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指陕北、渭北高原和关中东部。其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且变率大,大风、冰雹频繁,低温、霜冻危害严重等等。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是气候的改造。使之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变化。通过调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西部,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温差大,雨量偏小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经常遭受干旱的威胁,有“十年九旱”之说,水资源的贫乏成为本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由于近几年工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3.
飞播造林工作如同农业生产一样,要适时,这是提高造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时”是指“天时”,即气象条件。本文从分析天水飞播区的气候特点入手,进而分析了飞播期的选择,以及气象服务所采  相似文献   

4.
适应气候规律安排作物布局姚腾龙蒲永义(天水市气象局天水741000)天水市属旱作农业区,水分是作物生存和生长的基本因子。本文通过农业气候分析,掌握气候变化与农业的关系,扬长避短,安排作物布局,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气象依据。1降水量与粮食作物的基本规律1...  相似文献   

5.
陕北南部丘陵沟壑区及渭北早原地区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在我省陕北长城沿线以南,秦岭和关中平原以北,渭北早原与陕北南部中间间隔着北山,东邻黄河,西部是子午岭和关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个地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比较好,气候比较温和,冷暖干湿四季比较分明,水热同季,雨季比较短,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多以阵性和暴雨形式出现。这些是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6.
根据辉腾锡勒山脉是乌盟前山和后山的气候分界线的特点 ,选取前山地区的集宁国家站和后山地区的四子王国家站为代表 ,对上述两站 1970~ 2 0 0 0年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记录进行统计和归纳分析 ,找出乌盟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大中尺度的环流、天气形势模式。  相似文献   

7.
玉林地区1992年前汛期(4—6月)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正常,降雨量分布不均,雨日略偏多,日照时数偏少。汛期前期气候偏差,后期转好,对农业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8.
气候过渡带温度变化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南北变动对淮河流域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52~2001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变化和淮河流域降水与旱涝的关系,发现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即气候分界线北移夏季降水减少、气候偏旱;气候分界线南移则夏季降水增加、气候偏涝。气候分界线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这一对应关系反映了春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对淮河流域夏季和梅雨降水有重要影响,即春季(特别是3月下旬)冷空气南下活动较强年份的夏季降水可能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9.
前言农业生产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在这个“露天工厂”里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极大,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的采用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气候条件有关。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和降低成本,本文试从农业气候条件分析风翔县这个半干早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7,13(4):41-42
1986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年内,各大洲部分地区虽有不同程度的早、涝、低温、热浪和气旋风暴等自然灾害,但全球无明显的大范围气候异常,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一般较好,许多地区谷物产量又有增长。世界粮农组织预测,1986年亚洲的粮食产量将达78700万吨,比1985年增产4%。非洲萨赫勒地区1986年干旱又有所缓和,农业生产也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农业气候区划的目的,是为了摸清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气候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地区差异,便于生产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和克服不利的气候因素,夺取农业丰收。本区划围绕双季稻为主的一年三熟制和发展橡胶等热作的农业气候问题,进行划区与评述,为地、县两级领导机关指挥农业生产和制订长期的农业生产规划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近3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温度、降水、蒸发、冻土等气象要素分析得出:该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气候特征的主要表征之一。不同的湿润程度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的景观带。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往往有相应的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和灌溉水利设施等等。因此揭示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对掌握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科学的发展大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对浙江的干湿状况作一初步探讨。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该地区水分的收支结果。从气候学的角度考虑,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1900年道古恰耶夫就提出用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值来分析地区干湿状况的观念。以后不少学者都用这个比值来作为表征某一地区干湿状况的量数,  相似文献   

14.
秦岭山横贯我省南部地区,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分界线,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蕴藏着大量矿藏和生物资源,是我省林、付特产生产基地之一。秦岭山区气候多样,变幻莫测,为了摸清其光、热、水气候资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按自然规律规划农、林、付特产对秦岭山区组织一次农业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近3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温度、降水、蒸发、冻土等气象要素分析得出:该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与高效农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良明 《黑龙江气象》1997,(4):26-27,31
针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及现状,根据温,光,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有利主不和条件,从气候角度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要素,既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收成的丰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某项农业生产以及产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当地气候条件是否许可和人们对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庄丽莉  侯永林 《气象》1983,9(4):22-23
1982年世界气候总的特点是:亚洲基本正常,东亚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较好,南亚大部、东南亚部份地区干旱严重;欧美气候稍差,部份地区在1981年冬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寒暴风雪之后,1982年秋季和初冬又相继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的暴风雨、雪及偏冷、偏暖等异常天气;大洋洲和非洲气候条件最差,大部地区几乎全年干旱。  相似文献   

20.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现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人工影响环境和工厂化农业生产不断扩大 ,但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制约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气候条件仍然是决定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优势 ,有效调整农业生产布局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丹东的独特气候条件  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 ,北接长白山余脉 ,南临黄海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 ,丹东地区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 3类型规模较大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