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作中曾就有关地区所取得的花崗岩人工重砂样經副成分矿物的系統分析和鉴定后,发現其中有烧綠石、釷石、锆英石等稀有元素矿物。进一步研究了花崗岩的特性,初步认为是合烧綠石--細晶石族的蝕变天河石花崗岩,属于铌、钽矿化花崗岩的远景工业矿床类型之一,值得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注意。近年以来,在挪威、瑞典以及苏联等地相继均有产出天河石化花崗岩的报导,但在我国还鮮有記載,尤其确定其中合有稀有元素矿物的富集現象尚属初見。  相似文献   

2.
Tranomaro地区钍矿化主要赋存在矽卡岩化Tranomaro辉岩中,其主要矿物成分有透辉石、方柱石和碳酸盐。钍以独立的钍矿物形式存在于辉岩中的辉石、方柱石、橄榄石及碳酸盐等矿物中,钍矿物大小为0.2~0.5mm,无共、伴生金属矿物。经电子探针测定,钍矿物的主要成分为ThO2、UO2和PbO,根据其成分特征和镜下特征确定钍矿物主要为方钍石和铀方钍石。赋矿主岩中无明显热液活动迹象,钍矿物主要形成于早(干)矽卡岩阶段。  相似文献   

3.
水柘榴石(hydrogarnet)在国內尚未見記載。有关文献曾报道內蒙小松山橄欖岩含鈣鋁榴石[1]。1961年作者到該区进行地貭工作,重新采集了矿物标本。携回室內用化学方法試驗,見矿物易溶于酸,且含許多結构水。于是注意到鈣鋁榴石应无此种性貭,继續研究后确定这种矿物是水柘榴石。而且,我国小松山所产水柘榴石与国外已知水柘榴石成分都不同。矿物中Fe_2O_3含量很高,是一个新变种,命名为水鈣榴石,因其化学組成相当于含水的鈣榴石。外文名可譯为Hydrougrandite。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白云鄂博水磷钙钍石细脉中发现一种黑色不透明矿物。经研究,确定为水磷钙钍石的新变种——含流水磷钙钍石,为国内首次发现。 1.地质产状:该矿物产于白云鄂博群第四层变质石英砂岩中,呈浸染状分布在水磷钙钍石细脉内。细脉旁侧的变质石英砂岩产生明显的蚀变、重结晶和退色现象,局部重结晶成为油脂光泽很强的似高温脉状石英。共生矿物有水璘钙钍石、透辉石、磷灰石、  相似文献   

5.
傅平秋 《地质科学》1966,7(2):116-135
有关银星石的矿物学工作,不少学者作过研究,但对其化学式、晶胞参数等有不同看法,对于空间群的判定亦未作详细叙述。本文通过银星石晶体结构的测定认为该矿物属斜方晶系,空间群系 C2v9-P(c2)1n而非 D2h16-Pcmn,共化学式为 Al3(OH)3(PO42·6H2O,每个晶胞中含有四个分子。同时文中也对银星石的物理性质作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1975年我们在鉴定陕西汉中超基性岩岩体矿物时,发现了绿纤石矿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晶分析及光性特征鉴定,现作一报导。绿纤石Ca4(Mg,Fe,Mn)(Al,Fe,Ti),(OH)2[(Si3OH)(SiO45],2H2O产自超基性岩体的辉长岩蚀变带中,主要分布在走向200°、倾向53°及走向30°、倾向82°的两组节理面上,多成放射状集合体产出。单体无色,集合体呈很浅的灰绿色。玻璃光泽。具柱面条纹。性脆,硬度小,比重3.19。  相似文献   

