲线的峰值小于戈壁和过渡带,夏季和秋季4种下垫面峰值变化无规律。从降尘量和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推测,植被盖度和小气候的季节变化导致不同下垫面降尘量呈非线性关系,粗糙下垫面的机械阻挡作用主要促进了小于50μm的粉尘沉降,小气候效应主要促进了20~100μm的粉尘沉降,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野外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4—2010年乌鲁木齐及其周边的米泉、昌吉、阜康、克拉玛依和吐鲁番6个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资料,同时结合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资料对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吐鲁番外,其他5个城市每年API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每年的10月开始API指数逐渐增大,翌年的3月开始API指数逐渐下降。(2)6个城市API指数变化依次为,米泉乌鲁木齐阜康昌吉吐鲁番克拉玛依。(3)每年Ⅰ级和Ⅱ级天数占主导地位,乌鲁木齐和米泉在60%~80%之间,昌吉、阜康和吐鲁番在70%~90%,克拉玛依占到97%以上。(4)API高值出现在冬季,低值出现在夏季,反映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点;冬天逆温天气及大气稳定度以稳定型居多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API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依据内蒙古乌海、包头、东胜、呼和浩特、赤峰及通辽各环保监测站提供的当地2008—2012年每日空气质量实况日均值,统计分析了6个城市逐日首要污染物数据,同时分析了不同城市逐年、不同季节首要污染物变化特点,并对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日的天气类型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近5a(2008—2012年)里,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上述城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轻微污染以上日的空气质量主要是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中度及以上污染逐年减少,而且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轻微污染及以上日的首要污染物年和季节变化较明显,沙尘型污染发生在春季,静稳型污染发生在秋季、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4.
2001-2011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11年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资料,研究西宁市区域性污染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对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空气污染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状况以优和良居多;空气质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冬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春季空气质量不稳定,夏秋季空气质量较稳定; 空气质量年变化幅度大,供暖期API指数明显高于非供暖期;沙尘影响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从年际变化来看,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有制约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气象因子为沙尘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 可吸入颗粒物长距离输送是西宁市冬春季重污染现象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新疆、甘肃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及本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大气对污染物承载能力的变化,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用1961—2016年呼包鄂地区8个国家气象站降水量、风速、云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大气环境容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大气环境容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呼包鄂地区大气环境容量1月的最小、4月的最大,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冬季的,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为62.4 t/d/km^2;月、季、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呈波动减小趋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减小趋势更为显著;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城区向郊区逐渐增大,城郊差异冬季最为明显,夏季差异最小;大气环境容量与降水相关性差,与风速和日最大混合层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风速相关性更显著,与小风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资料,利用罗氏法计算四川省大气混合层高度,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讨论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大气混合层高度呈西高东低分布特征。盆地与攀西地区、川西高原大气混合层高度季节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盆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四川省各地区大气混合层高度月、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四川省大气混合层高度与O3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M2.5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中公布的克拉玛依5个监测点数据和同时期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别研究了克拉玛依市4个行政区的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克拉玛依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月份上看,克拉玛依每年的1月、2月、12月PM2.5浓度最高,3月、11月PM2.5浓度较高,其中,独山子每年2月的PM2.5浓度均最高,2016年2月独山子PM2.5平均浓度最高,达到134 μg·m-3,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值的2.8倍,属于中度污染,从季节上看,克拉玛依四季PM2.5浓度变化呈现波峰波谷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秋季各区变化不一的特点,采暖期的PM2.5浓度高于非采暖期的PM2.5浓度;克拉玛依PM2.5浓度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区>乌尔禾区;从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来看,气压、相对湿度与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气温、风速、风向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其中气温、风向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1哈尔滨机场主要气候特点1.1全年气候概况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机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夏季主要受热带太平洋暖气团影响。