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古沙漠沉积地层主要为冲积扇、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和沙漠沉积、风成沉积体系和沙漠沉积体系等概念有必要予以区分.基准面变化是沙漠和河流、湖泊等其他陆相地层对比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三级层序单元,反映了两期古沙漠由风成沉积强盛期到衰退期的演化,且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盆地形成过程的研究,认为风火山盆地经历了基底、古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及构造盆地4个阶段,在晚白垩世沉积形成.地层含矿性特征表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是含矿地层,其中砂岩夹灰岩组是主要含矿地层,与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分析认为,盆地附近的隆起区作为蚀源区,其晚三叠世地层及其他浅成侵入岩等,为沉积盆地提供了沉积物,也为盆地地层沉积提供了铜质来源.在砂岩夹灰岩组和砂岩组地层中,还原、碱性环境下沉积形成的灰绿色碎屑岩形成了矿源层,经过后期的活化、迁移、富集,形成了沉积一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湖盆中隐蔽油气藏的成因解释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表明 ,赋存于沉积地层中的油气藏与各种级别的层序地层界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陆相盆地中油气受层序界面、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以及更次级的层序地层界面的影响与控制 ,形成不同类型的隐蔽型油气藏。因此 ,从层序地层和沉积过程的角度解剖含油气盆地中不同构造和古地理单元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和油气藏类型 ,分析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对沉积地层中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层序地层和沉积过程的角度解剖陆相盆地中不同古地理、古地貌单元隐蔽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和油气藏类型 ,阐述主要层序地层界面对油气藏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影响与控制作用 ,并进一步对不同成因类型的油气藏提出简要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甘肃东部的早侏罗世地层颇为发育,並含有较为丰富的古植物化石。地层出露于靖远刀楞山、兰州阿干镇和天祝炭山岭等地侏罗纪沉积盆地中,系纯陆相沉积。本区侏罗系皆沉积于较小的山间盆地之中。这些孤立的盆地因为受相似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控制,所以其发展、变迁历史亦大致类似,从而使得各个盆地的地层层序和岩性、岩相大同小异,植物群面貌基本一致。这一特征,成为对比各沉积盆地侏罗纪地层的主要依据。其中早侏罗世地层是以灰绿、紫红色粗碎屑岩为主的河流一湖沼相沉积,多不含可采煤层;在层序上,是位于中侏罗世煤系地层之下,並且其分布范围更为狭小,横向变化亦更  相似文献   

5.
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侧重于利用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形态,而忽略沉积前由于盆地差异沉降导致地层厚度反映古地貌的不准确性。笔者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为例,提出一种沉积趋势校正的新方法。百口泉组沉积前为一种陆缘剥蚀区—过渡区—沉积区背景下的冲积扇—扇三角洲陆—湖相逐渐过渡的沉积体系,以地层厚度反映的古地貌形态能较好地刻画湖盆水下部分,较难合理地刻画陆上的古地貌特征。结合研究区资料情况,优选残余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开展古地貌恢复工作。首先获取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真厚度,经过压实、古水深校正之后,对陆上部分的古地貌进行沉积趋势校正。校正后的古地貌较前人研究结果更加合理,对准噶尔陆相坳陷盆地的复杂源-汇沉积体系分析的指导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基底继承了奥陶纪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及西陡东缓的古构造面貌。利用大量钻井分层数据,绘制了晚古生代各个时期残存地层厚度图,其空间变化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古构造格局特征。结合东西向及南北向地层厚度对比、演化剖面的研究,认为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在本溪期—太原期主要受中央古隆起的控制,地层空间展布东西分带明显;山西期中央古隆起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不是很明显,地层从东西分异逐渐过渡到南北分异,这种沉积格局的转变与古地理演化具有一致性,从而说明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富县期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合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剖面及室内编图、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是侏罗纪富县期主要的古地理格局,富县期沉积受与古地貌密切相关的五条河谷控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富县期冲积扇沉积具进积型特征,其形成与古地形密切相关,分布于古甘陕,庆西河谷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沙海域大中型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盆地大多形成于新生代,自下而上沉积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不同的盆地沉积分布主控因素不同。碎屑岩沉积受控于3大古水系:即华南古陆南缘造山带古水系控制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扇三角洲,巽他陆架古水系控制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三角洲,婆罗洲古水系控制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碳酸盐沉积受控于水体和构造条件,温暖、干净、适度动荡的浅水环境有利于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形成与生长。多种沉积相类型构成多种油气储集体,中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最为重要,烃源岩分布具规律性。研究认为块体漂移控制了南沙大中型盆地油气分布,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发育3类岩性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9.
金顶超大型矿床分布于西南三江褶皱系中南段的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兰坪盆地属处在扬子板块和藏滇板块之间的昌都-思茅微板块,在古特提斯基础上先后沉积了中-新生界海相-陆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建造,地层中有多个陆相含膏盐层位,存在多个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0.
古地貌是控制古水系、沉积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部的辽东东地区中新世馆陶组为例,对馆陶组的沉积区和剥蚀区分别开展了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以增进对研究区古水系、源-汇系统的整体认识,为其物源体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两种方法的古地貌及古水系恢复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的沉积区古地貌恢复结果适用于目的层沉积区古水系的恢复;而基于印模法的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结果实现了剥蚀区、沉积区古水系的统一解释.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弥补了基于沉积区古地貌的古水系恢复中难以判断"源-汇体系"中源区古水系分布及从源到汇古水系派生关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沉积建造及沉积地层层序及主要地质事件.将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史概括为古陆核的形成,原始古陆的发展,古亚洲洋的产生与封闭,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4大阶段.  相似文献   

