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天津市武清区2009—2016年最大风速资料,基于风灾强度评估模型对武清区日光温室风灾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灾风险空间变化特征。基于风灾时间分布特征参数,分析风灾集中度和集中期。利用2013—2016年日光温室风灾灾情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近8年武清区日光温室仅出现轻度及中度风灾,所占比例分别为94.55%、5.45%。经验证,武清区日光温室风灾发生时间特征及空间风险区划结果准确。日光温室风灾集中程度具有分化性,中度风灾发生重心较轻度的集中。日光温室风灾重点防御时间为春季。风灾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部、东部风灾风险指数较大,北部风灾风险指数较小,因此,北部可作为日光温室推广发展重点规划区域。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大风灾害及其风险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兰  周月华  陈波 《气象科技》2009,37(2):205-208
为了研究湖北省大风灾害的特点及风险度,在湖北省1965~2005年的大风灾害调查基础上,分析各地风灾发生频率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等特征,对各地大风灾害进行影响评估,用受灾人口、成灾面积等指标给出了风灾级别,配合风灾频率确定了风灾影响度,同时根据湖北风灾致灾因子的特点以及对承灾体易损度的分析,利用风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给出风灾风险度分析图.结果表明,三峡河谷、江汉平原东部是大风灾害最大风险区所在.  相似文献   

3.
王秀琴  王昀  王旭 《气象科技》2022,50(2):273-281
风灾对新疆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以风灾造成的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死亡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坏大棚数、牲畜死亡数作为6大灾情要素,运用比值权重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表达风灾事件强弱的灾损指数,并采用百分位数法将风灾事件的强度划分为一般(1级)、较重(2级)、严重(3级)、特重(4级)4个等级。根据灾损指数和灾害等级,研究新疆风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风灾集中于4—5月,南疆多于北疆,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是风灾的多发区和重发区;近30年风灾年出现次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年灾损指数没有表现出线性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4级风灾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引发1~4级风灾的极大风速阈值分别为12.9、13.7、14.1、15.0 m〖DK〗·s-1;超过12.9 m〖DK〗·s-1极大风速出现日数逐年增多,加之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导致风灾年出现次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风灾是北京地区玉米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响玉米产量最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的风灾可造成玉米绝收。为实现对玉米风灾造成损失的定量评估,利用收集到的历史上出现的玉米风灾及产量损失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风灾发生过程中对玉米产量损失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最终确定选取玉米受灾过程中的最大风速的最大值、持续时间内的最大风速的平均值、最大风速持续时间和过程降水量4个气象因子,并考虑到玉米不同生育期抗风能力的不同,增加了玉米生育期影响因子,利用这5个要素,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地区玉米风灾损失定量评估统计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及剩余样本的检验,建立的定量损失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损,以及生产部门确定风灾损失及保险公司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出苗期风灾类型及抗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5年对阿拉尔垦区风灾观测调查和抗灾补种实践总结,结合对垦区风沙灾害的规律研究,初步分析出4种风灾类型。本文在着重分析风灾类型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类风沙所引起的灾害,提出预防抗灾和灾后补救措施。补救采取地膜人工复位、人工铺膜、膜上重播、揭膜重播等措施,为今后垦区棉花生产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5—2017年长江航道江苏段风灾事故和长江沿线自动气象站数据,结合沿线地理特征和大气背景,分析风灾事故与强风、强横风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大风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春季是风灾事故高发期,与这一时期强风和强横风发生频率高有关;(2)14:00—15:00(北京时)是风灾事故与强风的共同高发期,这与午后对流性大风增多有关;(3)长江航道江苏段地理环境差异直接影响强风和强横风的发生频率,并间接影响风灾事故的发生量;(4)建立航道风压预警等级体系,当风压在40 N·m~(-2)以上时危险性较大;(5)瞬时大风增强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大风危险性指数(WFI)对大风危险性评估更合理;(6)通过计算气流经过水面的变性作用,重新估测冬、夏季江面船舶可能受到的最大风力,验证了当前风力预警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风的哲理     
本文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之光先生的新作《风与风灾》第 11章《风的哲理》的全部内容 ,征得作者同意 ,出版前先在本刊发表。林先生是我国气象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对风与风灾的研究已有多年 ,有独到的见解。由于原文较长 ,分 3期连载  相似文献   

8.
