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具好的生烃潜力,是盆地内主力烃源岩。烃源岩样品可溶有机质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含羰基化合物,随着埋深增加,饱和烃和芳烃含量递增,非烃含量和有机碳则呈递减趋势,表明含羰基化合物对源岩生烃有较大的贡献。饱和烃的各项指标显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咸化湖相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以水生生物为主,陆源物质输入较少。诸多证据表明,在沉积初期和成岩早期细菌输入较多,细菌输入有机质构成了原始有机质的一部分,细菌改造原始有机质并产生前述含羰基化合物,在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下均可成烃。  相似文献   

2.
贵州安顺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剖面二叠系磁化率整体偏低(平均6.4×10-8 m3/kg),界线之上磁化率快速增加并相对稳定在1.3×10-7 m3/kg附近,与华南其他二叠系-三叠系剖面磁化率变化趋势相同;与陆源孢粉丰度、TiO2曲线的同步变化趋势表明,新民剖面磁化率主要来自陆源物质。结合磁化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将源区P-T之交古气候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1 2层中部)为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的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阶段Ⅱ(2层上部 P-T界线)整体处于较强化学风化作用条件下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变化较为频繁,表现为温润/湿热交替;阶段Ⅲ(P-T界线之上)物理风化加强,化学风化明显减弱,经短暂“过渡段”,气候总体转变为干热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跃  翦知湣  赵平 《第四纪研究》2009,29(2):221-231
利用美国NCAR CAM3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了末次盛冰期(LGM)两个不同的热带海表温度重建方案中,北半球冬季热带中、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及大气环流对暖池外(赤道东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热带SST异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1)SST异常首先引起大气环流的改变。  赤道东太平洋对流层下沉增强,而作为经向补偿,副热带东太平洋上升运动增强,其中南半球尤为明显,同时南半球热带中、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增强,加剧了该区纬向逆时针环流,说明冰期热带海气耦合过程受气候背景场(如SST)影响很大;   2)大气环流格局改变引起热带中西太平洋的大气加热、对流活动、表层风场及降雨的巨大变化。  140°E以西的婆罗洲和菲律宾区域,总的大气加热减少是由于对流与辐射加热减少所致,对应于该区风场辐散和降雨减少;   而140°E以东的南半球热带中、西太平洋,大气吸收热量增加,对流与辐射加热均增强,总降雨量也随之增加,反映该区赤道辐合带南移并增强。该项研究为探索热带太平洋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古海洋学变化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此外,不同重建SST对赤道辐合带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利用重建SST进行数值模拟或者利用耦合模式研究LGM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时,应该十分重视全球热带SST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涠西南凹陷A井区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下亚段发育了大规模的砂砾岩沉积。岩芯观察及分析化验资料表明砂砾岩沉积发育丰富的能够反映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冲刷充填及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并具有直线一段式和上拱一段式等粒度概率曲线类型。垂向以多个底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的正旋回叠加为特征,整体表现为正序。沉积特征表明砂砾岩为湖底扇沉积。综合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及垂向地层叠加样式等方法,在流一段湖底扇内共识别出3个五级层序,将湖底扇沉积划分为3期。各旋回湖底扇砂体厚度与平均波峰振幅、能量半时及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结合钻井及录井资料分析与地震属性分析,对3期湖底扇砂体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各期湖底扇具有左右迁移摆动、垂向叠置发育的特征。由于受到3号控盆断层和0号隐伏断层的影响,使得涠西南低突起北缘发育的5号断层幕式活动,导致研究区可容空间发生转换,构造运动控制的可容空间不均衡转换是控制流一段湖底扇砂体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含有稀有元素的矿床进行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作出该矿床的远景评价或工业评价。根据稀有元素在自然界的赋存情况,一般将稀有元素划分成下面两大类: 1.能够形成独立矿床的稀有元素,如Be,Li,Nb,Ta,Zr,TR,U,Th……等,其矿床如花岗伟晶岩型的铍矿床、钽矿床、砂矿型的锆英石(Zr)砂矿及独居石砂矿(TR Th)。  相似文献   

6.
李娟  于炳松  郭峰 《沉积学报》2013,31(1):20-31
为了深入探讨黔北地区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条件和源区构造背景,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系统采样,对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中高的WV/(WNi+WV)和U/Th比值等反映该区黑色页岩形成于海域开阔的还原环境。区内黑色页岩样品中Mo、Sb、U、Cd、 V、Ba、Tl、Ni、W、 Cr、Cs、Cu、Zn、Bi等元素的高富集以及正Eu异常和较低的Co/Zn比值均反映了黔北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受到深部热液活动的影响。根据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合及比值特征可以看出黔北地区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源岩具有花岗岩、沉积岩和玄武岩等多成因性质。源区构造背景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由于受深部热液活动的影响,也显示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孟莪  孙焕章 《地质科学》1975,10(3):293-296
无脊椎动物中星状动物的化石代表,据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奥陶世,而在寒武系,特别是下寒统底部岩组中,关于此类化石,则中外未见有任何报导。  相似文献   

