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人地关系视角,选取常州春秋淹城作为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典型个案,构建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结构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春秋淹城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包含4 个维度,游客对其感知存在"休闲娱乐属性→春秋文化属性→景观遗址属性→人文关怀属性"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旅游地4 维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休闲娱乐属性和春秋文化属性的正向驱动力显著,景观遗址属性和人文关怀属性的驱动力较弱;总体而言,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呈现"旅游地属性的价值功能凸显→旅游者感知体验‘优势区’→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显著"和"旅游地属性的价值功能滞后→旅游者感知体验‘弱势区’→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弱化"的分异规律,旅游地整体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王朝辉  何欢  夏巧云  陆林 《地理研究》2013,32(6):1155-1164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处理,建立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测量模型,分析差异规律,建构SEM模型探索游客感知对其行为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重大事件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模型包括旅游便利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城市功能影响、城市吸引影响等4个维度。②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显著,不同群体感知强度差异明显,女性群体高于男性,已婚群体高于未婚,参观过世博会的群体高于未参观过的群体,本地游客(居民)感知高于外地游客。③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呈现一定空间分异规律,在旅游便利和旅游吸引影响维度上,客源空间距离越远游客感知值越小;而在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影响维度上,客源距离越远游客感知越显著。④游客感知的4个维度中,旅游吸引影响维度对旅游者(居民)行为影响显著,其他维度影响不显著。开展重大事件对旅游地形象影响研究,对重大事件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凌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12,31(2):269-278
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案例对节庆游客旅游体验的感知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在定性访谈和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体验传统节庆的感知价值量表,并根据量表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感知价值维度与节庆游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傣族泼水节的感知价值维度包括七个:文化认知价值、享乐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经济便利价值、情境价值和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不同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程度高低不同。与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是,作为实用价值的文化认知价值对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西方游客更看重节庆体验中的享乐价值是相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房车营地带动了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领域的新投资与新供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以苏州太湖房车露营公园为例,基于游客的网络点评,分析游客的感知因素和态度评价,得出营地发展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为:1)露营游客对自驾车房车营地的感知因素主要为自然环境、配套设施、房车酒店、休闲娱乐、管理服务和感知价值6类一级因素。2)房车酒店、休闲娱乐和自然环境是自驾车房车营地供给的主要旅游产品,是营地的供给层要素;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是完善营地供给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支撑,是影响营地发展的中介层要素;感知价值(主要为"教育价值"、"休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游客旅游需求的体现,反映了营地的需求层要素。前5类因素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实现。3)对于自驾车房车营地的发展而言,特色化、多样化产品供给形成推力,设施设备和管理服务问题产生阻力,差异化市场需求提供拉力。  相似文献   

5.
以2010上海网络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18.0和AMOS17.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对网络浏览者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建立重大事件网络虚拟旅游消费者感知态度的测量模型,并进行测度研究,通过建构SEM模型探索网络虚拟游客消费感知态度及评价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网络世博会虚拟旅游消费感知态度包括实用维度和享乐维度2个测量维度。②上海网络世博会游客旅游消费感知态度总体均值较高,10个测量指标均值均达到满意水平,网络游客对于实用维度的感知均值高于享乐维度;女性群体感知态度的均值在两个维度上均高于男性;未婚群体在实用维度上感知均值高于已婚群体;参观过世博会的旅游者的享乐维度感知均值高于未参观过世博会的群体。③感知评价满意度是网络游客感知态度影响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网络游客感知态度通过对感知满意评价的显著影响而影响网络虚拟旅游者的网络行为和其世博旅游行为意图。④网络游客消费感知态度中的享乐维度对网络游客世博游览行为意向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而实用维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有益拓展了游客消费行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领域与实证应用,对世博会等类同国际性重大事件的营销推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节庆品牌认知是衡量游客认识和理解节庆品牌内涵及价值的标准,城市旅游节庆的主题也体现了城市意象的相关元素。在分析台北市地理区位、社会文化和城市功能等属性后,明确了台北具有"生态、创意、旅游"三大城市意象。以台北101跨年晚会为例,研究旅游节庆品牌认知对游客支持意愿的影响,分析旅游节庆对推广城市意象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度是影响游客支持意愿的六大驱动因素;节庆品牌认知对支持意愿的影响存在年龄、学历和居住地三方面的群体差异性;基于城市意象特征塑造旅游节庆品牌有利于推广城市意象,并延长节庆品牌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刺激下的宜时之计,促进了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北京城市公园的考察调研,结合对已有文献和统计资料的梳理,研究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后城市居民公园休闲行为的变化与特征。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之初,入园人数激增,市民公园休闲行为深受影响,空间上以近距离居民为主。近年来又呈现出新的特征:中老年人成为公园使用者主体,且热衷参与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方式,市民公园休闲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根据这些新变化及新问题,应该调整公园建设、规划和管理对策,在理论上关注不同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供给的时空间匹配,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旅游城市游客公共交通感知、满意度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兆峰 《地理研究》2014,33(5):978-987
良好的旅游公共交通是游客在目的地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基础,而游客对公共交通的感知会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构成影响。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案例区,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张家界游客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及其表现,以及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整体满意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发现,张家界游客旅游公共交通感知维度共有“便捷性”、“费用和安全性”和“美观和科学性”三个维度,这些维度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和行为意图只产生较弱影响。其中,“便捷性”对整体公共交通满意度和重游意愿的影响较强,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较弱;“美观和科学性”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不产生显著影响;“费用和安全性”也对游客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空间感知价值是评测公众对其使用的文化设施及其环境和服务等感知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大众休闲的时代背景,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法,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展览展示类公共文化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8个场馆进行调查,分析和提取公众体验感知价值维度和构建感知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展览展示类公共文化空间感知价值评价体系由9个维度(场馆价值、成本价值、人员服务价值、辅助设施价值、资源品质价值、休闲价值、配套服务价值、基础设施价值、资源管理价值)和38个评价细项构成。通过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找出公众对展览展示类公共文化空间感知价值评价因子的期望与绩效表现的差异,客观评价广州市中心城区文化场馆服务绩效,并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冰雪旅游是推动冰雪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已成为文旅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旅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冰雪旅游情境中城市居民的气候变化感知、感知价值、旅游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等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气候变化感知分为气候变化表征和气候变化风险两个维度,且两者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感知价值。同时,气候变化风险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2)冰雪旅游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3)冰雪旅游意向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4)旅游经历在气候变化感知对冰雪旅游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对厘清冰雪旅游情境下气候变化感知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复杂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部门把握“后冬奥”黄金机遇,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汪芳  俞曦 《地理研究》2008,27(5):1059-1070
游憩活动设计和管理对城市园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是设计决策和管理实践的依据,基于"工具设计-测量评价-管理战略决策"这一评价流程,从游憩活动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构建游憩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无锡园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四个典型城市园林进行游客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无锡市园林游憩活动的现状,并提炼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因素。还尝试性地提出了园林游憩活动的"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基于调查数据来计算9类游憩活动的期望差异等级表和体验水平等级表,以确定其在"期望差异—体验水平"横向评价矩阵("ED-EL"矩阵)中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无锡市四个园林的游憩活动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满意度对于改善公园的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城市公园的游憩特征和影响因素,文章构建了用于测度居民游憩满意度(RRSI)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在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对居民游憩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游憩满意度的三大潜变量中,可达程度对居民游憩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深入分析发现,可达程度中的“公共交通”、“与居住区距离”,感知质量中的“景观品质”、“休憩设施”、“公园治安”、“文娱活动”、“标识系统”,感知价值中的“门票及消费”等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作用更明显,是影响居民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城市公园游憩品质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对比分析——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休闲价值是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常熟市具有突出城市生态游憩服务功能的林地、草地、水域区选择可比性观测廊道,在对游客自发性休闲游憩行为进行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对各生态游憩空间的休闲价值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① 全年水域的休闲价值最显著,其次依次是草地、林地。② 全年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的时间分布不均衡,且有一定互补性。③ 林地对于老年人的休闲价值最突出,而中年人更偏好水域休闲,青年及少儿更偏好草地休闲。④ 在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中可根据各年龄段人群分布确定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方案;根据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差异及其时间变化配置相应休憩设施,并对生态游憩空间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影响因素提升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等。  相似文献   

