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科技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天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六个学会的有关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19—24日在北京香山联合召开了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来自70余个工作单位的120名正式代表和40余名特邀与列席代表参加了讨论会。提交论文报告130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致开幕词。学部委员李春昱,张文佑、翁文波、丁国瑜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1981,27(5):470-476
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召开的。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地质、冶金、石油、建材、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共300多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作了书面致词,学会副秘书长孙抠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3.
简讯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至九日,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西山饭店隆重召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十二个部门的二百三十名青年地质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黄汲清、王鸿祯、袁见齐、孙殿卿、夏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我校召开。会议着重研讨了中外学术交流史,同时举行了纪念谢家荣先生诞辰90周年的专题学术讨论会。 会议收到论文46篇,到会正式代表49人,列席来宾40余人,黄汲清教授等地质界前辈出席了会议。这次综合性学术讨论会,内容广泛,多数论文是以中外地学交流史为主题,并集中讨论了如何评价外国地质学家在中国的工作这个长期未能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沉积岩成岩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6日到21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沉积学专家学者和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51篇,并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科协倡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1日—16日在北京召开。在会议的筹备和进行过程中,自始至终受到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他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1986,1(4):47-52
1986年11月将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在1984年第一次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由地质学会牵头,会同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发起。讨论会的目的是:总结成果,交流经验,推动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交叉科学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这次讨论会以地学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全国“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石油、煤炭、化工、核工业、高校和中科院的地质生产部门或行业的代表2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50篇,其中215篇论文分别在五个小组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24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及上海市有关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年青专家和热心学术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共135名正式代表和15名列席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57篇论文和5篇译文,其中关于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论文14篇,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79,25(1):81-82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发扬了学术民主。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黄汲清、尹赞勋、张文佑、孙殿卿、陈国达、马杏垣、张伯声、李春昱、郭令智、王鸿桢在3月14日大会上各抒己见,宣讲了自己论文或报告。黄汲清首先在会上作了“试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欧州及苏联地质学家在论述地槽发展时,是单旋回观点。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  相似文献   

11.
周美付 《地质论评》1987,33(1):102-103
全国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7日至23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到会代表共121人,分别来自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和野外基层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新疆地质矿产局、新疆地质学会共同组织的新疆天山地质矿产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9月15日至21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生产、科研、院校等70多个单位130多位代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程裕祺、王鸿祯、涂光炽、郭令智、谢学锦等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国家科委、科协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地矿部付部长夏国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付主席宋汉良等到会致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和筹备的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0至2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300人。 会议收到论文230篇,在两个半天的大会学术交流和四个半天的小组学术交流会上共宣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昌平石油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石油大学(北京)共同承办。13个部门55个单位的121名青年地质学家(40岁以下)参加了会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石油大学总校校长张一伟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核工业地质局、石油大学(北京)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蒋承菘副部长从科技创新、“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的发现,李四光、黄汲清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的敬业精神、培养青年人才等诸方面全面阐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单位,于1988年11月10日至16日在湖北省宜昌联合召开了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地质、地震等系统57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142篇论文或摘要,有35名代表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理学会“全国雪冰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0日至15日在兰州举行。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施雅风同志代表中国地理学会致开幕词,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李吉均同志作了总结发言。甘肃省副省长朱宣人、甘肃省科协副主席吴文遴、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郭尚平到会祝贺并讲话。全国61个单位的111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包括摘要)134篇,其中83篇在大小会上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7.
谢云鹤 《地质论评》1981,27(5):封三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山西地质学会组织的《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5月9日至5月15日在太原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北方九个省市的近70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代表107人,太原市有关单位列席代表近百人。会议收到论文70篇。中国地质学会副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2—1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系统的91个单位的代表126人;收到论文128篇。五天会议期间,大会与分组会上共交流了论文49篇,国际学术动态报告2篇,以及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工作中的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2篇。这次会议与1981年的第一届会议相比,其进步是显著的,从而使这次会议的规模有了发展,研究课题更为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于去年12月在成都市召开首届水文、工程、环境遥感地质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代表100人,列席代表30人。会议收到论文97篇。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特点是:遥感技术密切为国家重点经济建设项目服务。论文包括了有关上海经济区、山西能源基地的水资源和工程地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培育人材,为青年地质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国地质学会于去年11月5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从开始筹备就一直得到老、中年地质学家的关怀和帮助。会议在收到的800余篇论文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