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滇西花岗岩类极为发育,本文根据其物源、成岩机制、成岩环境及岩石系列等因素,将滇西花岗岩划分为准原地再生花岗岩、高侵位重熔花岗岩、断裂变质糜棱花岗岩、中酸性浅成侵入花岗岩及碱性花岗岩五种类型。高侵位重熔花岗岩是锡矿的母岩,成矿作用受花岗岩侵入分异及气热蚀变的控制,在岩体不同部位形成含锡(铌、钽)花岗岩型、锡石伟晶岩型、锡石云英岩型、锡石石英脉型、含锡多金属(磁铁矿)型、锡石硫化物型等不同类型的锡矿床(或矿化)。高硅、富碱及高Rb/Sr比是这类含锡花岗岩的特征标志。滇西东部一些锡矿床(或矿化)与断裂变质糜棱花岗岩密切相关,其物源均来自围岩,经同一断裂变质作用形成,多为锡石硅酸盐矿床,锡石与电气石共生。此外,滇西一些中酸性浅成斑岩中,具有明显的锡矿化,对寻找斑岩锡矿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华南和三江—东南亚钨成矿带均位于两个古陆所挟持的凹陷带中。花岗岩类活动和有关的钨锡成矿作用具有多旋迥的特点。燕山期是高峰时期。两个矿带均发育有重熔型、同熔型、分异型和变质—交代型4类花岗岩。华南带的重熔型和同熔型花岗岩类均伴随有钨锡成矿作用,但以前者为主;钨和锡的成矿作用同等重要;锡矿以锡石—硫化物建造为主,矽卡岩型含锡磁铁矿矿床亦颇发育;矿床中锡以锡石为主。三江—东南亚带,成矿主要与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以锡的成矿作用为主;锡矿以锡石—石英建造为主。矿床中锡也以锡石为主。 两个矿带的成矿作用强度均与K、Na及F、(BO)_3和(OH)等蚀变—交代作用强度成正比。两个矿带成矿作用的差异,主要与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锡石中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个旧、大厂、珊瑚及桂北等锡矿床的23个高纯度锡石中的REE地球化学特征,试图为探讨锡多金属矿床锡的物来源提供证据。经研究锡石的REE含量相差悬殊,高者达298.6 ppm,低者仅1.90ppm。这与Sn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含Sn花岗岩的成因及分异演化程度有关。锡石中的REE和与之有成因关系的花岗岩或其他地质体之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演化的关系。锡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确的成因意义:个(?)、大厂踢—多金属矿床中的Sn主要来自高度分异演化的陆壳重熔型含Sn花岗岩浆热液;珊瑚锡—钨矿床的Sn亦然;而桂北九(?)锡—铜矿床、洞和(?)(?)锡矿, 尽管含Sn花岗岩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Sn是多来源的。  相似文献   

4.
马楠  邓军  王庆飞  王长明  张静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3,29(4):1223-1235
大松坡锡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腾冲-梁河锡-钨多金属矿带内的典型锡矿床之一,与古永岩基有密切的成生联系.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手段对大松坡锡矿床小龙河含锡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制约,两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分析结果分别为70.3±3.2Ma和75.3±4.2Ma,一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结果为71.5±2.1Ma,代表了岩浆结晶年龄.LA-MC-ICP-MS U-Pb方法直接对锡石进行年龄测试在国内外研究报道尚少,本文首次对该矿床云英岩型锡矿石中锡石进行定年尝试,结果为75.5±2.6Ma,与岩体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小龙河锡矿床含锡岩体与古永岩基年龄一致,表明该含锡岩体可能是古永岩基的一部分.大松坡锡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含锡岩体年龄一致,表明二者同时形成,共系新特提斯洋俯冲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年代学研究是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有助于对岩浆演化及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论文选择栗木矿区具代表性的金竹源、老虎头和水溪庙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进行LA-ICP-MS锆石U-Pb和LA-MC-ICP-MS锡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老虎头细粒铁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6.3±1.7)Ma,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1±4.9)Ma;两件金竹源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锡石U-Pb年龄分别为(219.6±1.5)Ma和(219.9±2.2)Ma,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7.3±3.2)Ma;水溪庙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7±2.5)Ma。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金竹源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与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及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成矿年龄间隔较小,表明含矿花岗岩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岩浆冷凝结晶、富集成矿和热液锡矿化过程,是短暂矿化事件的产物,而非以往认为的岩浆-热液长时间演化的结果。同时,基于不同测年方法的对比结果显示,在含锡花岗岩中,锡石年龄既能代...  相似文献   