7.
青海查查香卡铀-钍-铌-稀土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柴达木—阿尔金超高压变质杂岩带东端,是中国发现的首例与钠长细晶岩脉相关的铀-钍-铌-稀土多金属成矿系统。矿化主要分为两类:脉状矿化和微细浸染脉状矿化。脉状矿化即为钠长岩脉;微细浸染脉状矿化是以微细浸染细脉产于绿片岩围岩中的矿化类型。详细的矿物学工作研究表明查查香卡矿床可初步划分为岩浆、热液主成矿和成矿后3个阶段。岩浆阶段以发育"水滴状"铀-钍-铌矿物(晶质铀矿、铀钍矿、钍石、维铌钙矿等)包体为典型特征,产于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钠长石中;热液主成矿阶段主要以稀土矿化为主,伴随铌和钍矿化作用,矿石矿物包括褐帘石、氟碳铈矿、钍石、含铌榍石(?)、锆石等,与磷灰石、方解石、绿泥石、石英等中低温脉石矿物普遍共生;成矿后阶段以广泛出现的方解石±石英网脉为特征。通过矿物学研究和主微量元素数据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钠长岩脉为岩浆-热液成因,源于富含稀土和铌等成矿元素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岩浆的演化;岩浆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经历了硅酸盐熔体与碳酸盐/磷酸盐熔/流体的分离作用,但本矿床更为重要的成矿元素富集机制为硅酸盐熔体与富氯岩浆热液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后者引发本矿床大规模的稀土成矿作用,并活化和再富集了铌和钍。钠长岩脉特征的红色形貌特征可作为此类矿床一个重要的野外找矿特征,根据类似成矿系统的成矿模式,认为矿床深部及外围隐伏区仍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白云鄂博矿床为一特大型Fe-REE多金属矿床,同时伴生有巨量的钍资源。然而,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是铁和稀土资源,钍资源利用率几乎为零。查明矿床中钍资源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及揭示钍资源的富集过程及机制是今后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依托近些年的系统采样及分析测试成果,对白云鄂博主、东、西矿区570个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观察和全岩化学分析,在不同类型矿石中识别出以硅钍石为主的独立含钍矿物,硅钍石除少量呈现被稀土矿物包裹现象外,通常以细脉状穿插于稀土矿物内部,显示其明显滞后富集的特点。矿区Th O-2平均品位达0.0322%,高出地壳钍克拉克值(9.6×10-6)30多倍,各种矿石类型中Th O2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在云母型、闪石型、霓石型和萤石型矿石中具有高含量Th O2,而白云石型矿石中Th O2含量较低,指示矿区钍矿化主要形成于碱性热液交代和萤石化阶段。此外矿区随深度增加钍矿化作用加强,显示出矿床具有良好的钍资源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川中蒙脫石粘土岩的发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戈金 《地质科学》1959,2(9):267-267
在广安县花桥、井溪等許多地方,以及渠县境內部发現蒙脫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呈浅蜡黃色,有时为紫红色,或夹有紫紅色、灰绿,黑色的条紋,矿石貭較純,絕大部分为蒙脫石組成,只含少量的石英,矿石有蜡脂光澤,滑腻,遇水膨胀,并变成胶冻状。过去都把它錯誤的叫做高岭土,而当地农民叫之为“白泥巴”。蒙脫石粘土岩产于上侏罗系枣山鋪組中。另外在三台县与盐宁县交界处,也有高岭土矿床,岩性与上述相似,很可能也是蒙脫石粘土岩,但产出层位要比广安所产的高些。蒙脫石粘土岩是深钻油井最好的泥浆,过滤油类的吸附剂。蒙脱石粘土岩是在川中油区发現的,对川中油区是有一定的經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索伦石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伦石是1961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成分为CaO·SiO2·H2O,是人工和天然的含水硅酸钙矿物中CaO∶SiO2∶H2O=1:1:1的唯一一种矿物,因此索伦石结构的测定对了解这一类矿物的晶体化学当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出的板硼石晶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板硼石(Inyoite--Ca2B6O11·13H2O)是由 W.T.沙勒(Schaller)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谷发现的一种含水的钙硼酸盐矿物,以后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New Brunswick)、苏联的印迭尔和秘鲁的一干盐湖沉积物中均有发现。近几年来,在我国个别表生硼酸盐矿床中也发现有板硼石产出,其中有一矿床所产的板硼石晶形十分完美,因而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些晶体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即主要报导我们工作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彭琪瑞 《地质科学》1959,2(9):260-267
前言多数稀有元素的工业价值,或者潛在的工业价值,只到近十余年来才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物原料,更是近几年来才开始获得广泛的重视的。許多稀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比常見的一些金属元素稀少,并且許多稀有元素在碱性岩中或与其有关的地貭体中还有很高的富集,有时可以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种类很多,分布相当广泛,規模也可以很巨大,特别对于某几种稀有元素来說,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几乎是最有远景的。  相似文献   

13.
李錫林 《地质科学》1964,5(3):276-281
前言纤鈉铁矾(Sideronatrite),是一种并不常見的硫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2Na2O·Fe2O3·4SO3·7H2O。它在国内文献中还未曾报导过。在我们研究过的西北若干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发現有三个矿床氧化带产纤鈉鉄矾,其中两个矿床的纤鈉铁矾发育較好,含量很多。作者在“西北干旱地区多金属矿床氧化带研究”一文里,曾将纤鈉鉄矾与叶绿矾这两种矿物混为一談,在此特作修正。  相似文献   