12.
青海囊谦第三纪盆地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谦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研究程度较低,倘处于地层格架建立阶段。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地层的岩相特征、沉积体系、古流向等。指出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环境,沉积体系不对称分布且相变迅速,物源区单一性,古流向的变化表明了盆地的不断加大及控制盆地的扎曲断裂的持续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燕山地区上侏罗统主要包括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2套地层.根据这2个组中火山岩同位素年龄的数据,认为这2个组的主体应是同期形成的,而非简单的上、下层关系.通过岩相、相组合、古流向和物源分析,对承德地区晚侏罗世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认为盆地发育的早期沉积物虽主要来自于北部,但并非受控于北部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尚义-平泉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走滑特征,并控制了当时的火山喷发.提出了一个新的盆地演化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承德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的发育、古流向、物源区的变化和盆地的构造-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瀚  肖异凡  张宁  蒋杨  孙曦  何卫红 《地球科学》2018,43(11):3901-3909
古-中生代之交,不同古地理背景中生物灭绝的表现不同.有关放射虫动物群研究,一方面,提供古地理背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为生物多样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盆地相放射虫的研究对揭示不同沉积相生物灭绝和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惠水以南克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北部,为盆地相沉积.对克脚剖面大隆组和大冶组底部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初步统计、类群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放射虫的保存状态,对克脚剖面二叠纪末古水深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大隆组至大冶组底部地层沉积于浪基面以下,古水深普遍浅于150 m,大隆组上部最大海侵时古水深最浅达2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永忠  朱迎堂 《沉积学报》2007,25(5):653-662
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一套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其沉积建造稳定,岩相清晰,地层层序及沉积体系域发育清楚,海平面变化敏感,是研究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较理想的地区。通过对区内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及侧向变化分析,初步划分出了10个层序,识别出若干个沉积体系域和层序界面。盆地沉积演化与构造体制、区域性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构造活动控制了海平面变化。通过区域地层格架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历史,恢复海平面变化细节,建立岩石地层、年代地层格架,从微观上准确了解区域海平面敏感变化,确切刻画古气候、古地理、古环境,从而更好的预测沉积矿产。  相似文献   

16.
董俊昌 《地质与勘探》2012,48(1):93-101
[摘 要] 本文旨在以平邑盆地官庄群湖相碳酸盐岩为例,研究湖相碳酸盐岩的古地理指示意义。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据野外露头剖面分析了平邑盆地古近纪官庄群的地层及其沉积特点,结合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分析了古生物、古气候、物源、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等沉积环境条件,明确了官庄群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地理格局与特征。研究表明平邑盆地在古近纪官庄群沉积时为温暖的内陆淡水湖泊环境,构造活动相对静止,地形平坦,有利于湖泊相碳酸盐岩沉积,且碳酸盐岩集中发育在浅水、中等偏低能量、低陆源碎屑物质的环境。从而说明湖相碳酸盐岩地层形成的古地理背景为构造活动平静、地形平坦、浅水低能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畅松 《沉积学报》2009,27(5):849-862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幕裂陷过程、多期构造反转等与重要不整合及区域性沉积旋回或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或湖平面变化是控制高频沉积旋回或低级别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活动盆地中,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域和沉积相的发育分布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胶莱盆地是一白垩系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含火山地层沉积盆地.白垩系中发现有大量恐龙骨骼、恐龙蛋,以及其它动植物化石,是研究陆相白垩纪古环境演变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胶莱盆地莱阳洼陷Albian阶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地层沉积特征、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δ18O)、色度(L*,a*,b*)、碳酸盐含量、TOC含量,以及...  相似文献   

19.
巴颜喀拉山三叠系复理石盆地中发现深水风暴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水风暴沉积研究一直是沉积学界研究中的空白.本次发现的风暴岩构造特征明显,沉积序列清晰,为国内外罕见.对复理石盆地地层研究和古地理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盆地沉积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山演化的重要途径.采用地层层序及沉积格局、古流向测量及砂岩碎屑颗粒组成特征分析等综合方法研究了川东北地区侏罗系的沉积特征,编制了沉积厚度等值线图,统计了古流向及砂岩碎屑颗粒组成特征,分析了物源区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