15.
公园广场作为城市休闲空间的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对市民游憩和城市休闲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已有针对公园广场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多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或结合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而从骑行角度展开的研究较少。该文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微信宜出行数据,在空间可达性的基础上,从格网和街道尺度分别构建骑行指数对公园广场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弥补了现有评价方法的单一性缺陷。结果表明:主城区大部分公园广场骑行便捷度高,设施数量充足;东山副城公园广场分布合理,但数量应适当增加;江北副城大部分区域的公园广场数量和分布情况亟待提升和改进;仙林副城人口和公园广场分布较为稀疏,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规划建设和布局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测度模型及广州实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贡  朱良斌  刘远征 《热带地理》2012,32(2):190-194
标志景区是旅游目的地的符号象征,成为人们感知和认识目的地的重点对象.通过对标志景区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的认知与界定,选取市场影响度、价值贡献度、旅游吸引度和其他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因子和12个测量指标建立标志景区测度逻辑模型,运用AHP方法确定模型中各因子权重,建立标志景区计量模型.以广州作为案例,对候选标志景区测度值进行解析,广州重要标志景区有越秀公园、广州塔、陈家祠、中山纪念堂、白云山风景区、北京路步行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南越王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徐秀玉  陈忠暖 《热带地理》2012,32(3):293-299,320
基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角度,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研究地,引入公园规模、公园景观、公用休闲功能、公园门票价格、公园建园时间、公园交通便捷度、公园综合配套服务、公园服务时间等指标来衡量城市公园的休闲服务等级结构.根据广州中心城区发展历史、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城区各区经济总量等指标,将广州市中心城区划分为旧城核心区、新城中心区、新城边缘区,城市常住人口高密集带、城市常住人口密集带、城市常住人口稀疏带,经济实力强区(萝岗区)、经济实力较强区(黄埔区、天河区、越秀区)、经济实力弱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等空间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市内部景点间游客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诚  徐菁  黄震方  曹芳东 《地理学报》2014,69(12):1858-1870
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攻略的数据挖掘,构建景点间游客流动的关系矩阵,对流动格局、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表明:① 景点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市级中心景点在流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山陵为扩散型景点,而新街口、夫子庙为集聚型景点,其他大部分景点为平衡型景点。② 距离对景点间流动起着重要影响,流量距离衰减特征明显;市级中心景点流动涉及面较广,对整体流动具有较强的支配作用。③ 景点间流动是景点流入度、流出度和景点间距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流动符合基于幂函数的威尔逊流动模型,且游客在城市内部景点间流动对距离的敏感度相对城市间、城市内部居民日常流动较低。④ 南京景点可划分为3个系统:中山陵景点系统、夫子庙景点系统和中心城区景点系统,并抽象出3种结构类型:单中心扩散结构、单中心集聚结构和多中心平衡结构;在流动模式上,主要流动多存在于主要节点之间,次要流动多存在于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之间以及次要节点之间,一般流动多存在于次要节点和一般节点之间以及一般节点之间。  相似文献   

19.
郑州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对城市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象草图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市游憩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居民和游客构图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草图中有一些城市意象5种要素无法涵盖的成分。通过对草图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郑州市的游憩地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