8.
夏树芳 《地质科学》1977,12(2):179-182
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不断努力,在华东(主要是苏、浙、皖毗邻地区)的志留、泥盆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鱼类化石,达15处以上。因此,对于讨论这些地层划分问题时,一改过去主要依据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局面,而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特点,也获得了发言权。  相似文献   

9.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5年全国震旦系讨论会,根据近年来地层、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成果,认为南方震旦系和北方震旦系是上、下关系;并暂定南方震旦系(三峡层型剖面)称震旦系,北方震旦系(蓟县层型剖面)另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与上述震旦系合称震旦亚界,归入上元古界。1976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和亚洲地质图的元古代地层图例,即根据此方案编制的。这个方案虽是过渡性的,它对确定我国震旦亚界的地层层序,推动前寒武纪地层的深入研究,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容讳言,对上述方案,有许多地质工作者曾表示不便反对,也不敢赞同。希望多做些工作,以求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滦河三角洲沉积相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滦河是一条注入渤海的中、小型河流,全长1200公里,流域面积440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5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900万吨。历史时期,滦河经多次改道,于1915年冲决滨海沙丘在现今位置入海。  相似文献   

11.
雍自权 《地质科学》2008,43(1):207-208
罗志立教授,1927年11月生于四川苍溪县,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8年入学)。曾先后在石油部西北石油管理局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1980年调到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工作(现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今年适逢他献身石油地质事业60周年,又喜逢80华诞,特此撰文祝贺。  相似文献   

12.
徐红燕 《地质科学》2008,43(4):826-827
丁文江(1887.4.13-1936.1.5),字在君,笔名宗淹,江苏泰兴人,出身于缙绅家庭,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突出的文化名人。抱着“读书救国”的愿望,他于1902年东渡日本,后转赴英国求学,1911年暮春于格拉斯哥大学获动物学及地质学双学士后归国,决心以科技兴国。  相似文献   

13.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2):320-3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和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家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等著的《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首发式与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隆重召开。会议由以李德生先生在京学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教授为主任,陈蟒蛟、刘友元、张兴、何登发等其余在京学生为委员的组委会发起组织。  相似文献   

15.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1):138-138
为纪念孙肇才先生从事石油地质工作50周年,以“板内形变与晚期成藏”为书名的孙肇才石油地质论文集2003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精选了孙先生的论著24篇,分“基础地质”(3篇)、“中国含油气盆地综述”(3篇)、“典型含油气盆地分析”(10篇)和“在中外咨询会议上的发言”(8篇)4部分。书末附有孙先生学术论著和报告目录。全书共332页,约53万字。书中论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成因机制、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6.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5,40(3):414-414,438,456
著名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的遗著《解析构造学》,2004年11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63页,885千字。解析构造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马杏垣先生在总结自己和研究集体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的。之后,在他的领导下,他的学生们在各自的研究岗位上做了许多工作,既丰富和完善了解析构造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使解析构造学在我国学术界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解析构造学的形成与发展,构造解析的原则与方法,中国前寒武纪构造、大陆伸展构造、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基本样式与地壳构造演化,地学断面研究、中国地震活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苏、浙、皖地区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部近东西延伸的扬子板块形成于距今800Ma 前。自震旦纪开始,在其东缘苏、浙、皖地区形成了两个呈北东东向展布的并在其东端相联的裂陷槽。其沉积厚度达万米。沉积演化晚期形成了复理石与磨拉石。复理石堆积于晚奥陶世,此时裂陷槽为两个向东开口的海湾,碎屑物来自盆地南北两侧的扬子古陆。磨拉石堆积的时代从晚奥陶世末到中泥盆世,碎屑物  相似文献   

18.
赵永红 《地质科学》1993,28(2):186-186
科学的发展是从思维开始的。有了新思维才能去进行新探索,得出新认识、新发现和新观点,再上升为新理论。新理论促进了新技术,并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有可能促使一门新学科产生,乃至在科学园地中开辟出一个新领域,促进科学的新发展。“新天地”向广大读者介绍自然科学中的新动向、新探索、新观点、新问题,进行难题的征答与解答。这些内容也许是不成熟、不完善或是有争议的问题,也许与地质科学本身无关。读者或许会在本栏目中获得新灵感,从而导致新思维的诞生——这正是本栏目所希望的。  相似文献   

19.
《地质科学》1985,(4):313-319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一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了授予瑞士许靖华教授名誉教授证书仪式。仪式由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顾以健主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代表中国科学院授予许靖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证书。这是中国科学院在地学领域授予的第一个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和发展,对大洋地区构造活动、地热及地壳-上地幔结构之间的关系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大陆地区,由于其构造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对这种关系的认识还远没有大洋区那样系统和清晰。但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大量积累已为进行这种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