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洛市矿区煤核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特征邱明(江西省萍乡市计划委员会,萍乡337002)关键词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特征洛市矿区的大地构造位于萍乐拗陷带中部,为一缓波状复式向斜。晚三叠世安源组含煤建造不整合于元古界板溪群之上。安源组分为五段,是一套海...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组:上部门口山组与下部安源组。安源组以萍乡安源、乐平涌山桥两地剖面中发育、含煤性、动植物化石组合最为特征。由于上述两地上覆门口山组缺失,因此给两组的地层界限以及接触关系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我们认为,江西新余县自河下至水北一带,为赣西门口山组发育较为典型的地区。在新余花鼓山,门口山组与安源组构成连续出露的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丰城姜坪矿区安源组紫家冲、三家冲煤系地层及其主要煤层、煤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沉积环境、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姜坪矿区发现新的煤炭资源的实例可指导江西今后周边"老地层"下找煤。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煤田基础地质工作中,有基础地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部分地段早侏罗世地层与安源组、长兴组与茅口组时代需要重新核实;一些近期发现的构造控煤区有待验证;少数区段煤层对比存在问题应改正;一结区段的含煤性有必要重新认识。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地质勘查工作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5.
湖南官山冲煤矿主采三叠系安源组5、6、7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根据采动过程采深采厚比、最大地表移动、变形、倾斜极值的计算分析认为,5、6.7煤层联合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754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241mm,矿区范围内地面变形较强烈,地面塌陷、地裂缝的数量及规模较大,下山方向地表变形比上山方向明显;但随着开采水平向深部延伸,地面变形逐渐减弱,对地面建筑物破坏等级将逐渐降低.利用”大井”法圈出疏排水影响范围,运用地下水均衡理论和补偿理论证明由于周期性的排泄和恢复,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扰动不大,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失衡,对周边水资源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江西萍乡矿区控煤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西德  杨荣丰等 《湖南地质》2001,20(3):168-170,184
萍乡矿区位于萍乐坳陷带的西端,上三叠统安源组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成煤前的构造决定了沉积盆地的范围;可采煤层的赋存与同沉积构造密切相关,主要赋存于沉降幅度较大的同沉积向斜中及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沉积后构造对煤层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覆构造对煤层的破坏和保存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赣西(萍乡至丰城一带)的煤田构造研究工作是在一九七三年湘东(醴陵至浏阳)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作区内的地层系统、主要构造以及野外观察地点的位置如图1,2所示。区内的两个主要的含煤岩系是晚二迭世龙谭组与晚三迭世安源组。岩浆活运以燕山期为主,常见有花岗岩与辉绿岩侵入上古生界和安源煤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西南鄱阳盆地区域深部构造特征,以及乐平组、小江边组、安源组等主要页岩气层系泥页岩空间展布、岩性等特征,开展了4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断面视电阻率、阻抗相位分析及二维连续介质反演,结合研究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基本查明了剖面上主要断裂的位置、性质及发育特征,大致圈定了区内主要地质层系(电性层)的空间展布。研究表明: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乐平组底界埋深整体与盆地情况比较接近,东部盆地边缘埋深较浅,西部越靠近盆地中心埋深越深。  相似文献   

9.
