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宙信息     
综合由欧洲南方天文台负责运营的12米阿塔卡玛探路者实验望远镜、甚大望远镜和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们探究了遥远的明亮星系是如何聚集成群或成团的。遥远星系的暗物质晕越大,它们聚集得就会越紧密。这一结果是对此类星系成团性迄今最精确的测量。这些星系距离我们极为遥远,它们所发出的光要花100亿年的时间才能抵达我们,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大约100亿年前的景象。在早期宇宙中,这些星系正在经历已知最为剧烈的恒星形成过程,被称为星暴。  相似文献   

2.
哈勃空间望远镜证实宇宙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演化过程的星系在今天的字宙中,我们看到两种主要类型的星系,旋涡和椭圆星系。最近由三个研究小组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图象显示了自宇宙诞生不久星系所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完全不同的演化情景,这些小组在1994年12月...  相似文献   

3.
岳斌 《天文爱好者》2014,(11):29-31
星系之间并非虚空,而是充满了电离的气体.它们密度很低,总量却不少。天文学家一般认为这些气体是被星系和类星体发出的光所电离的,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却表明:仅靠星系和类星体提供的光,并不足以把星系际气体电离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程度。那么,额外的光子是哪里来的?答案尚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就相信类星体处于星系的中央,我们的研究试图证实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为此目的,我们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类星体处在什么类型的星系中?它是在旋涡星系还是在椭圆星系中?当然,一种全新类型的星系也是可能的,但我们知道塞佛特星系核是在旋涡星系中,而射电星系是椭圆星系。 (2)类星体是否影响所在星系的特性? (3)所在星系是否影响类星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宇宙信息     
恒星育婴室妆扮的星系 在这幅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星系NGC4700身上布满.了许多新生恒星的迹象,显示了其旺盛的产星能力。NGC4700中有许多明亮的粉色星云,它们被称为电离氢区。当来自年轻高温恒星的强劲紫外线照射到附近的氢气时就会使得它们被电离进而发光。电离氢区往往是巨型分子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宇宙画廊     
(右图)M33的高解析影像,清楚地显示星系组成化学元素所发出的光,红色的辉光来自氢元素,蓝色辉光来自氧的辐射。M33是我们本星系群里一个中型的螺旋星系,因为它位于三角座内,所以也被称为三角座星系(Tri-angulum Galaxy)。由于M33离M31很近,所以有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它是M31的一个“卫星”星系。M33离我们的银河系也不远,它的视张角可达到满月的两倍,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就能看到它。  相似文献   

7.
宇宙画廊     
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长蛇座NGC3314的照片。看起来这似乎是两个相互之间有影响的旋涡星系,而事实上它们只是简单的位于我们的同一视线上,前面的星系以正面对着我们,后面的星系则以侧面对着我们。前面星系中有一些从星际气体和尘埃中诞生不  相似文献   

8.
宇宙画廊     
- 从银河系向外看去.旋涡星系NGC 6946恰好与我们正面相对。这个巨大而美丽的旋涡星系离我们仅1900万光年,高远的仙王座内的点点繁星,如同在它的前方蒙上了一帘轻纱。如果您将视线从星系明亮的核心,沿着松散的、断断续续的旋臂向外移动,可以看到这个星系明显的颜色变化。从核心老年恒星发出的黄色星光,到旋臂上年轻星团发出的蓝色星光和恒星形成区的红色星光,色泽的变化抢人眼目。NGc 6946在红外光波段也很明亮,含有丰富的气体和尘埃,显示出很高的恒星形成速率和死亡速率。实际上,在20世纪中,至少发现了六次恒星死亡的爆炸事件——超新星…  相似文献   

9.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N33星系比银河系年轻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高分辨率使天文学家可以看到其他星系中的球状星团。最近由基特峰天文台的一个小组拍摄了旋涡星系M33中的8个球状星团的图象。N33位于240万光年远的三角座M33是本星系群中第三个质量最大的成员星系,比它质量...  相似文献   

10.
IRAS在12,25,60和100μm的巡天,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各类星系红外辐射特性的可能。为了研究具有尘带的E和SO星系的红外辐射特性,我们利用了E.Sadler给出的完备的E和SO星系表。在该星系表中共列出248个夭体,其中38个被证记为IRAS点源,且又有确切的60和100μm的流量值。在这38个天体中有6个被列在K.Ebneter和B.Balik最新发表的具有全带的椭圆星系表中。我们以这6个星系作为具有尘带的E和SO星系的样本,其它32个没有尘带的E和SO星系即作为对照样本。为了讨论具有尘带的椭圆星系的红外辐射特性,我们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对这两个样本的LIR和FIR/FB的分布作了讨论,结果是在对于置信度α=0.05的水平上,我们不能拒绝另一假设:这两个样本的LIR和FIR/FB的分布是相同的。对于同时具有25,60和100μm确切流量的E和SO星系我们讨论了它们的双色图,结果发现,不具尘带的E和SO星系都处于Rowan-Robinson.et al所指出的正常星系区,而一些具有尘和带的ESO星系,则远离这一区域,它们是LINER和SEYFERT星系。  相似文献   