6.
黄瑞华 《矿床地质》1988,7(2):65-72
在大地构造上,浙江地区锡矿(化)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阶段。以江山-绍兴深断裂为界,可以划分为浙东洼陷和浙西洼隆。从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岩石类型和物质组分等特征,将浙江锡矿(化)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石硫化物型和砂矿型六种类型。亲石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陈蔡—龙泉地穹内;亲铁型和亲硫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富阳—开化地洼陷带。从锡矿(化)受控于构造、沉积建造的特点,结合锡的赋存状态,提出乌岙—洋滨一带是浙江找锡最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研究中国锡矿床含锡花岗岩、蚀变岩石和各种产状锡矿体中锡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含锡花岗岩成矿性评价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定量组合标志,探讨了主要类型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  相似文献   

8.
邓迪  赵正  刘善宝  李超  李陈浩 《矿床地质》2024,43(1):144-158
锡坑迳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会部位,以早白垩世连续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与多类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为特色。矿田内围绕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发育了岩背斑岩型、淘锡坝和矿背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苦竹岽和凤凰岽云英岩-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大中型锡矿床。这些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可与玻利维亚锡矿带、银岩、维拉斯托和洋滨等国内外斑岩型锡矿床类比,又独具特色,是研究斑岩型锡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的理想区域。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锡坑迳矿田内各类锡多金属矿化组合特征和蚀变结构,并对岩背矿床和淘锡坝矿床锡石开展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锡石样品均具有La、Pr、Gd和Tb的正异常、Ce与Eu的负异常、明显的Zr/Hf分馏和不规则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成矿热液早期阶段及锡石沉淀阶段经历了流体不相容。岩背锡石较淘锡坝锡石具有高的Ti/Zr和Ti/Sc比值,指示其更为靠近矿化中心。笔者研究认为,锡坑迳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矿化类型包括细脉状、浸染状和细网脉状,围岩蚀变由早到晚、由成矿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黄玉石英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岩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和黏土化-碳酸盐化带。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系统相比,其成矿岩浆岩不仅有花岗斑岩,还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在斑岩、花岗岩及上覆火山岩中均有赋存。相较于玻利维亚斑岩型锡成矿带发育的大面积石英-电气石化,锡坑迳斑岩成矿系统更富F,蚀变矿物中出现了大量黄玉、萤石和白云母等。对比国内外典型锡矿床的矿化-蚀变结构和锡石矿物学特征,文章建立了锡坑迳式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锡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宏渊 《矿产与地质》1995,9(4):227-233
系统地研究中国锡矿床含锡花岗岩、蚀变岩和各种产状锡矿体中锡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含锡花岗岩成矿性评价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定量组合标志,探讨了主要类型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  相似文献   

