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浦路斯特罗多斯蛇绿岩套上部枕状熔岩中见有超镁铁质枕状熔岩的小型孤立体。一般可分为细粒、无斑隐晶质到含少量橄榄石斑晶的和细粒,含大量橄榄石斑晶的两种。橄榄石斑晶为自形—半自形,或空心骸晶,粒径0.1—3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左右,成分为Fo_(37-91)。分布于玻璃基质中的普通辉石呈针状、束状(扇形集合体)和骸状,晶体长0.3—1.5毫米,宽仅0.04—0.06毫米,具典型的鬣刺结构。超镁铁质熔岩的MgO含量为10—30%,Mg/Mg+Fe~(2+)均在0.8左右,CaO/A1_2O_3为0.8—1.5,多在0.8左右,TiO_2平均含量为0.32%。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平坦型。以上特征表明把它们称为科马提质玄武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会理县洪川桥地区,是会理群凤山营组广泛分布地区之一,出露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在洪川桥凤山营组剖面的上部(洪剖119层—108层),发育一套约845m厚的风暴流沉积。现将其特征及形成机制作一初步分析,以供参考。一、岩性特征风暴流沉积物,主要为灰—深灰色粉砂质粉屑灰岩和部分泥质灰岩。有时两者呈薄的互层出现。一般层厚几毫米到几厘米,沿走向在数十厘米或几米内尖灭,形成一个个薄的透镜  相似文献   

3.
羌塘盆地膏盐岩及其与油气勘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有较广泛的膏盐岩层分布,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中,具有亮晶鲕粒灰岩→白云岩(云灰岩)→膏盐岩层、粉砂岩(或泥岩)→膏盐岩→粉砂岩(或泥岩)→膏盐岩层和膏质白云岩(或泥岩)→膏盐岩层三种沉积层序,分属潟湖—海湾型、潮坪和萨布哈型三种成因类型与沉积模式。潟湖型膏盐层较厚且展布稳定;潮坪型膏盐层较薄、变化快、层数多;萨布哈膏盐层呈薄层、极薄层夹于泥岩、白云岩中,也呈结核状、眼球状等,多发生表生水化变形。膏盐岩层除层状产出外,也呈盐丘产出,已在赤布张错、雁石坪、温泉等地多处发现盐丘构造,直径一般为100—1000m,并见有油气显示。因此,根据盐丘的发育情况,结合沉积相展布,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寻找刺穿油气藏是大有可为的,应作为羌唐盆地油气早期勘探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一、矿床地质简介口前铁—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斑岩与震旦亚界铁岭组白云岩接触带中。花岗斑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仅0.37平方公里,呈岩株状侵入震旦亚界地层中,岩石呈浅红灰色,中粗粒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粒度一般2—3厘米,最大者10厘米左右,基质为显晶质,由正长石、更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组成。与矿化有关的震旦亚界铁岭组,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薄层钙质白云  相似文献   

5.
察尔汗盐湖盐壳类型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察尔汗盐湖,除其边缘分布有10个卤水湖或季节性卤水湖外,其余均为盐壳所覆盖。盐壳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①龟裂状盐壳;②尖棱状盐壳;③疙瘩状盐壳;④平坦状盐壳。盐壳主要以卤水湖为中心向外,由新至老呈环带或半环带状分布,构成了察尔汗盐湖独特的微地貌景观,并为研究湖区古气候及盐湖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察尔汗盐湖,除其边缘分布有10个卤水湖或季节性卤水湖外,其余均为盐壳所覆盖。盐壳发为4种不同类型;(1)龟裂状盐壳;(2)尖棱状盐壳;(3)疙瘩状盐壳(4)平坦状盐壳。盐壳主要以卤水湖为中心向外,由新至老呈环带或半环带状分布,构成了察尔汗盐湖独特的微地貌景观,并为研究湖区古气候及盐湖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内蒙某地伟晶岩石脉产于前震旦纪桑干系片麻岩—混合岩中,分布颇广,与近东西向构造裂隙有密切关系。伟晶岩脉大小不一,宽由数厘米到数十米,长数十米到四百米以上,有的呈小岩株状和小侵入体。走向北东东为主,倾向东南和西南,前山者一般倾角不  相似文献   

8.
成都粘土中的钙质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成都粘土的钙质结核(简称钙核) (一)成都粘土:现以成都东郊乌龟侨自上而下的剖面简介如下(见图1)。 1.棕黄色牯土:密宽、硬塑状、细腻,孔隙率为36—45%,含钙质结核,局部含深褐色鲕状、豆状铁锰结核,一般含铁锰结核时不含钙核。垂直和高倾角的斜裂隙发育,裂隙宽0.5—5厘米,充填灰白色粘土,裂隙面有铁锰质薄膜,厚1—1.5米。 2.棕黄微暗红色粘土:与上层岩性结构基本相同,但不含钙核。上部有2—5条裂隙水平或50—60°倾角,厚7—15.5  相似文献   

