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山区跨省境53个县(市),土地面积9455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4%;耕地面积151.3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2.6%;农业人口1200多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4;山区的木材、粮食、油料、干鲜果以及蚕桑、药材等,都占全省较大比重。开发利用好山区土地资源,对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等有深刻影响。 一、河北山区土地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河北山地基本上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全境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及石灰岩等组成。海拔多在2000m以下,中、高山占山区总面积的46%,相对高度多在500—800m,坡度20—40°;低山丘陵占36%,低山浑圆,河谷宽阔,丘陵区黄土普遍分布,切割  相似文献   

2.
一 豫南丘陵山区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北缘,是河南唯一湿润亚热带山区。它包括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区的14个县(市)。总土地面积26077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总面积的15.6%。区内丘陵山地面积1968.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4%,岗地面积828.65万亩,占21.2%,平原面积951.09万亩,占24.3%,水面163.13万亩,占4.1%。本区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丘陵山区,因而对土地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3.
山区约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3。做好山区的农业信贷工作,对改变山区贫困面貌,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笔者对四川北部达县地区的调查,辖属13个县、市、工农区中,共有通江、南江、巴中、万源、宣汉等七个贫困山区县(含一个工农区),这些县人口,耕地,幅员分别占全地区的48.0%,49.6%和67.2%,但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地区的43.1%,其中工业产值仅占全地区的28.9%,乡镇企业产值仅占全地区的37.3%,财政收入仅占全  相似文献   

4.
一、土壤侵蚀 1、土壤侵蚀现状 河南土壤侵蚀类型有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其中以水蚀为主。通过卫片目视解译,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6546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主要分布在郑州以西沿黄河的黄土区;淮河以北的洪汝河、沙颍河等上游花岗岩、片麻岩等山丘区;淮南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区;豫北太行山区的石灰岩陡坡开荒地带等。全省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的较险型以上面积为500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的安山岩、石英岩、石灰岩等薄层土的低山丘陵区和淮河以南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的石质山区、土石山区等。  相似文献   

5.
依靠科技扶贫 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663.6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9.13%,全国有1564个县分布在山区,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乡村人口占全国乡村人口的64%。在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信息闭塞,群众的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贫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人们的  相似文献   

6.
1949年以来,河南山地丘陵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但时速时缓,而且在有些阶段还遭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全省山地丘陵区共达7.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4.3%。查清该区的资源开发动态,总结开发经验,不仅可为制订合理开发与保护山区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制订全省农业资源开发方针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河北省山区技术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北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河北省浅山丘陵区农业综合发展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1990年11月28—29日在石家庄市举行。河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胡俊仁副主任到会讲话。来自省、地、市、县各级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部门4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山区开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宏观战略和微观开发、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学术经验交流。大会有五个特点:1)面向经济建设,抓住山区开发,主题明确;2)学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互相结合;3)建设山区的热情高,交流讨论的内容广泛;4)增强了学术活动意识,扩大了地理学会组织的力量;5)热心山区建设的青年力量在崛起。  相似文献   

8.
皖南山区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的广大山地丘陵区,包括15个县,屯溪与黄山(含太平县)两市。土地面积30705平方公里(460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2.2%。本区林业和茶叶,油茶、油桐、蚕桑、乌桕及生漆等在省内(有的在国内)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特点和问题 开发武陵山区,首先必须搞清其特点和问题,科学地认识武陵山区。根据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1.山多坡陡,红岩广布,水土流失严重。湖南省武陵山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和石门、慈利、桃源、怀化、沅陵、泸溪、麻阳、芷江、新晃9个县(市)范围,面积4826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2.8%。一是山多坡陡,地势起伏变化大。本区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山峦连绵。山原山地面积占70.6%,平岗面积仅占11.6%。坡度大于20°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壤丘陵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河谷资源开发模式,限制了丘陵山区区特圾农业自然资源全面有效地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农业的邮路不能仅立是河谷耕地,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占总面积70%以上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实行一丘多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实现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的持续 。  相似文献   

