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重金属含量分析,分级提取化学形态分析,结合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对黄龙铺矿区1号尾矿库重金属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上,尾矿库中心排水口处地势低洼,铜、铁因相对活泼易于迁移而流失,铅、锌、铬、镉在尾矿库四周的地表浅部淋失,在尾矿库中心则相对富集。化学形态分析表明尾砂中各重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各有不同,一般以T6原生硫化物态和T7残渣态为主,铜、锌、铁迁移性较强;其他则较弱,表明对环境威胁不是很大。重金属的迁移明显的分为氧化带和次氧化带,研究结果显示尾矿覆盖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地阻滞污染元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属于重金属元素,也是煤中的有害元素之一,煤中的铅通过风化、燃烧等各种途径转移到大气、水以及土壤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方法,对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迁移规律与富集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环保和脱铅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婆泉地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指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对北山地区公婆泉铜矿区进行了区域植物地球化学试验研究,表明一些荒漠植物对生存环境中某些元素的富集具有很好的示矿性,尤其是该区植物中和第四系沟谷粗碎屑中的铜具有非常强烈的相关性,它们在区域含量分布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部分区域的植物和粗碎屑的锌、银、铅含量具可比性.本区植物测量的铜、锌、银和铅具找矿意义,钼、砷、钴对铜矿示踪没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分良  姚铁 《物探与化探》2004,28(5):405-409
通过1:5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初步查明了新疆西昆仑叶尔羌河上游地区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圈出了一批地球化学异常,发现了铜、银、金、镍、铅、锌、汞、锂、钨、钼成矿带7条;对主要异常经过三级查证,新发现铜、银、金、铅、锌矿化带6条;研究表明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铜、镍、金、银、钼多金属矿产资源;为西昆仑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新疆库马苏地区Pb、Zn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马苏Pb、Zn等多元素异常集中区是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的重要的"元素含量高、分布范围大、元素组合全"异常集中区之一,具Pb、Zn、Ag、Cu、Sb等多元素的复杂组合.采用1:5万化探和1:2.5万土壤化探加密测量,Pb、Zn、Ag、Cu元素组合明显.异常进一步分解,主成矿元素含量大幅度提高,局部异常面积缩小.异常分布与石炭系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有关,地表发现了与石英细脉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化,分析认为属典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异常.结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研究全国部分铅锌矿综合信息找矿特征,指出了本区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林才浩 《福建地质》2001,20(3):129-136
利用区域化探归面(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使用区域浓度克拉克值及变化系数两个参数,对福建省32种元素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排序,认为在目前国家的导向矿种中,福建省的资源潜力依次为锌-银-铅-锡-金-铜-钼。同时根据谢学锦院士提出的地球化学块体学块体的理论和方法,预测了政和Au地球化学块体、龙岩中甲Cu地球化学块体、大田Pb地球化学块体的资源潜力,分别为金430吨、铜625万吨、铅408万吨。初步探讨了成矿系统的元素分带及地球化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这项研究对上述地区的打矿突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万山地区风化环境中汞的活动行为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层控矿床中成矿元素的表生分散、迁移、富集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万山地区汞矿为例,探讨了汞及其共生元素铅、锌、锑的表生活动机制,以期有助于对汞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酸性氨基酸在铜、铅、锌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在铜、铅、锌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铜、铅、锌的活化迁移。但是,随作用时间,特别是随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在热液中的活化迁移情况则明显地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氮基酸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和氨基酸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珠江口海域重金属的河口化学研究 本课题系国内最先研究了珠江及其河口区水相、悬浮体和沉积物三界面中铜、铅、锌、镉、铁、铝、锰和硅等元素的化学形态,以及腐殖酸、氯度、盐度、电位、酸度、浊度、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等重要的化学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不仅采用了国外新的研究方法,全面地测定了这些元素的存在化学形态含量分布,并且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珠江及其河口区的迁移转化过程,粘土矿物向海变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些有机物对Ph、Zn、Cu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有机物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作者相继就中性、酸性与碱性氨基酸,以及酒石酸在铅、锌、铜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90~210℃范围内,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和碱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铅、锌、铜的活化、迁移。而酒石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只在90℃或更低时,才是铅、锌等金属活化、迁移的最佳温度条件。且无论哪种有机物在热卤水中的存在,随作用时间及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的活化、迁移明显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氨基酸或其它有机物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区和山东大汶口盐矿区硬石膏中铜、铅、锌、锶、钡含量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95℃和150℃下硬石膏在不同介质水溶液中重金属的活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硬石膏岩中普遍含有铜、铅、锌、锶和钡等重金属.其中铅和锶的含量服从正态分布;而铜、锌和钡的含量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硬石膏岩中的重金属在介质水溶液中能够被活化,尤其是其中的锶,活化后的释出量相当可观.含有NaCl和氨基酸的酸性水溶液更有利于这种活化作用.据此,作者认为:蒸发岩层可以提供部分成矿无素,即通过介质水溶液的活化作用形成有意义的戍矿溶液.含有NaCl和有机质(氨基酸)的水溶液不仅有利于蒸发岩中重金属的活化,而且有利于它们在溶液中的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西咸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现状,为农业环保及卫生等领域提供基础资料,以窑店镇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对窑店地区表层土壤中镉、汞、砷、铅、铜、锌、铬、镍等八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作出评价,分析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同时,研究窑店地区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硒、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等营养有益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空间分布,划分土壤肥力等级,进行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窑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划分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二至六等共5个等级,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要求,对窑店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矿矿石中除铅、锌外,还含有银、铜、硫、金、铟、镓、镉、锗等伴生元素。过去对该矿只根据铅、锌、硫工业指标,计算它们的储量。而对伴生元素仅作了一些组合分析,用伴生元素综合回收最低品位估算了银、铟、镓、镉的储量。矿体中铜品位很低,只局部圈定了矿体,计算了铜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银硐子沉积型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以及矿床的含矿岩系的岩石、矿石、矿物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与国外某些海底喷气沉积铅锌矿床相比较,发现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是在正常海相沉积与海底喷气沉积相渗合而形成的,是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银铅铜锌贱金属-贵金属(特大型)综合矿床  相似文献   

15.
