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兰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共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会议,共有20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或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震学会和甘肃省地震局联合举办的“中国 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讨论会”将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7日在兰州市召开。会议活动安排有 1大会报告 ;2专题报告 ;3学术论文报告分组讨论会 ;4会后考察。会后考察为2个路线。 1线 :兰州—海原—古浪—敦煌 (6月2 8日~ 7月 3日 ) ;2线 :兰州—天水 (6月 2 8日~ 7月 1日 )。欲参会者请与中国地震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系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讨论会将于2001年6月25~27日在兰州召开@董泰  相似文献   

3.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西北五省区和四川、云南、贵州、天津、江苏、山东各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分析预报中心、有关大专院校、设计院以及甘肃省各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仅20世纪以来,我国就发生Ms≥8大震9次,活动间隔较短。1982年11月,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8级大震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我国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我国在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8级大震的研究,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 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 ,仅 2 0世纪以来 ,我国就发生MS≥ 8级大震 9次 ,且活动间隔较短。 1982年 11月 ,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 ,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八级大震学术讨论会” ,讨论了我国 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 ,我国在 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已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 8级大震的研究 ,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 ,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策研究,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0月7日—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大震对策课题协调会,其中包括城市地震对策、工程地震对策、特大地震对策和地震社会学等项课题。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沈阳市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津市地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筹备召开的第一次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大专院校等38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王仁主持了会议,大会宣读了学部委员、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所地震科技协议,双方商定于1992年9月24日—3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联合召开第一届天山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 这次会议将着重交流有关天山地区的地震预报、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下水化学和水动态、地震形变测量以及地震观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将出版会议论文集。另外会议还将组织对阿拉木图等几个大震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109-10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1月20日—24日在湖南召开了“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研究员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震、水利、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学术讨论会于九月廿一日至廿七日在兰州举行。出席会议的120名代表中有多次深入震区进行现场考察的科技人员,有数年如一日坚持在平凡岗位上的台站观测人员,有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创新的仪器研制人员,有坚  相似文献   

11.
由云南省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龙陵地震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昆明举行,提交会议论文六十三篇,报告交流四十五篇,编辑“摘要汇编”一册。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地震波与地震机制、工程地震与地震地质、震害及大震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与宁夏地震队联合举办的“1920年海原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5月4日至12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物探大队、辽宁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等十三个单位参加过海原大地震现场考察的同志。国家地震局负贵人丁国瑜同志、地震出版社曹可珍同志及《地震地质》编辑部出席了  相似文献   

13.
报导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工程学报》1984,6(4):110-110
兰州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4月2日至6日在兰州召开水氡观测技术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水氡专业台站的台长、有关群测点观测员、部分地区地办代表及专业人员共2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1984年如何提高观测技术水平、改善观测条件及保证观测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奕麟和秘书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地质大队、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仪器厂,山东、河北、福建、四川、安微、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工程力  相似文献   

15.
选用了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仪器 DK- 1中长周期记录仪记录到的 1990年 1月~ 1999年 3月的大震速报地震共 5 44个 ,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纂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比较 ,对兰州地震台 DK- 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 (Ms)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 DK- 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偏差与震中距离、震中区域及地震大小有关。给出了不同震中距离、不同震级范围及不同地区发生地震的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 ,供在今后的速报工作中参考使用 ,将有助于提高兰州台大震速报的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由陕西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主任吴富春研究员负责召集的地震前兆正常场及无震异常学术讨论会1997年11月26至12月2日在福州市召开,福建省地震局对会议给予大力支持,省地震局局长林思城及全体局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吴富春研究员作主报告,毛可等同志作了重点发言,来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所,出版社及兰州地震研究所,河北省、海南省、福建省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共20余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对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同志多数人有近30年的地震工作经验,曾多年奋战在西北大地,高山荒原,为地震减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7.
《地震工程学报》1983,5(3):115-115
经兰州地震研究所和陕西省地震局共同发起,在有关省(区)地震部门大力协作下,鄂尔多斯地块周缘震情趋势讨论会于1983年5月26日至30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区)地震部门的代表以及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第二测量队、  相似文献   

18.
1996年6月1日甘肃天祝MS5.4地震的震源机制董积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甘肃震源机制解天祝1996年6月1日22时49分,在甘肃省天祝县发生了MS5.4地震。经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37...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董积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甘肃,震源机制,永登1995年7月22日6时44分,甘肃省永登县发生了Ms5.8地震。经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36...  相似文献   

20.
1 台站简介兰州观象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于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肃省内陆续布设的4个台之一。1954年1月22日甘肃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地震记录图在兰州地震台诞生了,从此揭开了甘肃省地震事业的序幕。1956年我国为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了7个综合性的地球物理观象台,兰州观象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刘家坪上,台址是前苏联的著名地震学家果什科夫,基尔诺斯与新中国地震事业的奠基人,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自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