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四川省1/3百万均衡异常图、1/3百万1977年~1985年四川省M≥3级地震震中分布图,以及1900年以来M≥6级地震震中分布图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四川省重力场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关系。发现强震发生地区与均衡重力异常区基本上一致。同时采用地震叠加法,将为期9年即1977年~1985年四川省3≤M<4级的地震构成的地震活动图象,结合四川省构遗体系分布,沿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东西向选择四条剖面,将地震活动性水平A与均衡异常进行定量对比,发现了均衡地区也是地震活动性比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陈应君 《中国地震》2019,35(2):305-318
利用哈佛大学GCMT数据中心和前人积累的历史地震资料(1962~2016年M W>4.0地震)以及Crust2.0地壳结构统计分析了喜马拉雅地区、天山地区的地壳区域构造与地震活动间的相关性。此外,利用GFZ地学研究中心提供的静态卫星重力模型GGM03S/EGM2008和地形模型Topo计算了2个地区的各类重力异常场,同时还模拟了不同地壳弹性参数下的重力异常场,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地区重力异常场在水平、垂直方向的梯度特征远大于天山地区的异常特征,且喜马拉雅地区的有效弹性板厚度Te(6~15km)小于天山地区的有效弹性板厚度Te(20~30km)。最后,利用喜马拉雅地区与天山地区的GPS震间三维形变场约束了断层运动模型,结果显示两者主前缘断裂的断层闭锁深度及应力积累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认为,造成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边界地壳区域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动力学因素,与地壳有效弹性板厚度、孕震断层参数及区域应力积累状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第1期四川六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的特征……………………韩渭宾 席敦礼(1)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汪素云 许忠淮(17)日本海区板块俯冲与华北地震………………………孙文斌和跃时李英波(33)唐山地震热力源的研究………………………………”一………………-·张之立(45)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和震区莫霍面的变形……………………一· ……………………………………………………朱岳清吴兵邢如英(57)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祝恒宾周文虎 武立高(74)二维各向异性地电断面大地…  相似文献   

4.
均衡异常与喜马拉雅隆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重力测量资料,分析了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异常和板块水平挤压的重力效应。结果表明:沿喜马拉雅山脊存在一条正的均衡异常带;板块水平挤压的均衡效就不明显。基于热异常地幔的观点,讨论了异常的场源,并估算了喜马拉雅的相对上升高度和速度,提出:场源深度在莫氏面以下:推测该场源为一高浊异常地幔体,其形状似一水平圆柱;相对上升高度为2.5km,上升速度为5.2mm/a。  相似文献   