10.
戴福盛 《云南地质》1991,10(4):443-453
滇西地区花岗岩根据其物源及岩石特征可划分为幔源分异和壳源重熔两大岩石系列,并将壳源重熔系列细分为三个成因类型和相应的成岩阶段。本文着重探讨壳源重熔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演化及其与锡-多金属成矿的关系。滇西地区壳源重熔花岗岩纵向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成岩成矿系列,横向上随同一类花岗岩岩浆分异又演化为若干亚系列。云龙锡矿带的志本山、石缸河和铁厂锡矿床是混染型亚系列系统演化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栗木矿田花岗岩型锡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栗木锡矿,在矿床类型上可谓别具一格。除了热液脉状和云英岩型外,主要为花岗岩型原生锡矿床。花岗岩型锡矿床系指矿石矿物锡石呈浸染状产于花岗岩中,其Sn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而构成的矿床。矿体中除锡外,常伴生其他有用组分,如钽铌钨等。本文着重介绍花岗岩型锡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以及成矿机制,为区域综合普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锡矿资源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大陆环境为主,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最具特色。本次在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锡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或锡较为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4类锡矿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云南境内燕山期花岗岩和不同类型锡矿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综合判析。指出从印支期到喜山期,随着花岗岩的时代由老到新,含锡量逐渐增高。燕山晚期花岗岩一般含锡在20ppm左右,並且富含Nb、W、Pb等元索和挥发分F。这是在燕山晚期出现大量锡(钨)矿化並形成矿床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同类型的锡矿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锡石——硫化物型为Sn、(W)、Cu、Pb、Zn、As组合,有时出现Ag、cd、In;云英岩型和石英电气石型分别以Sn、W、(Cu)及Sn、B、Cu、Pb、As为主;锡石——伟晶岩型为Nb、Sn、Be、Li、Cs。各种锡矿类型的锡石微量元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一般硫化物型含Cu、(Pb)、As最高;伟晶岩型富含Nb、Ta、Sc;锡石——石英型含Ti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4.
西藏类乌齐锡矿床锡石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乌齐锡矿床是西藏近年来正在进行找矿评价的首批锡矿床。本文对矿区锡石的形态特点、物理光学性质、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晶体结构以及矿物组合等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测试及研究。在此基础上,与同一成矿带的滇西某些锡矿床锡石标型特征作了对比,从矿物学研究角度,对本矿床的成因提供了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气成—热液成矿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曾普胜  李红 《地球学报》2015,36(4):419-433
以云南几个典型钨锡矿带为例,结合国内外前人成果,研究对比了层控钨锡矿床与含钨锡的"S"型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发现:含钨锡的"S"花岗岩均产出于早期地层富集钨锡甚至形成独立的钨锡矿床的地区,如元古界的云南西盟—缅甸完冷锡矿带,寒武系都龙—白牛厂钨锡矿带,石炭系腾冲—梁河锡钨矿带,三叠系的个旧锡矿带,新近系的薅坝地锡矿带等;而在地层中没有明显钨锡富集的层位,即使有地壳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也不会有钨锡矿床产出,如云南西北部的鲁甸花岗岩、加仁花岗岩等。根据对层控钨锡矿床的成矿年代、矿石结构构造、容矿围岩变质属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所谓的"‘S’型花岗岩与W、Sn、Mo、Bi成矿关系密切"的认识,实际上是富集钨锡的早期层位在地壳加厚或受到构造热侵蚀时发生重熔,并使钨锡按照矿质沉淀的温度序列重新分配与富集的结果。因此,"S"型花岗岩并不具有含W、Sn、(Mo、Bi)的专属性,而富集W、Sn的地层重熔才是形成W、Sn矿床的关键。从众多的实例来看,层控钨锡矿常常与深源的(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而不一定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只要有早期的层控钨锡矿存在,该矿层被任何一种火成岩穿切或吞噬,矿质都可能被迁移至合适的位置重新沉淀而成矿。因此深入分析和对比含钨锡的层位及其形成背景条件,是扩大钨锡矿资源量的关键;而层控钨锡矿与"S"型花岗岩接触带(特别是外接触带)及其相关的构造裂隙,很可能是矿质运移再分配并形成富钨锡矿的有利空间。层控钨锡矿卷入变质核杂岩,含矿层位可以被抬升至较浅部位,不仅利于开采,而且在中心部位的隐伏花岗岩体也可以形成富矿,是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界牌岭锡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振安 《矿产与地质》1991,5(4):293-299
湖南界牌岭锡矿床蚀变矿化可分为条纹状云母萤石岩化—铍矿化带,细脉状云母萤石化—铅锌矿化带、黄玉—萤石—云英岩化—锡铜锌多金属矿化带和弱—无蚀变矿化带.不同蚀变矿化带物质组分迁移规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该矿床是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7.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宏渊 《矿产与地质》1991,5(4):272-283,292
在研究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内地质构造、赋矿地层及含锡花岗岩发育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后、认为赋矿地层具有成矿物质初始富集特征:花岗岩属于具高难度、适度富碱、贫钙镁铁.富合面矿元素和挥发组分、高度分异演化的陆壳重熔花岗岩、成矿性良好.总结了区内主要类型的锡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本区新发现的斑岩锡矿床地质特征.根据矿化富集与地层和花岗岩体的时空关系,锡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包裹体成分统计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锡多金属矿床的地层—花岗岩的“双控”成因.  相似文献   

18.
湘南地区锡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湘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期后隆起带,海西—印支期坳陷带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带。 2.产于隆起带的锡矿床是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坳陷带的锡矿床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及大理岩型矿床, 产于过渡带的锡矿床是斑岩—云英岩(?)型矿床 3.湘南地区(?)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着成因联系。成矿母岩是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异演化特征对锡矿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平桂锡矿区锡石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桂锡矿区包括姑婆山区、珊瑚区和花山区。该区原生锡矿有含锡夕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含锡碳酸盐型。对不同类型锡矿床中锡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红外光谱、晶胞参数等标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锡矿床的类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砂锡矿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0.
曹汉生  曾学华 《江西地质》1994,8(3):190-194
作者通过对曾家垅含锡矿物特征及赋存状态的分析认为,曾家垅含锡独立矿物以锡石为主,次为马来亚石及黄锡矿。在华南锡成矿带中,马来亚石的矿物组合在曾家垅锡矿床中首次发现,读矿物组合在岩浆期后不同的成矿阶段各具特色。矽卡岩晚期高温氧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早期是锡石、马来亚石的主要成矿期,所晶出的大量锡石构成了曾家垅锡矿床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