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八角亭构造是平湖油气田的潜力区块,随着老区可动用储量的不断减少,澄清H4砂层组的沉积相展布和相模式是油藏挖潜的前提和迫切需要。结合岩芯、测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H4砂组划分为四个亚段并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通过地震反演资料追踪确定了砂体平面分布特征。H4沉积时期是三角洲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H4d-b沉积时期水体相对校深,砂体规模小、非均质性较强;H4a沉积时期水体变浅,物源充足稳定、砂体叠置交错、平面上连片分布,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辽河西部凹陷曙北地区沙河街组四段薄砂层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从岩心、测井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各类成因薄砂层的识别标志,并预测了各砂层组的砂体展布,探讨了砂体发育的控制因素,总结了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曙北地区沙四段为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体系,薄砂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低隆滩坝、沿岸浅滩4种成因类型,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低隆滩坝为主.古地貌、古物源和古水深控制了各类砂体的展布.以曙光和兴隆台古潜山一线为界,南部为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区,主要发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北部(包括低隆区)为无明显水流注入的半封闭湖湾区,主要发育低隆滩坝砂体和灰/云坪,在西侧沿岸局部地区还发育沿岸浅滩.储量区外大面积发育的低隆滩坝砂体,是下一步碎屑岩增储上产的潜在接替区域.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目前关于该段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分歧很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GIS 3.2 a的空间分析功能,求取了沙三段各砂层组的沉积表面坡度。9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多为1.5°~3.5°,紧邻孤岛凸起处坡度可达3.5°~5°;而5砂层组沉积时的坡度则几乎全部小于1.8°。综合考虑5砂层组、9砂层组的代表性和盆地沉积构造背景、储集层砂体外围泥岩的沉积特征、纵向上的沉积组合关系、储集层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及其自身的沉积学特征,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主要的储集层砂体应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最下部9砂层组的储集层砂体为深水湖泊重力流沉积。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滚动勘探开发,分析本区沙三中亚段油气聚集条件特征,结合沉积相与砂体展布预测了洼陷有利油气聚集区.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发育巨厚的砂体展布,具有断陷湖盆分布体系多物源、多期次演化密切相关的特点,为油气聚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构造的研究,钻井岩心和测井的综合分析,认为濮卫洼陷具有多种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即广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砂体展布提供了重要储集空间,多套盐岩的沉积形成了良好的盖层分布,多种成因类型的圈闭是油气藏聚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沙三中亚段8、4、3砂层组的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认为4砂层组情况最好,洼陷西翼中部和西北部为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5.
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在新近纪位于古珠江三角洲前缘,一方面由于砂体普遍偏薄,使得储层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三角洲前缘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往复交替,也使得三角洲沉积微相变化复杂,影响后期的增储上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钻井小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解释成果,依据古三角洲地势平坦、地层厚度变化小的特点,采用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表征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岩心和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主力砂层组的平面沉积相展布。研究表明:研究区珠江组、韩江组的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古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可以实现对五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细刻画。通过对砂层组级别砂体的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与三角洲的沉积微相演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基于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来表征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用来预测三角洲的演化和砂体的叠加关系。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玛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S22砂层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新技术手段是克服地震资料解释多解性的重要方法。作者在本文中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以及振幅切片等技术手段,对准尔盆地玛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S2^2砂体展布进行了全面分析,识别出研究目的层段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地震剖面的反射结构特征,展开精细的地震相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玛6井区三江河组S2^2砂层主要为一个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8.
新疆鄯善油田三间房组的小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层的小层对比是油田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新疆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 房组为陆相沉积地层,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层在平面分布上连续性较差,依据常规地质资料进行小层对比为困难,笔者在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小层对比过程中,将油田开发的动态资料和三间房组的沉积韵律特征结合起来,较为可靠的研究了该区三间房组小层的连续性,砂体的分布边界及砂体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湖凹陷H构造群及周边为中央反转带中南部区域大型反转挤压背景下形成的区块,紧邻富凹,具有油气潜力。为了更好地寻找有利勘探区带以及富砂层位,结合地震反射特征、成像测井资料、岩石以及古生物资料对H构造群及周边花港组的沉积背景进行了研究,认为花港组发育于构造稳定的中等水动力环境下,受多向水流影响,孢粉及其他生物组合表明花港组整体处于淡水环境。通过测井、取心资料分析认为花港组为网状河沉积,其中网状水道、交错坝以及纵向砂坝砂体十分发育。此外,结合连井和地震剖面对河道砂体的垂向叠置及展布规律的研究表明,砂体垂向叠置关系以单边对接式、多边对接式及不完全切叠式为主,平面以带状、交织带状和网状形态为主,深部河道砂体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部署、水平井地质导向及跟踪分析的需求,作者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垂向层序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以辫状河沉积模式为指南,汲取有关的露头和现代沉积定量储集层沉积学成果,对苏里格中部水平井开发区盒8下亚段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进行了精细描述。在相标志、微相特征和沉积层序研究基础上,以研究区密集井区剖面详细对比、砂体储集层厚度统计为依据,并运用水平井水平段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估算出研究区盒8下亚段储集砂体规模参数。作者拟定了沉积亚相、微相划分的3项指标(砂/地比、测井曲线、储渗砂体)。精心编制的砂层组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图,为水平井部署和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川南过渡带地区在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湖盆演化的各阶段沉积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积砂体,以须家河组二段、四段和六段最为发育,其成因类型主要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滨湖砂滩和浅湖砂坝砂体。通过野外剖面、岩芯、测井曲线以及样品的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各成因类型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各类砂体的结构构造、物性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陆丰凹陷珠江组发育的多套砂岩储层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产油层,但对这些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不足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对珠江组砂体储层沉积相类型和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岸两大沉积体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等10种沉积微相。不同的沉积相带控制不同砂体储集物性,按储层物性好坏,划分出3类沉积相带砂体储层。滩砂、滩砂水道、沿岸坝等砂体储层物性最好,上临滨、分流河道、河口沙坝次之,下临滨砂体最差。综合研究认为,寻找优质油气储层,应优先考虑最有利的形成优质储层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3.
