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口山”这个地名,指的是新余县马洪公社图山村门口的山。“门口山组”一名,李英鉴等(1959)在创名时,对于地层剖面未作详细分层描述,动植物化石采集颇少,因而未能建立起一个较为确切的地层概念。本文赋予门口山组地层以新的概念,即是:不整合于上三迭统安源组含煤地层之上的,以产植物化石膜蕨型锥叶蕨Coniopterisof.hymenophylloides及瓣鳃类动物化石简单礼陵蛤Lilingella simplex为特征的一套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的地层,上覆为白垩系(K)红色岩层与其呈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密山地区晚古生代煤系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龙江东部密山地区上石炭统珍子山组和下二叠统塔头河组均发育可采煤层,珍子山组含煤性较好,为主要含煤地层。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文章叙述了珍子山组和塔头河组的代表性剖面,讨论了它们的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时代。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新余梅山矿区(南区)含煤岩系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含多个含煤段,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D8、D9两个煤组,煤组结构十分复杂,煤组判层与对比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井田煤岩层的物性以及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煤组划分与对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下侏罗统造上组,门口山组在江西,湖南、粤北、粤东、桂东北区广泛分布(表1)。造上组是我所湘赣中生代含煤地层课题组1976年创建的,为一套夹薄煤层的碎屑岩沉积。门口山组为湘赣会战指挥部1968年创立的。近十年来,湖南、江西、广东等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其所属队,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地质局区测队,广西自治区煤炭局150队以及武汉地质学院,湖北省地质研究所,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研究所三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对造上组和门口山组作了不少工作。但是,对造上组、门口山组所含的双壳纲(瓣鳃类)化石,兄弟单位间人为的产生了同物异  相似文献   

5.
所述山南井田位于江西省新余县城北约17公里处,走向长5公里,倾向长0.8公里。我公司二二四队在对该井田进行普查勘探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上三迭统安源组沉积变化大,煤层极不稳定。为了查明井田内安源组地层的含煤特征,探索富煤带的展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外围普查找煤工作时得以合理地选择有利块段,我们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从古构造分析入手,对富煤带的赋存规律做了一些综合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煤田地质填图、实测剖面测量、槽探等勘查手段,对文山丘北地区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区内构造从属于文山巨型旋钮构造,主要发育庄科一密纳复式背斜及尼尼白一笼陶向斜,上二叠统为主要含煤地层,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在调查区西南部发育龙潭组,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吴家坪组,龙潭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厚度较小,厚度变化较大,为高灰、高硫、低热值的贫煤。  相似文献   

7.
刘庆民 《地质论评》1965,23(2):122-125
一、引言本文所指的江西中部,其地理范围从东到西包括丰城、高安、上高、新余、分宜、万载等地区,约居东经114°20′—116°,北纬27°30′—29°(图1)。这一带晚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但以丰城一带发育最为完整,一般正常剖面包括乐平组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8.
兴凯湖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发育古近系虎林组和新近系富锦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根据研究区内的岩性岩相变化,将区内含煤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其中层序Sq1相当于古近系虎林组,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Sq2相当于新近系富锦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纪主要聚煤环境为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沼泽,新近纪聚煤环境为低位和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淤浅沼泽和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沼泽。  相似文献   

9.
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与赋煤有关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珍子山组含煤段沉积厚度比较稳定,含煤性较好,受后期构造破坏较轻,是较好的赋煤区.该研究为密山地区进一步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其胜  卢宗盛 《地层学杂志》1998,22(1):65-72,T001
上饶县清水乡林山组、罗坳组剖面出露完好、化石丰富、顶底齐全、地层连续,是赣东北新发现的一条下中侏罗统最佳剖面,有13个化石层位,划分成7个岩性段。野外进行了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古气候特征资料搜集,室内进行了植物、双壳与叶肢介化石详细鉴定,确认1—5段含Ptilo-phylum-Coniopteris植物组合、Pseudocardinia-Tutuela双壳组合的含煤地层为林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6—7段含自流井真叶肢介动物群的杂色砂页岩为罗坳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榆(林)横(山)煤田位于陕甘宁盆地北部,面积约8000km2,其地层发育与盆地内部基本一致。在煤田南部的无定河剖面,由老至新依次有上三叠统瓦窑堡组,下侏罗统富县组,中侏罗统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等。延安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12.
江西新余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鹦鹉螺化石刘继钦(江西煤田地质局二二四队分宜336600)江西新余花鼓山矿区门口山向斜由下侏罗统至上三叠统地层组成。我们在该向斜找煤勘探时,有部分钻孔穿过该地层,在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连续沉积的这段海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  相似文献   

