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麦粒灸治疗。比较 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MTL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FD的临床疗效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MTL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痛、胃胀、纳差、嗳气、大便不畅)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各项证候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5.71%(2/35),对照组为11.43%(4/3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颇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阳化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虚气滞型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通阳化气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阳化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F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术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气阴两虚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予芪术增液汤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28 d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排便评分(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中医证候(气短乏力、神疲懒言、口干少津、头晕耳鸣)积分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对照组为71.43%(25/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各项指标评分、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2.50%(4/32),对照组为36.00%(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STC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最终2组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2组Hp清除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Hp根除率观察组为85.29%(29/34),对照组为76.47%(26/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33/34),对照组为88.24%(3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嗳气、上腹痛、纳差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服药临床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及附件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虽对Hp根除效果不明显,但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Hp根除情况、中医证候评分(胃脘隐痛、胃脘胀满、乏力、纳呆、气短、大便稀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4%(2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根除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为20.00%(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腹泻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病种将110 例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 例)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4 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2组患者若伴有器质性疾病或症状较重者则予以对症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躯体症状群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49/56),对照组为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主症(反酸烧心、胃胀)评分、中医次症评分、躯体症状群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口疮评分及对照组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犀地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 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 例(脱落3 例)予以内服犀地凉血方治疗,对照组58 例(脱落4 例)予以消银颗粒冲服,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5.87%(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犀地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清幽方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 例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幽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Hp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综合疗效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5.00%(34/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90.00%(3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Hp复发率治疗组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欲呕3 例,胃脘灼痛1 例,口腔异味1 例。结论:健脾清幽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提高Hp根除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提高,CEA和CAl99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消积法拟定的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气虚血瘀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 例。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胃复春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00%(19/25),对照组为40.00%(1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25/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CAG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蓉排毒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9例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芪蓉排毒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生脉增液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时间延长等临床症状评分以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蓉排毒汤可明显改善老年人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多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葶桑健脾祛饮方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治疗中度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 例中度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给予顺铂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葶桑健脾祛饮方。2组均治疗3周,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KPS)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25/28),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葶桑健脾祛饮方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可有效缓解中度恶性胸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