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水稻覆膜栽培是在整好的大田里开厢起垄,覆盖上农膜,膜上按栽培密度打孔栽秧的一种水稻种植新技术。它具有提高地温、减少蒸发、节水、抗旱、保肥灭草的作用,增产效应十分明显,尤其是对冷烂锈田、高磅天田和望田天。贵州这3种田面积大,稻作生产期间降水分配不均,是夏旱严重的省分,推广这项种植新技术对贵州水稻增产具有现实意义。1998年省农气中心在息烽县西山、石洞乡进行地温观测,委托县农技推广站具体实施。1试验情况①试验基本情况地点:石洞乡红光村安朵寨组顾华春责任田,海拔1100m,土质黄泥,肥力中等,泡冬田;西山乡金星…  相似文献   

2.
1前言水稻抛秧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1992年于洪区试种2.7ha,后经示范推广,到1996年大面积种植73O0ha,增产幅度为6.8%。几年种植实践表明,利用此新技术已收到省工、省力和增产节支的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水稻抛秧技术的科学依据,在几年种植经验基础上,我们于1995一1996年进行了抛秧田小气候、生育性状及产量效应关系的对比试验。2材料与方法两年的水稻抛秧田对比试验均在大兴乡东风村,1995年试验田O.53ha,对照田O.33ha,1996年试验田O.73ha,对照田O.92ha,供试品种为辽粳32…  相似文献   

3.
结合试验资料,对旱育抛秧水稻进行了研究人为旱育抛秧水稻子物重增长和千粒重的增加均符合Logistic曲线;相对生长速率随生育期逐渐减小,且光、温对相对生长连串的作用是互补的;灌浆速度也受温、光的限制,水稻的发育速度通过温、光模式来反映快慢。为了实现抛栽高产的目的,必须掌握适宜的栽培秧龄、密度和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4.
水稻抛秧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l992年于洪区试种2.7ha.后经示范推广,到1996年大面积种植7300ha,增产幅度为6.8%。几年种植实践表明,利用此新技术已收到省工、省力和增产节支的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水稻抛秧技术的科学依据,在几年种植经验基础上,我们于l995~1996年进行了抛秧田小气候、生育性状及产量效应关系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前早稻有多种育秧方式。为了摸清在不同育秧方式下秧龄期与大田生长期所需的热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寻找适宜的早稻育秧方式,我们于1984年在上海市郊的宝山、崇明两县气象站和松江县九亭、南汇县东海等两乡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6.
1 目的意义: 当前,我县早稻主要采用湿润育秧方式,但常遇阴雨低温造成烂种烂秧;大苗洗根移栽返青慢、分蘖迟;用种量多,稀播专用秧田面积大,影响总产量。 早稻旱床育秧技术系引进日本原正市先生“旱育稀植”技术,经研究改造而形成的育秧新技术。它能解决湿润育秧所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能使早稻早熟、增产、省成本。  相似文献   

7.
拱棚和地膜是目前农业栽培措施中广泛采用的两种种植方式,它们同具有增温保墒,利于作物早生早发的作用,但由于两者的小气候特点不同,苗情也不同,从我们进行的拱棚栽培棉和地膜植棉试验中,我们得到一些初步结果. 一、小气候差异由于拱棚栽培和平铺地膜相比,拱棚内温、湿条件均优于地膜,特别是在气温较低的前期,拱棚表现出更显著的增温效益(见表1).同时由于拱棚内水汽不易散发,拱棚内湿度较地膜外更大,这突出地表现在拱  相似文献   

8.
我区历年秋玉米是利用畬地来种植,为了避免秋旱的影响,一般是在大暑前后、立秋前播种。而立秋后八月下旬利用有灌溉条件的畬地和稻田来种秋玉米(以下简称晚田玉米)很少见,笔者根据玉米比水稻耐寒,和我区秋后气候温凉、光照充足的特点,设想种植晚秋田玉米,在水肥管理较好的情况下,可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因此,从1977年至1981年连续进行了五年晚秋田玉米的栽培试验观察,取得了初步的结果。这对于改革耕作制度,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是有意义的。 一、试验情况 对于晚秋田玉米的试验观察,1977—1979年是在本站进行小面积的试验,发现每  相似文献   