14.
尹樹森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64,5(3):282-289
顾家石(Ca2BeSi2O7)产在东北一地碱性正长岩与寒武紀石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属于黄长石类的一种含铍的新矿物。直到目前为止,它是第一次在自然界中找到的,与人工合成的鈹-鎂黄长石(GoriaC. 1953-1954)几乎完全一样。詳細的矿物学研究見另文(彭琪瑞等,1962年)。一、顾家石矿物学顾家石的晶体完整,呈平行于底面的四方薄板状,一般大小为:长寬約2-3毫米,厚0.3-0.5毫米。五色透明至半透明,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鋸齿状断口,性脆,硬度5±,比重为3.0336±0.0022。  相似文献   

15.
新水井铀(钍)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是碱交代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其矿体完全产于钠交代蚀变花岗岩中,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钠交代蚀变、铀钍矿化和成矿后3个主要阶段。文章对该矿床花岗岩原岩、蚀变岩及矿石开展了系统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Grant等浓度线法探讨了钠交代蚀变和铀钍矿化阶段的元素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钠交代蚀变阶段为富含Na、Ca、过渡族元素(Sc、V、Cr、Co、Ni)、U、Th及CO2、H2O等挥发分的复杂流体,钠交代过程中原岩中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部分轻稀土元素(LREE)不同程度带出;而铀钍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则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U、Th、PO43-等成分,CO2等挥发分大量逸出。结合前人研究,认为新水井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地幔流体和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等挥发分CO2的逸出是新水井矿床最重要的矿质沉淀机制,导致了铀钍矿物和磷酸盐矿物(磷灰石)的共沉淀,而磷灰石的沉淀又促进了以磷酸盐形式搬运的Th元素的沉淀。  相似文献   

16.
黃勘資 《地质论评》1957,17(4):393-401
於世界上許多火山岩中合有柘榴石已數見不鮮。關於火山岩中的柘榴石成因,過去學者研究有種種議論,但多以為捕虜變質岩而被火山岩混染之說頗佔優勢。本人於1953年特為研究此間題親往寬甸縣黄椅山採集礦物岩石標本,此柘榴石呈紡錘狀巨晶,實屬罕見。據過去文獻所載,於世界任何地方未曾發現如此情况。茲提出此論文的目  相似文献   

17.
板状硼镁石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璋  徐学炎 《地质科学》1964,5(3):295-298
板状硼鎂石矽卡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板状硼鎂石矽卡岩型矿床产在古老地台上,其围岩为前古生代变粒岩类,旷体賦存于变粒岩中的白云菱鎂大理岩透鏡体內。变粒岩一般由角閃岩相的区域变貭岩所組成,其主要变种为黑云母粒岩及花崗状粒岩(或混合花崗岩),在矿床产出区常見到电气石粒岩。变粒岩中并夹有斜长角閃岩透镜体。变粒岩普遍遭受了混合岩化作用,有很多伟晶状石英长石脉沿层理及交叉层理貫入。  相似文献   

18.
伊丽莹 《地质科学》1981,(4):403-408
稀土、钍、铀、锆、铌、钽、磷等元素的分离,以纸色层方法为简易快速[1,2]。但现有方法均采用沉淀或其它方法将稀土与大部份伴生元素分离后再进行色层分离,或经多次色层达到分离,失去纸色层方法的优越性。本文为适应微量矿物分析,利用各元素氟化物溶解度不同,一些离子的盐酸络合物可被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萃取,及它们的分配系数各有差异,选用丁醇-氢氟酸-盐酸体系进行纸上分离,使稀土与其它伴生元素达到一次分离,然后分别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9.
关根良弘  燕青 《地质科学》1960,3(3):147-147
日本已查明了許多放射陸矿物产地。对花崗岩地带伟晶岩中含鈾、钍及其他稀士矿物的情况已作了詳細的調查。在北上山地,阿武隈山地中部附近地方以及北部沿瀨戶內海一带及九州北部分布的花崗伟晶岩中都有蘊藏,特别是福島县石川地方大面积的伟晶岩中則更丰富。这种伟晶岩是花崗岩在地壳深处凝固时,其中含有較多水分等揮发物的部分就聚集了稀有元素。这一点可以从花崗岩的残余岩浆的痕迹得到証明。  相似文献   

20.
氟镁石(Sellaite)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矿物。1868年首次发现于法国,它产于冰碛层中的白云岩内,与石盐和硬石膏等共生。此后,在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出岩空洞中见到它与硬石膏、石膏等共生。它作为高温热液的矿物,出现于钼、锡和锡-铍矿床中,常与萤石共生或与石英共生;在铅锌矿床中,与金云母、黄玉和电气石等共生;在盐类矿床中,与硫、石膏,萤石共生。国内曾对钨矿中的氟镁石进行过较详细的工作。1980年我队在含金多金属矿脉中见到较多的氟镁石,它与金矿密切相关。本文拟对其产状、物性和组成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