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恒 《湖北气象》1997,(2):26-28
通过对1995、1996年鄂西北地区盛夏区域性暴雨过程中的卫星云图、714C数字雷达回波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揭示产生暴雨的云图特征暴雨雷达回汉形态以及数值预报释用要点,为区域性暴雨监测预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卫星云图短时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时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在湖北省分区域短时暴雨云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取与短时暴雨相关的云图特征参数,结合NCEP数值预报综合判断,建立湖北省分区域0~6h卫星云图短时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并已投入实时业务预报应用。结果表明:所选云图特征参数能够较好的体现不同区域间短时暴雨云团特征,概率预报计算方法合理,对于短时暴雨的预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预报检验看,预报方法还应在减小空报和漏报方面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张勇 《四川气象》2003,23(1):27-29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盆地西南部发生的“8.9”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暴雨短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郑峰  谢慷 《浙江气象》2000,21(2):8-10
运用排除法明确降水时段和非降水时段,然后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跟踪预测。本文运用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天气图对1998年梅汛期第一场暴雨进行短时预报研究,并对数值产品进行适当的订正。  相似文献   

5.
卫星云图,雷达数字化回波图在预报徐州暴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承淼  徐正敏 《气象科学》1999,19(3):298-303
本文使用历史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进行数字处理,统计归纳,并结合雷达数字化资料和天气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量场分析,总结出一些以卫星资料为主,能使用于日常短期到短时预报暴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 1998年 6月 16 - 2 6日连续暴雨预报中 ,综合利用数值产品、卫星云图、天气图经验预报法三方面的信息 ,对天气系统的演变 ,利用经验加以恰当的订正 ,大大提高了预报水平。并认识到积极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 ,并不断总结出地方性实用经验 ,是过渡到未来的综合性现代化预报方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温州特大暴雨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郑升 《气象科技》2000,28(3):46-48
利用卫星云图的云团演变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并结合天气环流形势,对1999年9月3~4日温州特大暴雨的过程进行综合,并揭示其生消成因和动力势力条件特征,以提高预报特大暴雨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铜仁地区2004-06-23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6月22~23日,铜仁地区出现了入汛以来的一场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主要从环流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等方面对这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讨论总结暴雨和大暴雨形成的气象预报条件,以提高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作好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
杜晓玲  汤俊 《贵州气象》2003,27(1):32-34
2002年5月12-13日我省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运用卫星云图、常规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分析了5月孟加拉湾风暴对我省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云图追踪2002年7月29日~8月1日成都地区的强降水过程,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其物理量诊断场分析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比物理量诊断场与T213数值预告场,总结数值预告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艳兰 《广西气象》2002,23(1):10-12
在1998年6月16-26日连续暴雨预报中,综合利用数值产品、卫星云图、天气图经验预报法三方面的信息,对天气系统的演变,利用经验加以恰当的订正,大大提高了预报水平。并认识到积极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不断总结出地方性实用经验,是过滤到未来的综合性现代化预报方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暴雨是我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奉更对我省2005年8月12—14日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及其反演资料、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几个方面分析此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的成因及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预报此类暴雨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淮地区一次冷锋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7年7月18-19日出现在黄淮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高空西风槽、冷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水产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不稳定条件下,地面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引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项研究工作旨在探讨NWP产品释用中如何利用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的问题。首先通过回归分析方法,以NWP产品为依据,制作出湖出省区域大到暴雨初级预报,然后在湖北省暴雨过程卫星云图模型总结的基础上选定关键区,以基元为单位,计算灰阶面积,再与初级预报结果一起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多元咽归增强预防方程。检验结果表明,卫星云图资料与NWP产品的结合应用,提高了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徐海  康岚 《四川气象》2002,22(4):23-25
利用卫星云图追踪2002年7月29日-8月1日成都地区的强降水过程,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其物理量诊断场分析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比物理量诊断场与T213数值预告场,总结数值预告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micaps为核心,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和T106格点场资料,构造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暴雨预报因子,综合使用卫星云图,T106数值降水预报产品,本地常规资料逐步订正,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制作暴雨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正本  赵守春  孙献革 《气象》1998,24(2):31-33
把卫星云图分析同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相结合,给出了淮南市短时降水预报指标,以提高卫星云图在短时预报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对2006年6月2—3日陕西出现的突发区域性暴雨分析,由于环流、卫星云图征兆和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均不明显,使预报在强度和范围上与实况偏差较大。结果表明: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是2日20时700 hPa的偏东急流突增所致;孟加拉湾维持稳定的热带风暴对过程强度影响不可忽视;未能较好的释用WRF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也是预报出现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对盆地西南部发生的"8.9"暴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暴雨短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天气学,统计不方法归纳出暴雨的分型,并从卫星云图,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入手加以分析,制定出一套实用的暴雨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