滇东南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个旧、白牛厂、都龙3个矿区,而滇东南较大的3个花岗岩体又分别出露在3个矿区或附近.花岗岩体均形成于燕山晚期,岩石化学、矿物成分相似,富含锡、银、铅、锌、钨、铜等成矿元素.矿床主金属元素组合与岩体之间的距离由远而近出现由锡、钨、(铍、铌、钽)→锡、钨、(铁)、铜、铟→锡、铅、锌、银、铟、(锑)有规律的变化.花岗岩浆是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热源.岩浆侵入初期使上覆地层隆起产生背斜(凹陷部位成向斜);同时使地层产生一系列裂隙、压性断层或层间断裂;岩浆侵入晚期,这些断层再次活动,表现为张性,岩浆产生的含矿热液沿由其活动所造成的断裂迁移、充填、交代、沉淀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依据陕西省秦巴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中测量的39个元素地球化学场及其异常分布规律、异常元素组合类型、同一地质构造单元经历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主成矿元素在不同地段的富集特征及地质构造单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等,同时参考地球物理等方面资料,将陕西省秦巴地区划分为6个地球化学区,32个地球化学亚区。结合各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其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华北地块小秦岭地球化学区是寻找金、钼、铅、铀等矿产的有利地区;秦岭造山带秦祁昆关山-香泉地球化学区金具有一定找矿前景;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地球化学区是寻找铬、镍、金、锑、银、钼等矿产的有利地区;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地球化学区寻找金、锑、汞、银、铅、锌矿产潜力巨大,但钨、钼、铜、钒、磷等矿产也不容忽视;秦岭造山带北大巴山地球化学区目前虽矿产种类繁多,可矿产地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扬子陆块北缘地球化学区寻找金、铅、锌、铜、铁、铬、镍、磷、锰等矿产前景广阔,具寻找大型、超大型矿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的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往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在原岩恢复、时空演化、矿床成因等基础地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该类矿床地层(矿体)中微量元素、卤族元素、汞元素、硫同位素及容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其对清原地区寻找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五荣  张渊  李俊峰 《吉林地质》2010,29(2):106-108
小西沟锌铅矿床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组成复杂,伴生铜和银,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中的铅、锌、铜和银主要矿化元素以独立矿物产出,但部分黄铜矿与闪锌矿呈固溶体交生。根据矿石性质确定,该矿床矿石可采用混合浮选铜铅(铜、铅分离)—再浮选锌的工艺流程,通过试验获得符合标准的铜精矿、铅精矿和锌精矿,所用药剂没有环境污染,符合当前技术条件,可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铜(Cu)和锌(Zn)在海洋的地球化学循环对海洋生命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陆风化过程是海洋微量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重要的输入过程。富集微量金属元素的页岩占陆表岩石总量的四分之一,但它们的Cu、Zn同位素组成和在风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行为还缺乏研究[1]。本文选取中国湖北省二叠纪茅口组多金属富集的黑色页岩和其硅质岩夹层,对其中的新鲜样品和风化样品分别进行了Cu、Zn同位素研究,探求黑色页岩在风化过程中Cu、Zn元素的迁移行为和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20.
Cu、Zn、Fe同位素示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本文介绍了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MC ICPMS)精确测量铜、锌、铁同位素比值的方法 ,发现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地质与成矿环境中有明显变异 ,因而它们在矿床学、古海洋学和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