机场主要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夏季次之,春、秋季短暂,四季分明;全年盛行南风和西风,其中夏季、秋季和冬季主要盛行南风,春季主要盛行西风;全年平均气温较低,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均较大,夏季较为炎热但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冬季严寒并且持续时间漫长;相比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7年成都市彭州地区CE318型太阳分光光度计的观测数据,反演了该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Angstr?m指数(α)和大气浑浊度(β),分析了AOD与α、β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PM_(2. 5))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OD表现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季节变化特征,高值主要出现在冬、春季,低值主要出现在夏、秋季。Angstr?m指数在全年的波动不大,月平均值为1. 22±0. 19,低值出现在春季,高值出现在夏季。除了冬季,在其他季节观察到和Angstr?m指数具有相同的月变化趋势。AOD与β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PM10、PM_(2. 5)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偏弱。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北方沙尘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该地区主控态气溶胶是以细粒子为主的城市—工业型气溶胶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域大气降尘及TSP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在塔里木盆地布设了铁干里克、塔中、民丰、喀什4个采样站点,于2007-2010年期间利用集尘缸和大流量采样器分别对上述4个地区的大气降尘及TSP进行连续采样。通过对样品和数据的分析处理,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域大气降尘及TSP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1)2007-2010年塔中大气降尘量和TSP浓度均为4个站点中最高,其次为民丰和喀什,铁干里克最少。区域气候差异是造成塔里木盆地降尘和TSP浓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2)5-8月是塔中地区沙尘天气高发时节,7月沙尘暴天气处于峰值。3-8月是民丰、喀什和铁干里克大气降尘主要分布月份。春夏季节的塔里木盆地降尘污染明显高于秋冬季节。(3)每年3-9月都是4个站点TSP主要分布阶段,最高值出现月份略有差异。塔里木盆地周边TSP浓度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夏季大于秋冬季,不同的地区季节分布略有差异。(4)春夏季沙尘天气是造成大气降尘和TSP质量浓度较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西宁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的制约关系,依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和西宁市2013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实现2013年西宁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分布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的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是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春季次之,夏季空气质量最好;有效降水的高低导致2013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状况劣于2012年;PM10、PM2.5和平均相对湿度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分别为-0.870和-0.796。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大气降尘污染的地面气象背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上海市11 a(1993-2003年)的月降尘量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分析表明,降尘量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气象因子是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降尘地面气象背景分为A、B、C、D、E 5个类型,不同天气类型对降尘量的影响不同,其中A型最有利于降尘,其气象特征是偏南风频率、3 m/s以上风速频率、蒸发量和气温位居其他各类之首,降水量、雨日数、湿度中等,气压低.冬季,降水与降尘量呈现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欧亚土壤湿度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显著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44 a ERA40再分析资料的土壤湿度和大气环流变量场, 研究持续性的欧亚大陆土壤湿度异常对后期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反馈作用。首先,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去除ENSO遥相关及趋势影响后,分析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土壤湿度变率主要模态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相对应主分量时间序列显示的土壤湿度异常的衰减时间,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异常的主要模态在全年都表现出很好的连续性。其次,对不同季节的连续3个月的月平均土壤湿度和500 hPa高度场进行滞后最大协方差分析,研究欧亚地区中高纬度土壤湿度异常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线性耦合。第一最大协方差模态的结果表明:全年的主导信号是大气强迫土壤湿度的变化,但在冬季和夏季,大气中类似于负位相北极涛动的环流型与之前月份(最长达4个月)土壤湿度的持续变化显著相关。