江西梓山组含煤建造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下石炭统含煤地层,统称“梓山煤系”,在全省范围内分布较广,但以往一般认为:梓山煤系沉积变化大,含煤性差,工业价值不大。所以,一直很少进行研究。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对梓山煤系的普查和勘探工作大大加强。实践证明:该煤系虽然沉积变化大,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寻,虽然含煤性不如晚二迭世龙潭组和晚三迭世安源组,但在一些地区仍有一定的工业价值,特别是对江西省许多缺煤的地、县,查明梓山煤系的资源情况,对落实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指示,促进当地工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鄱阳坳陷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鄱阳坳陷为一“上张下压”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存在海相—海陆过渡相的上二叠统茅口组和龙潭组以及上三叠统安源组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随上覆白垩纪—古近纪区域盖层厚度成正比增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不存在Ro值“上低下高”的跳跃式变化,白垩系沉积期末,二叠系、上三叠统烃源岩达到了地质历史上的最大埋藏深度,表明晚期叠置的白垩纪—古近纪伸展沉积盖层是导致这些烃源岩达到现今热演化程度并出现晚期生烃的根本原因。中燕山期不整合面附近存在活跃的油气显示,这些原油从地化特征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产自LT1井周家店组底部的原油是由龙潭组树皮煤(Ⅱ型干酪根)形成的典型煤成油,且以轻质油为主,未遭受过地表水氧化与生物降解改造,从而证明中燕山期以后确实存在海相烃源岩的晚期生烃。盆地模拟分析表明,坳陷内海相烃源岩晚期生烃现象普遍,生烃强度可达油(150~280)×104t/km2,气(35.5~52.4)×108m3/km2,预示着该叠合盆地晚期成藏具备烃源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斑岩矿床     
二十世纪初首次划分出来的斑岩型铜矿床,在铜和钼的探明储量和产量方面都居首要地位.近年来,加拿大地质学家A.Sutherland和R.Cathro等,把与斑岩侵入体有关的、具有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构造的钼矿床、钨矿床和钼钨矿床,都划归斑岩型矿床.J.Woodcock和V.Hollister描述了北美科迪勒拉的斑岩钼矿床.R.Sillitoe、C.Halls和I.Grant把玻利维亚的许多锡矿床也当作斑岩型矿床.J.Sarcia等在铀矿床中也划分出了斑岩型矿床.分析苏联和其他国家的钼、钨、锡、铀、金和银矿床资料表明,其不少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所固有的特征.这些矿床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地质构造、矿化特征、含矿  相似文献   

12.
邱雅惠  刘健  刘斌  宁亮  严蜜 《第四纪研究》2019,39(4):1055-1067
全新世冷事件期间的气候格局及其成因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基于通用气候系统模式开展的TraCE-21ka气候模拟试验资料,在定义和提取典型冷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强迫试验模拟的全新世北半球多次冷事件的规模及冷事件发生时温度与降水的空间特征,并结合全强迫试验中使用的4个外强迫序列(淡水注入、轨道强迫、大气温室气体、大陆冰盖)及其对应的单因子敏感性试验,初步探讨了部分典型冷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 TraCE-21ka模拟的冷事件年份与重建/集成序列的冷事件年份对应较好,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全新世北半球的冷事件;全新世期间,北半球共发生了 10 次典型冷事件( 9. 7 ka B. P.、 8. 3 ka B. P.、 7. 3 ka B. P.、6. 2 ka B. P.、 5. 2 ka B. P.、 4. 2 ka B. P.、 3. 4 ka B. P.、 2. 1 ka B. P.、 1. 0 ka B. P.和 0. 2 ka B. P.);每次冷事件发生时,北半球大范围降温和变干,温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差异,中高纬地区降温最显著,低纬10°N附近降水减少最显著;在 8. 3 ka B. P.、 7. 3 ka B. P.、 6. 2 ka B. P.、 5. 2 ka B. P.、 4. 2 ka B. P.、 3. 4 ka B. P.、 2. 1 ka B. P.和1. 0 ka B. P.共8次冷事件中,北半球温度和降水的空间变化较为相似,北大西洋经圈翻转流(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 AMOC)变弱导致了冷事件,格陵兰岛南部的北大西洋海域降温和变干尤为显著;9. 7 ka B. P.和3. 4 ka B. P.的冷事件可能与轨道强迫有关,淡水注入造成了8. 3 ka B. P.和7. 3 ka B. P.的冷事件, 0. 2 ka B. P.冷事件可能与大气温室气体波动有关.