11.
《山地学报》2001,19(1):8-8
我国山区(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5%以上,耕地占53%,县(市)占71%,人口占55%,全国约70%的人口生计依赖山区的资源。我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90%以上的国境线位于山区。山区提供了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孕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低,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较平原地区和大中城市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相似文献   

12.
浏阳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属幕阜、连云山丘区。全县山丘面积390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7.9%。 浏阳县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多种经营和立体农业的发展。 境内有连云、大围、九岭等山峰50多座,连云山脉呈北东-南西向,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构成一道天然屏障,这对冬季北来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对春季东移气旋和西南湿暖气流起滞留作用。 展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农业区年平均气温16.7—17.6℃,水热丰沛,无霜期235—293天,≥10℃积温值5000—5350℃,年平均日照1469—1850小时,年降雨量1457—2247毫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富硒地区富硒农副业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硒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缺硒地区占43%,严重缺硒地区占29%。硒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缺硒和高浓度的硒均会引起机体的异常。目前,我国富硒农业发展较好的省市有江西省丰城市、湖南桃园县和新田县、湖北省恩施县、福建寿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安康市和紫阳县等。生产富硒农副产品有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和肉类等。  相似文献   

14.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段。其中,山区有6个乡、57个村。山区幅员面积976.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65.6%。山区人口529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8%。 1978年以来,大邑县据据农业区划为基础,初步弄清了山区农业发展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现状及其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总产占全国的7.7%,棉花总产占全国的3.4%,苹果总产占全国的40.6%。尽管粮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然而,黄河流域的农业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流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生产水平低、农业结构单一、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该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据预测,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2000~2020年本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将为3.9%,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下降11.0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上升1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宁夏南部山区(简称宁南山区,下同)属黄土高原北部、黄河以南干旱半干旱山区的一部分。六盘山及其北支构成本区地貌上的主体,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清水河谷地由南向北贯穿本区,自古为关中腹地通往“塞外”的交通孔道和战略要地。 宁南山区在行政上包括固原地区全部、同心和盐池两个县、中卫的香山、中宁和灵武两县的山区,总共涉及10个县134个公社,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占宁夏区总面积的74.2%。1980年人口156万,占宁夏区总人口的46.4%。本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回民聚居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也是国家重点支援救济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紫色土耕地面积406.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6.5%,属全省农业生产的主体区域。四川紫色土普遍退化。退化分为物理性(含构造性)、化学性、营养性三类。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了四川(主要为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的程度和状况。同时又建立了退化紫色土的分区原则,将四川紫色土退化分布区域划分为6个退化亚区,10个退化小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全国273个重点扶贫县中,约有2/3分布于山区。掌握山区自然资源质量、数量,并选择其优势资源进行优化开发,是实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拟通过对山区资源优势及优化开发的研究,探索山区经济开发的途迳。  相似文献   

19.
天目山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主体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临安、余杭、安吉、长兴、德清等县境内。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安徽广德、宁国等县境,向东北伸至太湖之滨。山体呈西南——东北方向,延绵200—300公里的中山山地。主峰龙王山、东西天目山海拔1580m左右,最高峰位于天目山主体西端的清凉峰,海拔1787.4m,为东南沿海地区较高的一座山峰。 安吉县地处天目山北麓,三面环山。全县面积188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74.7%。人口40.9万人,农业人口占89.7%,人口密度217人/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县。本县濒临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地区、山地开发历史悠久,特定的山区自然资源生产了大量毛竹、茶叶、木材等农副产品。但长期以来,由于水土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山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水土流失日益加重,不仅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而且通过山地的下游效应,影响了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笔者依据天目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产潜力,全面分析了山区开发利用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山地丘陵的合理利用方向和途径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区是湖南省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山区,也是一个土家、苗、汉聚居的地区。解放以后,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种种原因,目前山区人民生产生活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不够合理,生态失凋现象严重。近来,大家对武陵山区极为关注。为了探索开发、治理武陵山区问题,下面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