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张剑 《江苏地质》2008,32(1):64-69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就镇江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目前现状,从规范文件、招标机构、管理工具、管理经验、干扰因素、风险评价、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粗浅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借以提高镇江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今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剑 《江苏地质》2007,31(3):281-284
镇江市是江苏省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管理经验。而焦山索道上站滑坡治理工程是多种滑坡治理技术方法和措施的综合应用,通过混凝土抗滑桩、锚索、锚杆、排水以及挂网喷播复绿等技术方式和措施的应用,成功地完成了焦山索道上站的滑坡治理工程,为镇江市其他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质学刊》2011,(4):329
2011年汛期,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镇江市发生了23起地质灾害,共撤离94户223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无人员伤亡。主要采取的做法如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防治责任落实。2011年,镇江各地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明确领导责任,落实岗位责任,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将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到人,实现  相似文献   

4.
镇江市润州区地质灾害防灾体系能高效平稳地运转,主要得益于平时细致、扎实地做好了地质防灾工作,确保了润州区域连续多年有地质灾害威胁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件发生。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科学技防“挡墙”:结合全区地质、地貌特点,借助地质地貌基础资料和卫星图片,在野外实地对全区36个隐患点和已治理点进行综合勘查和评估,绘制了润州区1∶10 000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情况分布图,并把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情况、灾害类型、规模、发育趋势、危害程度、监测责任人、群众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编制成电子文档。二是广泛宣传发动,构筑群测群防“…  相似文献   

5.
狮子山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是镇江市委、市政府"青山绿水两年行动方案"整治工程之一。镇江市国土资源局全力以赴,历时一年半时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建成后的狮子山公园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古运河边岸滑坡干扰了城市交通、航运和河道整治工程的正常运行。本文研究了城市边岸的工程环境、滑坡形态、特有的城市地质环境恶化所诱发的边岸破坏机制及其稳定性,它对我同城市水陆交通发展所导致的斜坡地质灾害及其治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眉山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通过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分析,阐述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识了眉山市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思茅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的分析,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初步认识了思茅区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陇西县近20年的地质灾害与降水资料,分析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和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和分布特征,研究了引发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山体滑坡、地裂缝、塌陷和泥石流是陇西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时段主要集中在局部强降雨和暴雨出现的夏季(5~8月)。地质灾害发生有多方面因素构成,大—暴雨、暴雨降水过程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决定条件,其次是人为性破坏了地质原有结构,导致出现或诱发地质灾害。我们在探讨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降水强度标准,再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寻找出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气象资料分析判断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发布预警信号和地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防御流程。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11.
抚顺市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抚顺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力争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南京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对策,以便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力争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诱发了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摸清徐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危险程度,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徐州市地质调查和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阐述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徐州市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成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结合灾害地质环境条件,预测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目前,徐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其他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在山地地区易发的自然灾种,地质灾害每年都给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揭示阐明典型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因素,文章以昌都市为研究区例,基于区内孕灾环境的差异,对其进行流域划分,同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等10个指标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各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昌都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小型灾害为主,大型灾害分布相对较少但危害巨大,险情等级较高,同时,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河流与道路呈条带状分布的特征;(2)总体来看,各流域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但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金沙江流域受海拔与道路影响较为突出,澜沧江流域受居民点密度影响较为突出,而怒江流域受道路因素影响较为突出;(3)各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存在差异,金沙江流域低易发面积占比最大,澜沧江与怒江流域均为中易发面积占比最大;三大流域均以高易发所占比最小,但在全流域内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较为强烈、岩性较软等区域。  相似文献   

15.
福建南安市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工作成果,总结该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尤以滑坡和崩塌的危害性最大。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140处,其中滑坡72处(含土质滑坡67处),崩塌65处(土质崩塌55处),泥石流3处。南安市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规模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其控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南安市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其中低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0%,丘陵、台地占25%;花岗岩、凝灰岩分布面积广,其残积层厚度较大,约5~17m,岩性为残积砾(砂)质粘性土,是致灾的主要土体。98%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有直接的关系,当过程雨量达到100mm时,滑坡开始产生;过程雨量大于200mm时,滑坡普遍发生。直接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共13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5%,坡脚开挖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总数的84.4%。论文还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由于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危害。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分别提出了监测、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e city of Jazan is situated on the eastern flank of the Read Sea and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ities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This zone attracts a lot of investors for various development projects. Recently, many new projects have been implemented and constructed in this region including new urban areas, infrastructures, and industrial projects. However, historically this area has been challenged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These geological hazards are catastrophic events that can cause human injury, loss of life, and economic devastation. The current study i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Jazan ci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data such as LANDSAT and QuickBird images, existing geological maps, and phys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elp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 various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study area most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factors which include (1) Sabkha soil; (2) Salt dome; (3) Loess soil; and (4) Sand dune/drift. Further,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se geological hazards have a severe impact on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Jazan area.  相似文献   

19.
红旗渠是举世文明的引水工程,全长4 013.6 km.红旗渠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至尖庄一带为本次工作的勘查区,勘查中共发现零星崩塌3处,崩塌带1处、沟谷泥石流3处.本文针对发现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形态等进行描述并给以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