地球系统内部变率对于冷事件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天山志留系、石炭系和东昆仑—西秦岭三叠系浊积岩系中,发现和系统描述遗迹化石23类,它们是:Acanthorhapheisp. (?)、Arthrophycus isp.、Aulichnites parkerensis、Chondrites isp.、C. intricatus、C. targionii、Cochlichnus anguieus、coprolite、Dendrotichnium haentzscheli. Helminthopsis isp.. Helminthopsis abeli. H. hieroglyphica. H. cf. Irregularis、Imbrichnus isp.、Kunlunichnus qinghaiensis、Laevicyclus rotaeformis、Lophoctenium tianshanensis、Megagrapton isp.、Micatuba verso?、Muensteriaisp.、Neonereites. Palaeophycus和Zoophycos caudagalli,其中新种两个(青海昆仑迹Kunlunichnus qinghaiensis,天山发梳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江口北支XL1、XL2和CY孔有孔虫组合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和环境磁学特征,探讨了长江口北支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演变特点.揭示了长江口北支各沉积相所对应的有孔虫组合,即潮流沙脊以E. naraensis、E. magellanicum和F. decorus组合为主;潮汐水道以A. convexidorsa、E. naraensis、E. magellanicum 和A. beccarii vars.组合为主;潮滩有孔虫组合则以A. beccarii vars.、E. magellanicum、E. naraensis和滨海沼泽特征种T. inflata及J. macrescens组合为主;河口沙坝则以A.beccarii vars.、E.naraensis等组合为主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岩石圈的研究是八十年代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欧洲地球科学家对此十分重视,打破学科和地域界线进行综合研究.1.岩石圈结构的研究.地表观察和地球物理、超深钻相结合,对莫霍面的位置和性质、康氏面是否存在、上地壳结构等问题进行探讨.2.岩石圈的动力学.从构造地震、热流和岩浆活动、盆地和地形等三方面提供了由深而浅的岩石圈动力信息,发现三者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3.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从地缝合线的性质和作用、蛇绿岩套的特征及磨拉石盆地发育诸方面来探讨波罗的地质、加里东造山带、海面造山带和阿尔卑斯——地中海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4.大洋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主要阐述大西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共举行了有关矿物学内容的专题学术讨论会11个,即1.应用矿物学——从显微到宏观的Fe和Mn生物成矿作用;2.矿物谱和热力学:3.流体包裹体;4.矿物物理;5.高压矿物学;6.同步辐射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7.矿物反应动力学;8.矿物微结构:9.矿物学;10.碱性岩和碳酸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11.陨石、小行星、慧星和宇宙尘.现对其中几个进展较快、水平较高的专题讨论作一简要介绍.一、同步辐射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由于具有高强度、宽的能量范围和极佳的准直性,同步辐射(SR)在许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POLLEN-BASED RECONSTRUCTION OF VEGETATION IN XINJIANG DURING THE HOLOCE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我国干旱的新疆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全球植物功能型分类系统(PFTS)、生物群区化定量技术(Biomisation)和600个地层孢粉样品,重建全新世14个时段的生物群区.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集的地层孢粉原始记录进行收集、归并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孢粉类群、样品百分比数据、测年记录和与地理坐标有关的信息等),同时利用Digitizer图像数字化软件恢复少数已发表的孢粉学文献的孢粉图式,获得建立孢粉数据库需要的相关数据信息,最终建立起新疆全新世孢粉数据库,共获取29个地层孢粉样点的600个样品,设计了54种新疆植物功能型和13种新疆生物群区类型.共重建出7种生物群区类型:荒漠草原(DEST)、灌木荒漠(DSDE)、平原草甸(PLME)、草原(STEP)、针阔混合林(NBMX)、山地草甸(MOME)和常绿针叶林(EVNF).