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北京及邻区地磁总场频谱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北京及邻区2min采样的地磁总场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台与各临时台地磁总场的频谱特性与频谱幅比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该地区地磁总场的频谱幅度随周期增大呈下降趋势;各临时台与北京台的频谱幅比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可能与该地区地下电磁结构、地震及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短周期地磁扰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2008—2010年隆尧地磁台站的地磁水平分量H和磁偏角D的秒数据进行了短时快速傅里叶变换,按连续型地磁脉动Pc2—Pc6所对应的频率范围对频谱进行了频段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频段频谱总幅值即短周期地磁扰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变化上,同一年中不同频段的幅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每年的幅变特性与该年对应的Vr指数的时间分布也具有一致的变化形态,仅仅在变化的幅度上存在差异.磁偏角D的幅值和VrD均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而水平分量H的幅值和VrH却不显著.在空间变化上,各频段幅值均随地磁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地方时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京津地区13个台站、滇西地区3个台站以及美国加州6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分析比较了这些台站的地磁总强度日变化及其频谱.结果表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形态、日变幅与频谱,在100-200km 的局部范围内基本相同,在500km 大范围则不同.在25-40纬度范围内,地磁总强度日变幅的纬度因子约为1-2nT/度.   相似文献   

4.
地磁场磁力线切割海水和电磁感应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海水介质中变化地磁场的时空特征.虽然近些年的野外实践、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都表明,海面和深海海底的变化磁场存在差异,但极少有实测数据揭示在海水介质不同深度位置地磁场的时空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在南海西南次海盆4366 m深度处布放和回收了一个4000 m长深海地磁观测潜标的科学实验;重点分析垂直方向不同水深位置上地磁场观测记录中总强度的变化幅度及相位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建立地磁场太阳静日变化模型,将观测结果与南海周缘的三个地磁台站观测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磁场总强度在深海水体的不同深度存在着显著差别.在地磁扰动较小或平静期间,深海潜标处的日变形态与同纬度邻近台站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而在地磁扰动期间,由于所处位置处地下电性介质的差异会对感应磁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观测到的总强度在幅度和相位变化中也出现相应的不同.本文的分析结果不仅为海水介质不同深度地磁场时空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也为海洋磁测中地磁日变观测站的布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剑川5.3级地震的地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剑川地震前流动地磁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在震中的北东、南西两侧地磁场总强度发生了明显的有规律的变化。本文概述了流动地磁的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观测精度,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有下降—回升—发震的特征,地磁场变化的原因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地下核爆炸前后的地磁观测及其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志佳  高金田 《地震学报》1992,14(3):351-355
为研究震磁效应,在我国西部地下核试验现场布设了17个测点,于1983年9-10月间进行了地磁总强度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地下核爆炸点3.8——140km 范围内,各测点地磁总强度的差值变化在地下核爆炸前后存在异常,最大异常约为1.9nT;而且该异常与各测点至地下核爆炸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地下核爆炸时刻,存在2-3nT 地磁总强度的异常变化.这一结果对震磁关系与地磁预报地震的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毅  顾左文  袁媛  张明  顾春雷  王雷  徐如刚 《地震》2009,29(2):133-140
通过在苏、 鲁、 豫、 皖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开展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了该区域地磁基本场和地磁异常场总强度和水平强度的曲面样条模型, 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 探索研究局部地磁基本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区域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能相对精细地反应区域地磁基本场空间分布, 分辨存在的地磁基本场异常, 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提供科学数据和相关地球物理场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山东省南部地区1982—1990年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应用二次拟合数学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磁场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地磁场、局部地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析研究鲁南地区区域地磁场、局部地磁场的变化与其附近地震的关系是有实际意义的。文中还指出了存在地磁变化灵敏点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使用华南地区5个国家基准地磁台2008—2018年地磁观测数据,通过对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月均值及年变率的分析,研究该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地区5个地磁台近10年来七要素月均值及年变率均呈缓慢变化趋势,且变化量相当,反映了该区域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975—1979年苏鲁皖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测量资料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考查测区所有测点磁场变化的基础上,发现地磁总强度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可以将整个测区划分为正常区、过渡区和异常区。提出用分区的时间叠加法,统计研究苏鲁皖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常区和过渡区的磁场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异常区则有11γ左右的上升趋势。和华东地区地磁总强度长期变化的正常规律背景相比较,认为此上升趋势可能是长期变化局部差异的反映,而可能不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辽宁地区地球物理场监测地磁测网的改造情况;利用改造后测网观测成果,分别绘制了辽宁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梯度分布图、地磁场总强度等值线分布趋势图及地磁场年变化分析图:探讨了改造后的地磁测网地磁场梯度分布规律;分析了辽宁地区各重要活动断裂及老震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年变化和邻期变化特征,为地震预报提供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2.
频谱分析在地磁与震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阐述了谐和分析与快速谱分析方法在诸如地磁短周期变化、磁暴、地磁总强度变化及其快谱幅比、地磁干扰噪声等地磁与震磁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所得到的有意义结果。  相似文献   