9.
一、一般情况海底锰结核分布在海底沉积的表层,埋藏于细粒(<2μ)淤泥质粘土沉积层中.该沉积层为褐色或红色,厚几毫米至18厘米,甚至更大,含一定量的锰铁氧化物,厚度愈大,铁锰氧化物沉积愈多,但其厚度与有机炭的含量成反比.锰结核的粒径小至2~1毫米,大至1米.海底锰结核的储量巨大:据Menard和Shipek(1958)估计,西南太平洋底的20~30%为锰结核所复盖;Skornyakova和Mero(1960)估计,东北太平洋底的10%为锰结核所复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对陕西柞水某铁矿床的研究,要求分离一定数量的菱铁矿单矿物。本文即系介绍该地菱铁矿单矿物分离的方法。一、矿石的组成和分离方法的选择该地铁矿矿石类型为条带状菱铁矿矿石。矿石呈淡黄色,不等粒变晶结构。矿物组合主要为菱铁矿、石英、绢云母,次为黄铁矿、磁铁矿等。菱铁矿呈变晶状产出,粒径在0.02-0.4毫米之间,一般以0.1毫米较为普遍,含量约占60%。石英、绢云母呈细粒分散状或团块状集合体产出,粒径一般为0.02毫米,石英含量约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腹心地区秦岭—巴山南北两侧分布着极其醒目的—对近于圆形的地块。北部的叫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叫四川地块。两个地块具有明显的相对扭动特征。在陕西、四川及其邻省境内构造体系有以下特点:(1)北部构造体系以北东走向为主,晚期走向向北偏转。局部呈近南北方位。中部秦岭—巴山地区构造线主要呈北西西方位,局部呈波状或 S 状,由北西西向南南东方向偏转。南部构造体系以北东为主,晚期向北东东方向偏转。(2)新华夏系、华夏系在南北两区有很大的不同,北部区内比较符合一般特征,晚期逐步向北  相似文献   

12.
所研究的含水晶的伟晶岩呈巢状、囊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产于八达岭花岗杂岩东段的外接触带侏罗纪中酸性火山岩中。产状随花岗岩接触带而异,长轴走向一般平行或垂直杂岩体的接触面,倾向变化不定,倾角50°以上。延长及延深很少超过10米,宽1—4米不等。伟晶岩体可清楚地分出细粒花岗岩相、文象伟晶岩相、花岗伟晶岩相和天河石-水晶晶洞等相带。天河石和水晶呈5—30厘米的大晶体相互嵌生。晶洞发育,其中有完好的透明水晶和烟水晶  相似文献   

13.
方勤方  高翔  彭强  姚薇  董娟 《地质学报》2015,89(11):2108-2113
本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透射电镜-能谱(TEM-EDS)和工业C T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580m运输坑道地质剖面钾矿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XRD和TEM-ESD结果给出,矿石中的盐类矿物主要是石盐、钾石盐、硬石膏和菱镁矿,钾石盐主要赋存在青灰色岩盐和灰绿色泥砾质岩盐中。CT结果表明,青灰色钾盐矿体中的石盐呈近似圆形和棱角分明的角砾,钾石盐沿石盐角砾的边缘呈条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条带状的内部可见钾石盐呈粒状或团块状分布,其中粒状钾石盐可能以八面体和立方体为主,而团块状钾石盐无特定晶形。钾石盐的这种分布特征表明,该盐类矿床在蒸发沉积过程中,早期沉积的石盐体呈遭受外力破坏,后期形成的钾石盐沿其裂隙沉积,表明钾石盐形成晚于石盐,且可能有多次沉积。  相似文献   

14.
珠宝市场上常见的黑色处理珍珠主要是淡水无核和有核染色珍珠、海水染色珍珠和辐照处理淡水珍珠。这些处理珍珠很容易与天然黑色的塔溪堤黑珍珠相混淆,一直是各国检测鉴定实验室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淡水无核和有核染色珍珠、海水染色珍珠和辐照处理淡水珍珠进行了研究,并与塔溪堤(Tahiti)黑珍珠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染色处理的珍珠常出现颜色在凹坑和钻孔处富集;采用硝酸银染色的珍珠,一般会出现与染剂有关的1 352和1 587 cm-1附近的拉曼振动峰,海水染色珍珠中仍可见2 320和2 532 cm-1附近的有机峰。辐照淡水珍珠一般只可见较弱的文石1 087 cm-1附近的υ1和702~705 cm-1附近的υ4振动峰。塔溪堤黑珍珠的拉曼光谱中,会出现与其呈色相关的有机色素卟啉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比例尺平面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显微组构分析,九台营城煤矿区流纹岩中石泡构造发育。根据成因、产状、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石泡构造可分为3类:膨润土中的独立石泡、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和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独立石泡大小不等,直径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表面似葡萄状,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珍珠岩四周蚀变膨润土中,为富含挥发物质的岩浆遇水淬碎成球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表面形态与独立石泡相似,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独立石泡带外侧,形成机理与独立石泡相似,由于遇水量减少和岩浆喷发强度增大形成差别。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内部具多圈层结构,为含气液混合物的岩浆,气体逸出,液体中的矿物成分随温度下降,由外至内依次结晶形成。3类石泡赋存于喷溢相上部亚相,形成机理为等容降温、冷凝收缩。  相似文献   