从重建结果看,整个全新世,新疆平原地区一直处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控制之下,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为主,在相对湿润时期,如1000aB.P.,1500aB.P.,2500aB.P.,5000aB.P.,6000aB.P.和10000aB.P.等时段,植被多以荒漠草原或草原类型出现;在更加干旱时期,如500aB.P.,2000aB.P.,3000aB.P.,4000aB.P.,7000aB.P.,8000aB.P.,9000aB.P.和11000aB.P.等时段,植被多以荒漠类型出现.新疆的山地植被随气候波动及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森林界线上下移动.在冷期(1000aB.P.,1500aB.P.,2500aB.P.,5000aB.P.,6000aB.P.和10000aB.P.),由于山地冰川扩大,气温降低,森林线下移,而海拔太低处又缺乏森林生长的足够湿度,因此森林带变窄,原来森林带的一部分被寒冷类型的草原代替;在暖期(500aB.P.,2000aB.P.,3000aB.P.,4000aB.P.,7000aB.P.,8000aB.P.,9000aB.P.和11000aB.P.),气温升高,森林线上移,森林扩展.植被对应于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是在平原区,尤其是以荒漠、荒漠草原以及草原的演替更为明显.在平原区荒漠广泛发育的干旱期,如500aB.P.,2000aB.P.,3000aB.P.,4000aB.P.,7000aB.P.,8000aB.P.,9000aB.P.和11000aB.P.等时段基本上气候相对温暖;在平原区荒漠草原和草原广泛发育的相对湿润期,如1000aB.P.,1500aB.P.,2500aB.P.,5000aB.P.,6000aB.P.和10000aB.P.等时段,则基本上处于相对较冷的气候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应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邀请,澳大利亚Varain Techtron原子吸收光谱技术交流活动,1979年4月14~22日在广西桂林市进行.澳方出席的有公司经理、化学家C.B.Nu11ins博士,销售部经理R.W.Marks,化学家K.G.Brodie和工程师A.W.Choo先生共四人;我方出席的代表有中国科学院、冶金工业部、石油部、化工部、国家地质总局等系统的研究院(所)和工厂共17个单位25人.这次活动在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冶金部地质司和桂林市外事办直接领导下,由冶金部地质研究所主持.技术交流活动以座谈、试验和讨论三种方式进行.澳方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在澳国的发展情况,着重谈了火焰与非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实用技术、高精度分  相似文献   

19.
古冻土存在的依据和判别标志主要是古冻土遗迹(深埋藏多年冻土层、古冻土上限、融化夹层、厚层地下冰)和古冰缘现象(古冻胀丘、古融冻褶皱、砂楔、土楔、冰楔假型、风成沙丘、黄土层、厚层泥炭和腐殖质层等)。文章结合大量的测年数据,利用古代和现代冻土以及冰缘现象的时空分布差异综合分析对比,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划分为6个较明显的时段:早全新世的气候剧变期(10800aB.P.至8500~7000aB.P.)、中全新世大暖期(8500~7000aB.P.至4000~3000aB.P.)、晚全新世寒冷期(4000~3000aB.P.至1000aB.P.)、晚全新世温暖期(1000aB.P.至500aB.P.)、全新世末小冰期(500aB.P.至100aB.P.)及近代升温期(100aB.P.至今);同时,概述了各时段高原冻土的发育条件、分布范围及总面积,和当时高原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西南岸古黄河三角洲全新世地层层序和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湾西南岸6个钻透全新统的钻孔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年代测定,利用160个粒度和94个微体古生物样品共同确定沉积相,并利用22个泥炭的常规14C年代,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划分了全新世地层层序,恢复了演化过程.渤海湾西南岸全新世黄河三角洲地层主要包括海侵层序、高海面层序和加积层序,海侵层序包括滨海沼泽、滨海砂坝和下切河谷,时代为8.5ka B.P.至全新世底界;高海面层序下段西部为滨海湖沼和积水洼地等滨海相,东部为潮成沙脊、前三角洲和潮下带等海相,时代为7.6~8.5kaB.P.;高海面层序上段西部为河间洼地、沼泽和分支河道等泛滥平原相,东部为河口砂坝、潮间带和潮成沙脊,时代为3.0~7.1ka B.P.;加积层序主要为分支河道、决口扇和河间洼地等沉积相,时代为3.0ka B.P.至今.渤海湾西南岸在9.0ka B.P.开始受海水影响,形成滨海湖沼;7.1~7.6ka B.P.达到最大海侵,位于旧城和盐山之间;海岸线于5.6ka B.P.时位于黄骅苗庄贝壳堤一带,于3.0ka B.P.时位于YS4和NP3孔之间,于2.0ka B.P.时形成现今岸线.古黄河于8.5~9.0ka B.P.时经YS3孔和NP1孔入海;于7.6~8.5ka B.P.时经YS4和NP3孔入海,于1.9~2.6kaB.P.时经YS7和NP1孔入海.5.6~7.1ka B.P.时期,研究区为当时古黄河三角洲的侧翼,形成河口砂坝,废弃之后形成潮成沙脊和苗庄贝壳堤.1.9ka B.P.至今,黄河在研究区外侧入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