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次,我去校外听区级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框题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课堂上老师神采飞扬,传授知识思路清晰;手中的鼠标点击频率也相当快,图片一张替换着一张。身为专业地理教师的我,有的答案还没思考完整,但同学们的反应却完全不同:个个对答如流,师生配合相当默契,讲课环节进展十分流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个个佩服同学们的反应。离授课结束还有几分钟,老师出了几道练习题,目的是检测本课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结果只有几个同学能做出答案,气氛很沉闷,  相似文献   

2.
一些地理事物,因其体积过大,数量过多、时间过长,同学们不能直观地感受,所以印象模糊,如果我们通过计算,压缩时空范围,给以生动形象地讲述,则同学们感到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并且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3.
张新 《地理教学》2009,(8):43-44
生:云雀! 生:我喜欢云雀! …… 在教师打开ppt显示云雀图片之后。同学们手指着屏幕,一片快活的叽叽喳喳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4.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3,(22):19-21
正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用音乐、诗歌创设活动情境,学生在"画、议、说、辩"的"水循环"活动中学会了学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化、生活化的从学生起点出发的活动情境,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疑,能很自然地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太仓是江南水乡,河流、湖泊随处可见,同学们从小在水中长大,长江养育了我们……教学"水循环"时,我利用与长江有关的音乐、诗歌、图片创设活动情境,并通过"画、议、说、辩"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情感、体验创新的基础上学会了  相似文献   

5.
地理图片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智能。因为正确运用图片可以有助于地理概念的形成;运用图片讲解地理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运用图片又可剖析地理成因,  相似文献   

6.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04,(12):40-41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海水运动”时,通过课件分别展示东亚地区图、南美洲西北部区域图和有关景观图片,以及给出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我们江苏省北部赣榆县有个徐福镇,据研究,这里是徐福东渡日本的出发地,并在图中绘出主要洋流和其东渡的大致路线图;在南美洲西北部赤道附近有一个神奇的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一个干燥凉爽,植物稀少的地方,更为奇特的是栖息着成群的企鹅、海豹等南极海域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教材“太阳、月亮与地球”一节,内容十分抽象,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3DSMAX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生动的视频,使同学们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留下良好的初始印象,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有效地学好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气与气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黑板画、教学图片、幻灯片等直观教具,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仍有纸上谈兵、比较抽象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弄懂、学活这方面的知识,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导视。  相似文献   

10.
高玉珍 《地理教学》2000,(11):28-29
出示三张足球明星的挂历图片,然后提问:这三类人种同学们见过吗?他们是什么人种(白色、黑色、黄色)?接着问: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皮肤的颜色)?除了皮肤以外,他们的外部还各有什么特征(分别找三位同学一一说出人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林志胜 《地理教学》2009,(11):19-20
新课导入 展示多组聚落景观图片,请学生判断图片分别反映了乡村或城市的景观,说出判断理由。 新课教学 一、乡村与城市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P78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邵冬梅 《地理教学》2010,(11):38-38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世界的经济强国,但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呢?”我的话音刚落,很多同学就跃跃欲试想要回答,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关日本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听着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让我不禁问道:“日本在发展经济中具有很强的节约意识,我们是否也具有节约意识呢?”很多学生指向了教室一角的大纸箱说:“您看,我们把能够回收的东西都放在这里了。”我的目光转向了那废物箱。  相似文献   

13.
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综合分析景观图片、诗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模型制作、读图填表、合作探究、正反方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任红 《地理教学》2005,(7):34-35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节中,前半部分有两个教学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教材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黄土高原的范围,接着就安排了“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这样,虽然能让学生一开始就对黄土高原地表的“沟壑纵横”有直观的印象,但由于主要的教学内容尚未展开,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导致“沟壑纵横”的原因并不清楚,对如何区分三种黄土地貌难有正确而又理性的认识。所以,教学中,可以尝试先进人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讲“自然资源概述”一节时,我向学生展示“胜利油田夜景”,“开采矿产”,“森林开发”,“太阳能电站”等有关照相图片或景观图,并向学生及时说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耐时期该地消耗和利用着石油、煤炭、水力、阳光和生物等物质财富,这些财富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由于与实际生活关系甚密,所以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对冷暖气团相遇会产生云,进而形成大风和阴雨天气,同学们也一直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少会深入地去探究。我在平时教学的时候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有一次一名平时调皮捣蛋的男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使我不禁对这一内容又重新研究了一遍。  相似文献   

17.
气候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讲授和学习起来,往往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很难把握。实际生活中,除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以外,还有很多事物与气候有联系,比如说商品中的雨伞、空调和服装等等。因此,我以学生帮厂家做生意为题来设计有关气候知识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第十四章欧洲西部这一分区的气候时,先设想有一家伞厂和一家空调厂,各有十万把雨伞和一万台空调要销往爱尔兰的瓦伦西亚和波兰的华沙,二厂欲聘人才代理欧洲市场的营销,请同学们设计两种商品的销售分配方案及理论依据,然后进行交流,从中就能知道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奚新民 《地理教学》2004,(10):34-35
前不久,学校因事临时调课,高一某班由某主科改上地理,而且课前没有通知学生,于是我比往常提前两分钟向教室走去。刚到教室门口,被眼快的同学看到了,说地理老师来了,这一课上地理。我说难道不欢迎吗?学生说怎么会不欢迎呢。其实我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课上的表现就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地理课的。  相似文献   

19.
丁焰更 《地理教学》2012,(15):27-28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扩招和当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影响,日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专业教师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地理知识识记较多,学生学习时大多机械记忆,兴趣不佳;中考(不考地理)指挥棒又使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教学重视不够,学生感觉地理的学习不重要;九年级(初三)一学年不开设地理课,学生一年前的地理知汉印象日益“荒漠化,导致高一很多学生的地理基本素养儿近为零。以前人教版的老教材(2002年审核通过的,分必修上、下册)中第一篇为“致同学们”,而在新版(现行教材)中已删除(我觉得修订时还应加上)。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的第一节课,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重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了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乡土是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所熟知,便于学生调查、分析、理解、感悟。将乡土地理引入学生的日常教学,可以缩小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凶此,课堂上运用恰当的乡土案例,远比书本中原有的文字描述、图片、活:动等更有说服力。我在课堂上引入乡土案例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