13.
太原西山系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区内广泛发育着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总厚度约180m。煤层主要集中在太原组和山西组,共有1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约8~9层。含煤地层中岩石主要以碎屑岩为主,泥岩和灰岩次之。   相似文献   

14.
江西萍乐坳陷晚三叠世安源组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组煤储量丰富,产量占全省的一半,近期完成的煤田预测认为很有前景.在多年普查勘探的基础上,通过近2年多的研究,对安源组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剖面沉积类型和特征、盆地性质和海泛来源、构造和古地理背景等总结下.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上二叠统包括龙潭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其中龙潭组和吴家坪组为同期异相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及含煤特征分析,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相含煤地层,形成于海湾(潟湖)—潮坪沉积体系,长兴组主要为浅海碳酸盐沉积。通过区内钻井剖面及露头剖面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2个层序均反映出海侵自东向西的脉动推进、东深西浅的格局,从而产生各种沉积体系在垂向上和平面展布上的规律分布。层序1煤层分布范围较广,基本覆盖全区。低位体系域一般不含煤层;海侵体系域发育主要煤层C25及C23,其中C25位于含煤地层的底部,分布范围广,其顶、底板均跨越不同沉积相区,具有幕式成煤模式的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主要煤层C18+19,主要分布在重庆天府姚家岩以南至贵州习水,煤层分布稳定。层序2煤层很少,主要为海侵体系域早期发育的C16煤层,煤层分布稳定;高位体系域几乎全部为碳酸盐台地相,不含煤层。海平面的升降打破了原有的沉积环境,而形成新的沉积环境,是控制含煤沉积旋回及聚煤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宝立根陶海一带,在新生界之下赋存有含煤地层。前人将其确定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并以不整合关系置于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之上。本文利用最新钻探和地震资料,从孢粉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含煤地层岩性和地震剖面波组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这套含煤地层位于张家口组之下,层位与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的红旗组、万宝组,二连地区的阿拉坦合力群以及冀北的下花园组相当,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7.
江西新余龙潭组官山段发现早二叠世(竹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皇化矿区位于江西新余县城北19公里,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剖面与丰城、乐平一带相似,即龙潭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及王潘里段,厚458米。官山段上部以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偶见石灰岩夹层。老山下亚段以粉砂岩为主夹煤三层,上部为泥灰岩,产Edriosteges等腕足类,中亚段为灰黑色泥岩,产Anderssonceras等菊石,上亚段为粉砂岩夹细砂岩,产Konglingites等。狮子山段以细砂  相似文献   

18.
柳树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穆棱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5种岩相、11种岩相类型,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11种沉积相和多种沉积类型。黑龙江东部地区早白垩世共识别出六个层序界面,五个三级层序。柳树盆地主要发育层序S4和层序S5。主要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淤积沼泽,主要发育在湖浸体系域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朱小三  钱荣毅  王永  董进  迟振卿  姚培毅 《地质学报》2015,89(12):2236-2249
查明泥河湾盆地新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序列及基底的分布与赋存形态是研究泥河湾盆地形成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泥河湾盆地桑干河与壶流河交接处附近采集了四条测线的反射地震数据,通过对精细处理后的地震剖面进行详细分析,在剖面上厘定了三个具有明显强反射标志的地层,即古近系的玄武岩、侏罗系上统的含煤地层和侏罗系下统的含煤地层;其中,新近系沉积层与古近系玄武岩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为0.3~0.6s,深度范围为300~500m,而第四系泥河湾组底界由南西到北东逐渐加深,其界面深度为200~300m;侏罗系上统含煤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在0.8s上下波动,其深度约为1200m,探测出侏罗系上统顶界面的深度范围为800~1100m;侏罗系下统含煤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为1.0~1.4s,深度范围为1800~2000m,由此推测出中生界侏罗系与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分界线的深度为2000m左右;根据地震反射波阻抗差别推测出新元古界和太古界地层的分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时间约为2.5s,其深度为4000m左右。本研究通过四条反射地震测线的数据基本上查明了泥河湾盆地位于探测区处第四系泥河湾组底界面的深度分布范围及起伏形态、侏罗系上统顶界面和下统底界面的大致埋深,为查明泥河湾盆地新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序列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赣西(萍乡至丰城一带)的煤田构造研究工作是在一九七三年湘东(醴陵至浏阳)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作区内的地层系统、主要构造以及野外观察地点的位置如图1,2所示。区内的两个主要的含煤岩系是晚二迭世龙谭组与晚三迭世安源组。岩浆活运以燕山期为主,常见有花岗岩与辉绿岩侵入上古生界和安源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