冬季黄渤海大风天气与渔船风损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尹尽勇  刘涛  张增海  赵伟 《气象》2009,35(6):90-95
选用1987-2006年NECP 500hPa高度场及海平面气压场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沿海岸基、石油平台、海岛及船舶实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冬季造成黄渤海海域8级和10级以上大风天气过程;选用中国渔船安全分析报告1999-2005年风灾船损事故资料,分析了大风和船损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冬季影响黄渤海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是来自西北路径,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50.4%.(2)造成海上8级以上大风的冷空气过程的天气类型主要是小槽发展型112次,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50.0%;其次是横槽转竖型61次,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27.2%.(3)近20年冬季冷空气大风过程次数呈下降趋势;(4)风灾事故占渔船全损事故的51.85%,冬半年突发性的冷空气大风是导致木质渔船出现风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桂东南热带气旋大风的统计特征及典型个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1-2000年热带气旋(以下简记1℃)年鉴资料、广西东南部大风实况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桂东南TC大风及TC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个例普查和典型个例的研究对造成桂东南严重风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造成桂东南大风TC发生在6~10月,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但造成严重风灾的TC为登陆后中心经过桂东南的南海台风。桂东南大风以局地瞬时大风为主,大风发生时间与TC距离有关。强度大、移速快造成变压梯度大,与气压梯度共同作用是0307号1℃过程大风的原因;移速慢,登陆后中心在桂东南逗留时间长则是8517号1℃过程严重风灾的原因,并对两个1℃运动特点不同的大尺度环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啸华  黄荣  李杨  沈阳  慕瑞琪 《气象科学》2020,40(4):546-553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资料,对2019年6月29日发生在宝应县的一次风灾过程的强风类型和风灾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本次被大风损坏的物体倒伏方向比较一致,没有辐合状特征,碎片散落范围较小,符合直线型雷暴大风特征物的分布特征。从瓦片碎片分布和树木折断后倒伏的方向判断,地面大风的风向主要为西南或偏南。对照EF等级标准估计产生风灾时短时阵风最大风力为11级左右。(2)6月29日02时,地面气旋从金湖进入宝应后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在低压中心附近由于气压梯度力产生了极大风速4~6级的旋转风,风速较大的区域位于低压中心南侧,风向为西南风。闪电监测资料显示当时宝应境内雷电活动较弱,表明与之对应的对流风暴强度较弱,达不到形成龙卷风所需要的对流强度。(3)雷达资料分析表明该对流单体不具备超级单体回波结构特征,径向速度也没有识别出中气旋和TVS。中层的径向速度大值区下传,在近地面产生强辐散气流叠加在气旋中心南侧西南风上,增大了地面风速,因此,此次风灾是由气旋中心南侧西南风与小尺度对流风暴导致的下沉出流叠加所形成的强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春季大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气候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各年代间风灾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趋势做了探讨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姚正兰  张蕾 《贵州气象》2002,26(4):13-15,12
2002年5月5日遵义市境内有9县(区、市)遭到大风、冰雹袭击,风灾给全市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着重分析了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本次大风天气过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台风伊布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见  高安宁  卢伟萍 《气象》2005,31(7):45-48
利用常规气象业务资料对0307号台风伊布都运动路径特点、造成内陆和沿海风灾(12级)以及大范围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认为:①副高稳定加强西伸,是导致台风运动路径平稳偏西北移的主要原因;②副高脊线南北向摆动幅度小,台风北抬过程中,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以及台风登陆前后,北、南风风速梯度出现明显的交替骤变,导致局部出现异常强对流,是导致台风深入内陆后大风维持时间长并造成风灾的主要原因;③热带地区西南风急流稳定维持,向广西上空输送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造成大范围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青海气象》2010,(2):63-63
<正>今年入春以来,由于极涡偏强,新疆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和蒙古低压槽底部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青海省大风天气屡有发生,为1980年来同期大风发生次数最多的一年,大风同时导致风灾增多、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5.