最后,基于土壤湿度变率中心的回归分析也证实了秋季和春季欧亚土壤湿度,特别是北非副热带,欧亚内陆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土壤湿度异常,分别与其后的冬季和夏季的大气环流显著相关。欧亚大陆土壤湿度异常超前大气环流的信号,将有助于改善冬季和夏季北半球季节气候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8年黑龙江省33个观测站的定时观测气象资料,按照国标《大气自净能力等级》(GB/T34299—2017),分析了黑龙江省大气自净能力时间、空间的变化特征,并以省会城市哈尔滨为例,结合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了大气自净能力与AQI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8年黑龙江省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为12.6×104 km·a-1,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来大气自净能力明显增强。春季大气自净能力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空间分布大致呈北低南高分布,包含二、三级两个级别,春季全省各地均处于第二级别,有利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冬季漠河处于第五级别,不利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哈尔滨市冬季AQI与大气自净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考虑了通风量和雨洗作用的大气自净能力与AQI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焕苓  刘伟东  谭江瑞 《气象》2010,36(5):51-55
大气混合层厚度是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中所需的重要参数。应用Holzworth干绝热法计算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基本原理,采用王式功等提出的逐步逼近法计算了北京观象台站1970—2007年的最大混合层厚度,分析了最大混合层厚度38年的变化和月平均值的年变化特征,同时应用2004—2007年同期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等级与同期大气混合层厚度逐月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北京观象台的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自1970—1998年有逐年减小趋势,1998年达到最小值,而从1998—2007年有逐年增加趋势,年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与年降水日数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年变化表现出冬季低和夏季高的特征,且在夏季的7月和8月出现一个相对的低谷。空气质量等级与同期大气混合层厚度逐月分布频率表明,较高的最大混合层厚度出现频率较大的月,空气质量等级为1级和2级出现的频率高,而较低的最大混合层厚度出现频率较大的月,其空气质量等级为3级和4级出现的频率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小波分解与重构方法,分析揭阳市近50年降水气候变化,发现在较大时间尺度上春季和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基本呈反相变化。全年和夏季最大贡献的变化周期是2~4年,春季、秋季、冬季则以1~2年周期的高频变化为主,冬季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宁市区气象站搬迁前后气象资料,对西宁城郊气温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出近10a来西宁城市温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城郊年际温差变化不大,常年稳定在1.7℃;月平均温差冬季12月份为最大,春季的4、5月份为最小;夜间温差在秋冬季节最大,夏季最小,白天温差在春季和夏季相对较大,在秋冬季最小;日平均温差冬季较大,夏季较小,在晴朗无云及微风时温差日变化明显且非常有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法、线性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对泰来县国家基本气象站近61a(1958-2108年)大风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分析了大风日数与风速的年际、季节、月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a来,年际大风日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倾向率1.8d/10a;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占全年的66%,且月平均风速在4月也为全年最大值4.7m/s;年平均风速呈现与大风日数相似的波动下降趋势,1987年之前偏大,2001年之后逐渐减小,直至2010年后逐步稳定在3.1m/s左右;各季节平均风速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月降尘量与气象因子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利用上海市1993~2003年月降尘量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说明、物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降尘量的年、月际变化,表明:降尘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降尘量月际变化的高值出现在春、夏季月份,与北方燃煤量大的城市差别较大。同时更为详细地研究了降尘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向、风速频率和雨日数是影响降尘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温度、湿度对降尘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并简要说明了影响机制,解释了年、月际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61-2010年安徽省气象台站的定时观测资料,采用国标法计算安徽省近50年大气稳定度、混合层厚度和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并结合合肥市空气质量逐日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大气稳定度以中性类居多,稳定类其次;近50年来,中性类稳定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不稳定类和稳定类呈显著上升;不稳定类和稳定类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性类不明显。年平均混合层厚度显著下降;春季混合层厚度在2000年左右发生转折,夏、秋、冬三季下降趋势显著;春、夏季混合层厚度高于秋、冬季,冬季最低,春季最高。安徽省大气环境容量系数以沿淮中部、大别山区南部和沿江中西部最大,淮北大部、大别山区北部和江南南部最小,各地均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内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双峰型"分布,秋、冬季为低值时段,大气对污染物容纳能力较差,不利于扩散和清除,空气质量较差。总的来看,1961-2010年安徽省大气稳定度显著增加,混合层厚度较明显下降、风速快速减弱是全省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变小、大气自净能力减弱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