9.
章俊 《浙江气象》2001,22(1):23-25
倒春寒及育秧期间气温突变常造成本县早稻烂秧缺苗而影响早稻生产,探索防灾补救措施一直是科技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除了通过总结常规培育壮秧,临时补播等补救措施外,还通过对比试验,重点总结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直播栽培在早稻烂秧情况下的应用.总结出直播栽培的技术要点,为解决早稻烂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水稻孕穗期,且在此期间,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密切。采用持续淹水方式的C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7.65mg·m-2·h-1;采用间歇灌水方式的A、B稻田分别为0.Z7和0.72mg·m-2·h-1。人为的水管理方式和施肥对该区稻田甲烷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间歇灌水的水管理方式可大幅度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我们进行玉米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栽培具有增温、保湿和增产效益。一、试验设计与结果1.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在张掖县新墩乡青松村进行,有试验地一亩,设覆膜和未覆膜,以未覆膜做对照(下面简称“地膜”、“对照”)。试验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播种整地、施肥、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棉花不同密度和打顶时期两项栽培措施的试验研究,得出在温宿县于7月21日左右打顶,以分层分批的打顶方式最能获得高产.在中等肥力条件下,6行30万株/hm2比4行20万株/hm2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1993-1994年,从栽培、植保、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试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和常规栽培法进行了稻田田间小气候、水稻纹枯病发生及其防治策略的系统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稀植田间温度升高、温度降低,行间透光率提高,致使纹枯病发生期推迟,发病程度减轻,能减少一次用药,降低农本,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田波 《气象》1992,18(2):52-52
“稻田栽培食用菌试验与研究”是西乡县科委1991年下达我局的科研课题,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农田气候资源,挖掘农田潜力,增加单位面积上农田的产值。经过1991年田间栽培试验,现就稻田栽培食用菌技术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它是用水稻品种进行水育秧、旱栽秧、中后期水管或旱直播的新的栽培技术。包括小苗直插、中苗早栽、匀水栽秧、旱栽、旱直播、旱地稻等六项技术。这套技术适用于因干旱、缺水出现的冬水倒旱田、水源不足的两季田、望天田、旱地等,也适合以杂粮为主食的山区、深丘区的中低山河谷旱地等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 ,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 ,产量提高 ,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栽培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8.
清远地区晚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3年清远地区晚稻田甲烷(CH4)排放的实验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晚稻田生长期间CH4排放的变化规律,对影响排放的相关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稻田CH4排放的变化规律基本为3峰型,整个生长期间平均排放通量为6.09 mg.m-2.h-1。不同稻种之间的CH4排放通量差别不是很大,种植的2个水稻品种"金优99"和"七丝尖"相差1.08 mg.m-2.h-1。水位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CH4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匡昭敏  温福光 《广西气象》1997,18(4):44-47,50
研究旱育稀植育秧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水稻衣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田间小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旱育秧增温保温效应更显著,旱育秧的生理性状明显优于水育秧,其抗寒性,抗旱性,抗逆性均比水育秧强,插后有很强的暴发力,同时根据本试验所得的资料,对旱育秧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建立了其动态生长模拟模式,经检验,其模拟效果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为农服务工作 ,由汪宝山、张长富、汪鸿等人编写的《杂交中稻栽培———新技术、新品种介绍 (四川稻区 )》一书 ,自去年底发行以来 ,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好评。本书分两篇九章 2 9节共 12万字。第一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旱育秧、抛秧、再生稻、地膜稻、直播稻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稻栽培的新方法 ,其内容包括每种栽培方法的优点与特征、配套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第六章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广泛推广的超高产“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第七章科技动态 ,第八章品种类型与质量 ;第九章优良品种 (组合 ) ,介绍了目前在四川、重庆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