韩宏伟 《地学前缘》2009,16(3):349-355
陆相断陷湖盆中薄互层非常普遍,如滩坝砂岩,具有横向变化快、单层厚度薄等特点,加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地震预测难度极大。文中在分析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砂岩发育区各种岩性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从正演模型入手,结合实际验证,分析了不同岩性及其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找出了研究区砂体组合反射在地震波形结构、极大值两侧面积比等地震属性上的表现形式,总结了薄互层及其组合模式与地震反射各属性的对应关系,以此进行地震属性预测,取得良好效果,在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滩坝砂岩储层的勘探中较准确地预测出储层的发育带。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岩石物性测试以及试油结果等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中深部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坝中深部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表现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并存发育;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沉积作用、地层超压、油气充注、酸性溶蚀和绿泥石颗粒包壳;坝主体和滩脊距泥岩层较远部位储层分选好,抗压实能力强,由于酸性溶解对储层的改造以及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并在异常超压和绿泥石颗粒包壳的保护下保存至今并成为有效优质储层;坝主体和滩脊距泥岩层较近部位储层,由于早期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并形成致密胶结壳,导致现今储层物性极差,主要发育无效储层;坝侧缘以及滩席储层原始沉积条件差,杂基含量高,在埋藏过程中以压实作用和泥质碳酸盐胶结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现今物性差,从浅层到深层基本全为无效储层。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厚层坝主体和滩脊砂体的中部位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数学场论的原理,成岩场可定义为成岩强度在空间各点某一时间的成岩强度之总体,成岩强度的大小可用成岩指数ID表示。在成岩场分析、沉积相参数定量化研究、压力与储层孔隙度关系讨论的基础上,该文建立了渤海湾盆地歧北凹陷储层孔隙度预测的多元非线性高次模型:孔隙度Φ=F(分选系数So,成岩指数ID,地层压力P)。歧北凹陷沙河街组二段滩坝砂体孔隙度的预测表明,对于胶结物含量>10%的砂体,孔隙度预测误差可<2%;歧北凹陷沙二段东部的沿岸砂坝预测孔隙度为15%~20%,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陇东华池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形成于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不断向湖盆进积期,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洪泛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前缘演变为三角洲平原,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复合式坝砂岩。沉积微相对城华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含油气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沉积微相控制着生储盖的组合;②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砂体的展布;③沉积微相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天然气的主产层位,其储集砂体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研究区内主要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并对其沉积特征、影响其形成和发育的机理,以及岩相和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区盒8段三角洲为辫状河-浅水型湖泊三角洲,在三角洲平原相区储集砂体为分流河道沉积;而在三角洲前缘相区则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席状砂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不发育。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辽东湾西北部A区6口井的录井、测井、岩心资料,通过细致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分析,将研究层段自下而上划分为SQs2和SQs1两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可划分出湖扩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识别出三个层序边界和两个最大湖泛面,自下而上分别为SQs2底界面SBs2、最大湖泛面mfss2、SQs1底界面SBs1、最大湖泛面mfss1、SQs1顶界面SBd3。钻井揭示沙二段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以粗碎屑岩发育为特征;沙一段主要为泥岩和白云岩,以泥岩发育为主要特征。研究区沉积相为湖泊相,滨浅湖亚相,微相发育泥滩、混合滩、砂质滩坝和钙质浅滩。低突起及其斜坡地区,在SQs2以混合滩沉积为主,在SQs1以泥滩沉积为主;陡坡地区,在SQs2发育砂质滩坝,在SQs1发育钙质浅滩。SQs2砂岩发育层段和SQs1的生物白云岩发育层段为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确定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东三段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和南部,在渤南凸起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部深凹部位,在B-2断隆带南部的半深湖区发育湖底扇,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东三段上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南部及D-4断隆带的南侧,仅在渤南凸起的北侧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北次凹部位,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E-1-1-F-4-1井一带继承性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滨浅湖砂质滩坝由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由定向排列的砾石或暗色组分显示,纹层平直,以低角度相交。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区为东三段优质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20.
长武地区延长组78、油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5种类型,各种类型砂体的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量的比值对砂体成因特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小于l时,以截削式河道砂体为主;大于1时,则为完整式河道砂岩。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量小于l时,以孤立式河口坝砂体为主;大于1时,则以远砂坝砂体为主;在水下坡折带沉积区,则为复合式坝砂体。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不同成因的砂体类型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