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作好冬小麦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文根据平凉市统计局提供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平凉市的气象资料及有关环流参数资料,分别建立了平凉市冬小麦气候产量的气象模式、环流模式和周期分析模式,进而对冬小麦产量集成预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平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成好坏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好冬小麦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平凉市历年冬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本市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预报模式,对产量预报进行初步探讨。一、趋势产量模式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很多。为研究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就要对产量序列进行处理,作趋势模拟,以便从中分离出气候产量。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优劣和发布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更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在解释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构建的通则,综合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由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主要病虫害指标四大类构成。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品种特性和地域布局的指标构成,包括品种类型、区域布局和耕作栽培管理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关键生育阶段气象条件适宜与否的指标构成,包括播种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收获期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由反映受灾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干旱、越冬冻害、晚霜冻、湿渍害、干热风、烂场雨等;主要病虫害指标由反映病虫害发生发展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此外,还对指标的筛选和综合集成及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气候平均倾向边界的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气象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式的集成系统用于我国冬小麦区域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管理预报。集成系统的气候模式采用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为农业气象模式提供实时的降水、气温、比湿、风速等气象要素场预报。RegCM2模式的预报能力关系到农业气象模式预报的效果,文中针对该系统在2000年3-5月冬小麦主要生长期的预报结果,按照国内现行的短期气候预测的评估方法,对系统的动力模式部分进行检验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降水距平预报评分接近和略超过发布的国内业务预报评分,其中以淮河、新疆、内蒙古预报得分最高。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报评分超过业务预报得分,3月的月降水和4月、5月的月均气温距平相关系数均超过业务预报,3月和4月的月降水异常级TS评分略高于业务预报评分。月尺度的初步评估结果显示RegCM2模式有一定的月预报能力,可以用作跨月的温度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冬小麦产量的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收集整理了全国52个市、县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资料,总结撮出预报因子,通过定量分析,了解了影响各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面积冬小麦产量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时段非线性影响分析的冬小麦产量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预报的准确性、稳定性, 通过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的膨化相关普查, 筛选出长时段、非线性因子组建预报方程,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经4年的使用验证及与其他几种统计方法的比较, 该方法预报结果较为理想, 可用于基层台站的冬小麦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7.
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是当前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试用了能够综合反映气候变化的植物物候,即利用指示植物物候期编制农事活动和作物发育期预报。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符合实际,而且还利于提高预报的准确性。现简介如下:一、适宜播种期预报1.冬小麦适宜播种期预报  相似文献   

8.
金龙  罗莹 《气象科学》1990,10(4):409-415
本文根据岭回归分析,结合逐步回归方法,以回归系数的估计精度和残差平方和作为两种目标函数,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水期分盈亏量的长期预报模式。以期为预报农业气象干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英  万信  杨兴国 《气象科技》2008,36(4):440-443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开展甘肃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对全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2013年甘肃省冬麦区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陇中、陇东、陇南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要素和关键时期,并分别建立了3月下旬、4月下旬和5月下旬甘肃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降水和温度对甘肃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影响较大,其中降水量增加对各冬麦区基本均为正效应,尤其在麦田休闲期和返青拔节期更显著;苗期—越冬前期和拔节期—孕穗期气温升高对冬小麦为负效应,越冬后期—返青起身期气温升高对陇中和陇东冬麦区正效应较明显.通过近5 a试预报检验表明,建立的冬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平均预报准确率达96%以上,可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气候适宜度在华北冬小麦发育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昊宇  王建林  郑昌玲  宋迎波 《气象》2012,38(12):1554-1559
利用华北地区39个代表站,1971-2011年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土壤水分、冬小麦发育期和农业气象指标等资料,在考虑_十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影响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构建了冀、鲁、豫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以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冀、鲁、豫3省9个区域冬小麦发育期预报模型。模型回代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模型的模拟天数与实际天数的平均误差均在1-2天之间,不同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天数与实际天数的平均误差均在4天以内;模型预报检验表明,各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的预报天数与实际天数的误差大多数在3天以下。  相似文献   

12.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土壤水分模式-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理预报模型。研究表明, 本模型较农业气象模型中一般用气候平均作为环境背景场的方法其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 并提供覆盖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区域土壤水分定量预报和灌溉管理服务, 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中权重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作物产量预报中,各旬气候适宜度加权集成构成了气候适宜度指数,权重系数的确定对预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山东省冬小麦为例,分别采用绝对值法、归一化法和相关系数法确定各旬产量预报的权重系数,分析不同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得到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农业气象产量的相关性,并利用相对较优的方法进行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结果表明:与绝对值法和归一化法相比,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的权重系数计算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多数均通过了P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可较全面的反映冬小麦生长发育随气候条件的变化关系.建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历史回代检验的准确率基本均为94.5%以上,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7.0%,表明建立的模型模拟性能较好.对2010—2011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的外推预报表明,预报平均准确率为93.0%以上,多数预报准确率为96.0%以上,可满足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平凉地区是甘肃省主要冬麦区之一,年均播种面积在250万亩以上,约占作物总面积的50%。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冬麦产量低而不稳,历来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1985年以来,我们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从气象角度探讨了全区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些方法。经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以及甘肃省气象学会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1989年9月5日至9日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0名,收到论文101篇,参加交流的81篇,其中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的42篇,水文气象方面17篇,农业气象方面22篇.会议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干旱地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干旱包括旱灾和气候干燥两层意思.旱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区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系统的业务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飞  张光智  周丽 《气象》2001,27(6):36-39
建立了适用于单站,区域以及全国范围的冬小麦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业务服务系统,并在2000年3-6月做了15周次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其中13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气象与农情”栏目中播出,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土壤水分预报误差分析表明:0-100cm平均相对误差最小,0-50cm次之,0-30cm最大,土壤湿度预报分布规律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全国农业气象预报学术交流会”和“中国气象学会第21届农业气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农业气象委员会委员和正式代表43人,分别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部门和10所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所.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会议交流的37篇,其中19篇作了大会报告与讨论,其余的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新疆气象科研所郑维等向会议提交的“准噶尔播区气候铃期预报方法研究”一文在大会上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对甘肃冬小麦产量预报惯用的气象模式进行修正。综合气象模式入选气象因子与影响我省冬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素相吻合,预报范围由代表站扩大到整个冬麦区,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渭南市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2012年渭南市气象与冬小麦产量数据,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结合调和权重法预测趋势产量,采用SPSS20.0软件对气象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到年景和定量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统计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合计值,得到年景(或定量)预报产量。通过验证,年景和定量产量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用模糊聚类法预报冬小麦产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安气象观测站10a的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气象观测资料,用回归分析确定出冬小麦生育期的冬前分蘖、拔节到孕穗期降水量、开花到乳熟期的降雨日数3个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显。然后利用这3个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并用预报年的相关资料计算做出产量趋势预报。对1999年2000年西安地区产量年景试报,预报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