5.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GDEM 2009和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DEM的严密地形-均衡改正方法计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活动性指数A(6)值系统地定量化地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地震活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增强异常的判据,即A(6)值≥4.5时为高值(地震活动性增强)异常。地震活动性增强异常出现后1~3个月为发震优势时段,其次是4~6个月。该判据通过了预报效能尺值评分的检验,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兆辉  陈石  张双喜  刘金钊 《地震》2021,41(1):25-39
本文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均衡重力异常和多尺度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以鲁甸和景谷地震为例, 认识其深部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过程, 为该区域的构造运动和地震孕育环境研究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格局相关性较好, 川滇地块剧烈的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非均衡状态与其强烈的地壳变形、 断裂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强震多分布在断裂带两侧重力异常的过渡地带和高梯度带, 断裂带两侧横向和垂向的显著介质密度差异是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背景。 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揭示的鲁甸、 景谷震源区深浅差异性的重力异常特征, 暗示鲁甸和景谷地震孕震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地块及邻区重力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加精细地了解鄂尔多斯及其邻区的地壳均衡状态,本文在考虑地壳密度横向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域的重力均衡异常。首先,利用研究区内重力异常和真实莫霍面深度进行反演得到壳幔密度差分布,以艾里均衡理论为基础计算了莫霍面的理论深度;其次,通过莫霍深度理论值与真实值对比来获得研究区的重力均衡异常;最后,结合区内地震分布,讨论了重力均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盆地以负均衡异常为主,山地则表现为正均衡异常,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基本均衡;研究区内中强地震主要分布在重力均衡异常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9.
李润江  孟令顺 《地震研究》1989,12(2):137-145
均衡状态是评价一个地区现今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东北南部地区普拉特—海福特均衡重力异常特征的分析,并通过均衡重力异常与深部地壳测深结果、地形趋势面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以及与艾理均衡重力异常结果的对比分析,以达到:(1)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基础资料;(2)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东北南部地区及海城震区的均衡状态,以期在海城震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10.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及其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藏东地区是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转而向东南运移的通道地域,该处强烈的构造活动和频发的地震即是由于其深部物质的分异、调整和运移所致.为此,在该地域沿30°N设置了一条跨越特提斯构造域和扬子克拉通不同构造单元的剖面,依据Airy重力均衡理论求取该剖面沿线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并与根据天然地震和人工源地震资料所求得的实际地壳厚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区壳、幔物质的地壳均衡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在本剖面沿线呈现出两处大的均衡异常区,即与四川盆地相比其差异显著,均衡异常强度高、且范围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壳重力场均衡效应与强烈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认为存在均衡异常的地区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地带,而由均衡区向不均衡区过度的均衡异常梯度带则是强震预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 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 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7年6月3日滇西南宁洱6.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跟踪,震前对该地震作了短期预测.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和滇西南地区的6级、5.8级以上地震出现了长时间的平静,显示了能量的积累过程;中期阶段4.5~5.0级地震在震中区周围形成了地震密集区,中、短期阶段滇西南地区MS≥3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并形成空区,空区长轴250 km,计算震级为6.37,这与实际发生地震震级完全一致.滇西南地区的前兆异常显示,距离震源区近的以趋势异常为主,外围异常以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SIO(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最新全球重力和高程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荷载比.结合大地热流、地震速度结构、地震活动和断裂构造分布等,分析了地壳均衡状态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地质构造单元间的差异及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布格重力变化范围约为-500~0mGal(1mGal=10~(-5)m·s~(-2),下同),在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区域形成弧形重力梯度带,近年来的中强地震活动频发于该梯度带不同部位,应与其应力依次释放有关;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其变化范围约为-80~+100mGal,且大部分区域处于±20mGal以内的被认为处于重力均衡的状态,重力非均衡(正或负)多出现于块体边界带附近,地震多发生在靠近块体边界的均衡重力异常(正或负,主要为正)区域内;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邻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为10~65km,不同构造单元之间T_e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较低的T_e值出现在龙门山构造带附近,T_e值为20km左右,岩石圈荷载加载比为0.5~0.8,表明现今的岩石圈挠曲状态主要由莫霍面加载形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挤压增生与横向流动同时发生,是造成该区域地震发生与重力均衡异常高值重合、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大地热流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地壳均衡特征及岩石圈有效弹性强度结果,加深了对巴颜喀拉东部及邻区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地震危险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维明  任利生 《地震》1997,17(3):249-256
从地震构造带的历史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分析入手,并通过对邢台地震、渤海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震例分析,对当前地震前兆趋势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地质解释,认为在今后张家口-唐山-渤海地震构造带上的蓬莱-铜井断裂,芝罘-威海断裂,海西头-俚岛断裂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重力均衡异常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普拉特-海福特(Pratt-ttayford)重力均衡理论模型,取1°×1°方格网,通过使用现成改正表格查取改正值与个别计算点用理论公式计算作校核的方法,计算了我国东北地区75个计算点的均衡重力异常值;并对局部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区作了第四系密度改正;在此基础上,构制了我国东北N39°—49°,E121°—131°大部分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结合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区域空间重力异常特征以及莫霍界面的起伏特点作了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宜宾,沐川4次5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至1996年四川宜宾、沐川地区发生了4次5级地震。给出了这4次5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4次5级地震前的小震活动特征表现为成团成丛,震群活动,频度变化和低b值异常等,但异常出现情况在4次5级地震前有明显差异。4次5级地震的余震分布区较窄。计算了4次5级地震的10种序列参数.并与1970年至1973年马边、雷波地震序列参数类比,出现明显异常的均在震群序列的首进序列中表现显著.有一定的震兆意义。最后对四川盆地南缘附近地区未来地震势态进行了初步推论。  相似文献   

18.
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S 5.0地震发生在中强地震活动较为集中的黄海南部凹陷区,位于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截至2022年1月31日,发生ML≥2.0余震14次,最大余震为2021年12月8日MS 3.8地震,主震释放能量占比约98.89%,判断地震序列应为主余型序列。主震发生3天后地震序列迅速衰减,因余震数量偏少,无法得到合理的序列参数。本次地震视应力值约1.3 MPa,基本处于研究区域正常背景水平。鉴于鲁东—黄海地块历史地震期幕活动特征,认为江苏及近海区域近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系统梳理此次大丰海域MS 5.0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可知: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霍山地震窗、长岛地震窗和地震空区等趋势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兴化水温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相对较少,并以趋势异常为主,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相对偏少,震前出现的流体短期异常现象可作为短期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雅玲 《地震》1994,(5):59-64
本文从背景性地震活动、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前兆震群活动等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共和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说明,共和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中。震前20年存在着中强地震空区。震前2-3年几乎同步出现了多种测震学异常。但无短临信息的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