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报》1998,53(1):1-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秉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身体力行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一学术思想。1953年,他首次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继40年代完成具有开拓意义的部门自然区划后,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50年代后半期他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新方向。黄秉维教授重视地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黄秉维教授85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以此祝贺他健康长寿,为我国地理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杰出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的开拓者、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前任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先生80华诞之际,我们向他老人家表示衷心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他健康长寿.吴传钧先生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地理学家.他作为我国地理学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农业地理、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国土开发整治、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以及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硕果累累,成就巨大,为该领域的典范.60年来一直坚持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致力于发展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开拓了我国当代地理学一系列完整研究领域,发展了全国地理学界的联合与协作,促进我国地理学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推动了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吴传钧院士为发展我国地理学,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不遗余力,特别是在“文革”后为恢复我国地理学界在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席位,呕心沥血,并以外交家的风度,在国际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和争取工作.他不顾身体欠佳,甚至抱病奔走于世界各地,经他近10年的不懈努力奋斗,终于使我国地理学界重返国际地理联合会,从而提高了我国地理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信心,为中国地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地理学三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作者的见解。1.认为由于主体不同,地理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不能相互取代,并列出当前地理学环境研究的一些热点。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以及地理学的数量化和理论化,大量地理工作者投身于城市、区域和环境规划,使地理学达到空前繁荣;指明地理学者同其它专业人员在规划工作中的分工合作问题。3.认为地理学的对象是地理环境,由内涵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三者搀拌而成;从地理学三分法出发,发现了当前地理学的前缘领域,均处于三种地理环境的界面上,即向自然地理学倾斜的环境研究,向经济地理学倾斜的城市研究,向社会文化地理学倾斜的行为研究,还有居三者之中的区域研究。本文并就我国地理学的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传康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4日,"陈传康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召开.陈传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地理学家,生前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前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编委.陈传康教授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在四十多年的地理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对本学科的保留与发展、理论研究、学术实践、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他在自然地理学特别是综合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影响力,还在地质学、土地科学、哲学、美学、宗教学、民俗学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对人才的培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干"字型人才的理论.创新性是陈传康学术风格的核心特点,他致力于将地理学的发展与国家现实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甘肃地理概论》由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冯绳武先生编著,是他四十多年来对甘肃地理调查和专题研究的概括总结。全书包括历史遗存、自然条件、人文反应和区域划四篇十五章,是一部综合论述全省各地区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规律性的区域地理学专著。作者从历史地理角度,首先阐明了甘肃省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文化发展和城镇兴废等内容,第二编是对本省的自然地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分布规律作了分析。第三编着  相似文献   

6.
黄秉维先生始终坚持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其存在的依据”,“综合研究是发展自然地理学最主要的方向,同时也是带动部门自然地理学最有效的途径”.综合研究包括现代过程和历史形成这两个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方面,为此60年代他提出自然地理研究的3个方向,实际上是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层次上的综合。近年来,黄秉维先生提出的“陆地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在新形势下,他一贯主张的地理综合研究思想的继续与发展。他强调综合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跨学科研究才是综合研究;为了协调人地关系,仅仅有自然方面的综合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社会经济方面的综合和自然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是我国地理学界在大学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李玉海 《地理研究》1984,3(1):41-46
竺可桢副院长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对发展我国地理科学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竺可桢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回国后在高等学府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启蒙者和播种者。  相似文献   

9.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3,68(1):15-17
黄秉维先生是在建国以后至1980 年代末的近40 年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人。黄先生在1980 年代后期至他去世前的十多年间对我国地理学发展方向有深刻思考及其高屋建瓴的论述。黄秉维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思考和论述有重要三点:其一, 关于地理学方向:强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合作, 特别是要对国家建设做科学研究, 解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二, 强调微观研究, 1950-1960 年代他在提出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新方向基础上, 指导了1980 年代试验站的建设和实验地理学的发展。其三, 强调我国地理学要特别注意开展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由韩渊丰、张加恭、张争胜编纂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区域地理>(第二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全面继承和吸收了我国现代地理学各分支及区域综合研究的学术精华,同时在区域地理学的内容选择、学科体系、编写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我国普通高校<中国地理>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