11.
隐藏在巨椭圆星系 NGC 1316中的宇宙尘构成的复杂的环和斑点就像藏在角落和床下的满身尘埃的小兔子。这幅由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的资料制作的图像揭示了这个巨星系的尘带和星团,提供了该星系是由过去两个富气体星系并合形成的证据。“哈勃”的高新巡天照相机(ACS)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对 NGC 1316里的一种红色星团做精密的测量。天文学家推断这些星团是并合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 NGC 1316的两个椭圆星系数十亿年前剧烈碰撞的遗迹。  相似文献   

12.
你来我往:虽然斗转星移不能用来描述遥远的河外星系,但地球上的日历还是忠实地记录着我们的琐屑不知不觉中,《星系传奇》已陪着大家一同走过了2007。当我们还沉浸在对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各种另类星系神奇美妙的回味中时,2008已悄然来到我们眼前。在这新桃换旧符的时刻,更觉能对宇宙最遥远的部分一探究竟之幸。本期将是《星系传奇》系列的最后一篇,尽管言犹未尽,但奈何工作繁杂,心有余而力不足。愧对《星系传奇》的各位读者,欢迎大家与我联系,别忘了邮箱:dncheu@hjp.org.cn。  相似文献   

13.
Paranal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用甚大望远镜上的通用VIMOS仪器拍摄了南天的两个星系,这两个星系中隐藏着一种特殊的超新星。上图是旋涡星系NGC6118的图像,它位于天赤道附近,属于巨蛇座。它是一个比较暗的13等天体,表面亮度很低,在小望远镜里难得看到它,天文爱好者给它起了一个“闪视星系”(Blinking Galaxy)的绰号。 VLT具有巨大的聚光力和产生锐像的能力,从它拍摄的星系照片中可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类发现的星系已经多达上百亿个。为了研究它们,几十年来已经建立了多种分类系统,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当属哈勃分类。在这种分类中,星系按形状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这些星系中的绝大多数都相当宁静,物质活动的规模都较小,我们称之为正常星系。  相似文献   

15.
对发表在A&Ap Supplement Series上的365个旋涡星系的一些参数(如表示旋臂缠卷松紧程度的参数A、切向角μ、盘的扁度H/D25以及厚度等)随Hubble序列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首次得到这些参量的平均值;并且从统计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到Hubble对旋涡星系的分类只是一种定性的、只有统计意义上的分类;另外,从我们的统计结果看,密度波理论的色散关系对大多数旋涡星系是成立的,即大多数旋涡星系的旋臂满足紧卷螺旋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观测星系时仅能看到其总质量的一部分,剩下的是由神秘的暗物质构成的,这些暗物质通常作为一个巨大的晕存在于星系周围,延伸的范围比可见恒星要远得多。然而,英国科学家发现了暗物质聚集在中心的古老的化石星系。这些化石星系是整个星系团坍缩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称为本星系群的星系部落中的第二大成员。这个星系部落中最大的星系就是我们熟知的旋涡星系—仙女座大星云,M31(或称NGC224),一般认为,它至少被四个“早型星系”所环绕:M32(或称NGC221)、H110(或称NGC205)、NGC185和NGC147①,以及一些没有NGC编号(因为它们的发现时间相对比较靠后)的更小的卫星星系。  相似文献   

18.
你来我往:虽然斗转星移不能用来描述遥远的河外星系,但地球上的日历还是忠实地记录着我们的琐屑。不知不觉中,《星系传奇》己陪着大家一同走过了2007。当我们还沉浸在对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各种“另类”星系神奇美妙的回味中时,2008已悄然来到我们眼前。在这新桃换旧符的时刻,更觉能对宇宙最遥远的部分一探究竟之幸。本期将是《星系传奇》系列的最后一篇,尽管言犹未尽,但奈何工作繁杂,心有余而力不足。愧对《星系传奇》的各位读者,欢迎大家与我联系,别忘了邮箱:dnchen@bjp.org.cn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不同光度星系大尺度分布进行空间两点相关函数分析的基础上,仍以CfA红移巡天资料为样本,对不同光度星系分布进行了交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度星系间的交叉相关函数仍可近似地以幂函数表示,说明不同光度星系在空间是一起成团的。但在较小尺度上((?)4—6Mpc),光度较高的星系间相关更强,而在更大一些尺度上光度较高的星系间相关减弱更快,甚至变得比与光度较低星系间的相关更弱。结合前面对自相关函数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统计上看来,星系分布形成群和团。群或团中亮的星系形成更致密的分布而较暗的星系则在这些群和团中分布较弥散。此结果表明星系光度和其环境(密度)有关,从而从观测上为Biased星系形成理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了目前最大的棒旋星系样本之一,着重于研究旋涡星系中央的比恒星形成率(sSFR)和棒结构的关系。我们用1g sSFR=-11 a~(-1)作为星系宁静态和活跃态的分界,统计对比了棒旋星系和非棒旋星系中央的sSFR,发现相对于非棒旋星系,棒旋星系处于中央宁静态的比重更大,而在中央活跃态其恒星形成活动更剧烈。为消除星系样本恒星质量差异对星系中央sSFR统计结果的影响,获得控制样本,使棒旋星系和非棒旋星系具有相同的恒星质量分布。随后发现这两类星系在中央宁静态中的统计差异消失,而在中央活跃态棒旋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依旧相对剧烈,尤其体现在长棒星系中。这说明棒结构对旋涡星系中央的恒星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与棒的长短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