大地 《辽宁气象》1995,(1):35-35
辽宁省气象台科技人员利用4年的时间,比较全面地收集整编了全省1950~1989年共40年的水灾、旱灾、风灾、雹灾、低温冷害和大风雪等六类主要气象灾害史料,并建立了干旱和洪涝灾害史料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两类不同风灾个例超级单体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孙继松  刘鑫华 《气象学报》2019,77(3):427-441
采用分钟级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盐城、淮安和岳阳、荆州雷达探测数据,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的ERA-Interim全球再分析数据,对比分析了2016年6月23日江苏阜宁龙卷灾害和2015年6月1日湖北监利下击暴流大风灾害的环境特征与超级单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强对流大风灾害发生在相似的低空环流背景下:风灾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暖区内、850 hPa低涡中心东侧6—7个经距的位置;环境大气的对流有效位能大于2000 J/kg。但是风灾的类型不同,江苏阜宁大风灾害主要由超级单体龙卷造成,监利“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主要是超级单体触发的下击暴流造成。短时强降水中心与风灾中心的相对位置不同:阜宁龙卷移动方向的左侧伴随着最强短时降水;湖北监利沉船事件发生期间,风灾中心与短时强降水中心基本重合。鉴于不同性质的对流大风位置与超级单体母体的中心位置对应关系上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地面观测的瞬时大风与瞬时强降水中心的相对位置将有助于区分强对流大风的性质。(2)环境风垂直切变强度对对流风暴结构、发展、维持有重要影响:阜宁龙卷发生时,其上空0—6 km风垂直切变达4×10-3 s-1,超级单体有明显的向前倾斜结构,形成有界弱回波区;而监利强对流沉船位置0—6 km风垂直切变只有2.3×10-3 s-1左右,风暴单体中的上升气流近乎于垂直。阜宁超级单体中气旋,首先出现在0—1.5 km风垂直切变和0—3 km风暴相对螺旋度带状大值区,在向抬升凝结高度更低的环境移动过程中,其底部不断下降,形成龙卷;而在监利沉船区,中低层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相对要弱得多,对应风暴单体中的中气旋强度、持续性较弱,中气旋底部高度维持在1.6 km左右。(3)环境湿度垂直结构特征不同可能是风暴单体形成不同类型灾害大风的重要环境因子。监利下击暴流造成的风灾发生时,在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过程中,气压变化呈现快速跳升又快速下降的“尖锥”形,气压峰值比降水峰值提前4 min出现。它与对流层中高层环境大气中较为深厚的干空气卷入对流风暴中造成水物质强烈蒸发、冷却过程有关。而阜宁风灾过程中,环境大气中层仅存在非常浅薄的干层,加之低层较为深厚的饱和大气环境,对应的地面冷池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三峡站1992年以来三峡—葛洲坝区域平均风速和瞬时风速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研究区内雷雨大风的气候特征、卫星云图特征等得出研究区雷雨大风的辨别标准,对三峡—葛洲坝区域的雷雨大风及风灾短时预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黔南州的大风天气根据目测估计得到的观测、调查记录分析,年出现次数和站数是下降的;总的来说地域分布不均匀,为两高一低;1a中主要发生在春季。造成风灾的原因主要是强雷暴云下沉冷空气的强烈辐散。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青海省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雷电、洪灾、雹灾、霜冻、连阴雨、风灾、干热风9种类型;由气象等因素诱发的灾害主要有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山体滑坡、冰崩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2019年3月21日21:13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60.3 m·s-1的瞬时极大风速,2019年4月13日14:11广东湛江市徐闻县下属和安镇镇政府自动气象站测得50.7 m·s-1的瞬时极大风速,两地均出现比较明显的风灾。通过分析监控视频、无人机航拍资料、现场勘察和走访目击者,获得如下结论:21:09—21:14临桂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周边区域的风灾过程是一次EF2级微下击暴流,时间尺度大于6 min,空间尺度约为1.6 km×2.0 km,属于α小尺度(400~4000 m)微下击暴流,其中包含7个β小尺度(40~400 m)微下击暴流;灾害现场呈现出受灾区域的纵横比小、灾情不连续和树木倒向有明显辐散的特征。14:09—14:15广东湛江徐闻的风灾过程是一次EF3级的强龙卷,持续时间约为7 min,龙卷路径长约为3.2km,宽约为30~280 m,监控视频显示在龙卷发生地附近出现了持续时间极短的旋转性大风。相对于临桂微下击暴流,龙卷灾害现场具有风灾破坏带纵横比大、灾情连续和多处树木倒向呈现辐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