13.
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及其在野外震磁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G 8 5 6质子旋进磁力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微处理机控制的智能化磁力仪 .适合于震磁前兆观测与地震预测研究 .介绍了该仪器的主要性能及性能试验结果 .最佳的震磁观测应当是以质子磁力仪观测地磁总强度为主 ,配合地磁 3分量与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 .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的构造磁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水库地区的构造磁效应,在密云水库周围布设了221个测点,测点间距为2——5km,测点离水库堤岸的距离为几十米至15km不等,使用G-816型与G-826型质子旋进磁力仪,在1983——1987年期间,每季度观测一次地磁场总强度.地磁与密云水库蓄水的资料分析得到,地磁变化与水库的水位变化、水容量变化的关系系数分别为-(0.280.22)nT/m与-(0.350.31)10-8nT/m3,表明地磁变化与该水库蓄水变化有着较强的负相关.这种较强的负相关可能是密云水库地区地下较强磁性岩石的压磁效应的反映.由于水库构造磁实验是地震磁现象的较好模拟,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相信,在地震活动区布设加密的高精度地磁观测,是能够捕捉到震磁前兆信息的.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东南部地磁场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阿栗  詹志佳 《地震研究》1994,17(2):143-150
本文利用1977-1987年福建地区地磁测量与五个台站的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研究了地磁异常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东南部地区1983-1989年地磁场总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度变化率约为20nT/年,且存在长期变化的局部差异性。对于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M=5.6级地震,在离震中约10km的寻乌测点上观测到约13nT的震磁信息;对于台湾及其邻区发生的M≥6.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泽岩  张肖  王慧  刘静  李金  苏树朋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2):329-334,343
运用1986—2009年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其地磁总场强度测值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找出流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且震前异常多在震前1—2年出现,δ_F值存在"连续大幅上升—临震大幅转折下降"的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处理了辽宁、铁岭、沈阳、营口、丹东等台站与北京台1980—1985年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并初步分析其回归系数的变化情况,探索了回归分析方法在地磁数据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任熙宪  张玉敏 《地震学报》1998,20(5):503-508
对数字多道预测滤波技术应用于排除小型地震地磁台网短周期总强度数据噪声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外源磁扰矢量来有效地拟合总强度差值中的内源电磁感应差值场,从而成功地降低差值的噪声水平.本文采用的两对差值实例中,滤波质量因子Q分别达到0.86和0.68.频谱分析表明,在无大的地磁事件发生的通常情况下,拟合差值的周期成分以与Sq变化周期相应的1~4次谐波为主.最佳滤波器的长度主要取决于差值中可预测能量频率的高低,同时,还可能与输入和期望输出间的位相差异有关.研究表明,难以得到同时满足磁扰日与磁静日的普适滤波器.对京西延庆-怀来盆地地磁资料的实例分析,显示出该地区地下电导率的分布可能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初北京地区震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性的监视预报,1998年1-2月开展了北京测网与临时台相互配合的地磁加强观测。根据压磁理论与地震应磁效应,应用同步差值,图像演化,快谱幅比等多种方法,分析处理了大量地磁资料,研究了地磁时空变化,探讨了可能存在的震磁前兆消息。  相似文献   

20.
江苏地区地电暴特征及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FT方法对江苏区域地电场、地磁以及有关台站的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处理,提取频谱特征,对该区各地电台站的地电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区域地电场各测项地电暴数据与地磁H分量变化趋势接近,但各台地电场不同测项的突跳方向存在各向异性,4个地电台站EW向数据具有一致同向现象,NS向数据有差异性;②由各分量优势周期对应性可知,江苏地区地电场NS向含有的地磁场H分量高于体应变成分,地电场EW向倾向于地磁场H分量与体应变叠加抵消的结果;③当磁暴发生时,地磁H分量变化幅度相同的台站,地电场变化幅度不同,地电台站的地电暴变化特征与其地下结构有关,地下深层阻抗越大,感应电场越大,地电场日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