16.
李同录 《湖南地质》1994,13(3):153-154
澧县曾家河无水芒硝矿床,矿层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中新生代盐湖相沉积盆地─—澧县盆地,属古内陆盐湖相蒸发岩硫酸盐型沉积矿床,自边缘向中部由钙芒硝→无水芒硝→岩盐,组成环带构造。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壶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下游(泺口以下)发育了大量的壶穴(Pothole),按成因可以分为6种:流水侵蚀、风蚀、圆砾铸模、冰压刻、冰融水滴蚀及泄气侵蚀。流水侵蚀形成的圆形Pothole规模不一,小者直径在十余厘米,深数厘米,大者直径达数米,深1 m余;风蚀形成的圆形Pothole规模一般比较小,直径多在二、三十厘米以下,深10 cm以下,大部分穴壁缓斜,状如盘碟;圆砾铸模形成的Pothole规模一般较小,直径多在一、二十厘米以下、穴壁陡倾,状如锅穴;冰融水滴蚀形成的Pothole形态复杂,规模不一,既有穴壁缓斜的盘碟状者,也有穴壁陡倾近乎直立的近圆柱状者,直径从不足1cm到三、四十厘米,其穴缘、穴壁和穴底常有次级构造;泄气侵蚀形成的Pothole更是十分复杂,平面形态可以圆形到近圆形甚至其他复杂形态,穴壁可以非常平缓,也可以陡倾,直径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深数毫米到二、三十厘米,穴缘和穴壁也常有次级伴生构造,既可单独产出,也可成群产出,同时还可以多个密集产出,状如蜂巢,这一类Pothole的成因极为独特,主要与黄河断流河床捕获的空气泄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微量滴定管,可在10~15分钟内测定出微量(10~15毫克)矿物比重,精度达±0.01克/厘米~3。测定装置如下: 将双筒镜(MC—2型)平放。把内径2毫米的滴定管固定在装有锯齿螺丝的支架上。管的上端做成漏斗状(由此加入矿物),下端做成元锥状(聚乙烯塞子插入其中)。双筒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以8×或2×,物镜以4×最适宜。在滴定管上,取10~15毫米(或略大)的高度为工作区向。选定目镜放大倍数后,在管上标出目镜—测微刻度(以厘米~3为单位)。为此,切几段10毫米长、直径0.5毫米的铜电线,在分析天上平分别称重(P),据电解铜的比重(8.945毫克/毫米~3),计算出每截铜线的体积V。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黄河是一条有着特殊水文、水动力、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河流。因此,它盛产特殊的沉积现象---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便是其中之一。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在黄河下游非常发育,它们主要发育在边、心滩上,有时天然堤上也有发育。它们的发育深刻地影响和改造了边、心滩的沉积景观。冰成滑塌构造是一种在沉积物从冰冻状态转向冰成状态发育的一种特殊构造,其运动学特点是以滑,即以水平运动为主,冰成滑塌构造多呈鳞片状或皱褶状。鳞片状者直径多在数十厘米;“鳞片”厚度多在十厘米左右,多由数个到十余个鳞片组成。其底界是冰冻界面;皱褶状者规模甚小,每一皱褶的宽度一般宽在一厘米以内,长十到二、三十厘 米,厚二、三厘米。多由数十个微型滑塌组合成一褶皱片。在天然堤内缘有一种特殊的冰成滑塌,它们使天然堤边缘呈阶步状或沟渠状,非常引人注目。冰成塌陷构造也是一种由冰层融化所形成的特殊构造,其运动学特点是“塌”,即以垂直运动为主。冰成塌陷构造多呈多角形坑洞状。直径多在数十厘米到一、二米,大者可达十余米,深度多在十余厘米。一般成群发育。  相似文献   

20.
按经济意义的相对顺序,太古宙贱金属矿床有下列类型: 1.层控和含有稀少脉状Fe-Ni-Cu硫化物,分布在诺尔斯曼—威卢纳绿岩带和福雷斯特(Forrestania)地区的变质富橄榄石超基性侵入岩体或岩流中。 2.层控Fe—Cu—Zn±Pb硫化物,分布在皮尔巴拉地块,诺尔斯曼—威卢纳绿岩带和伊尔冈地块西北部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 3.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除卡尔古利型金矿床外,还有广泛而呈小脉分布的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