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含钡硫酸盐中锶的分析方法是以火焰原子吸收法等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测定过程冗长,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且干扰很大。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技术已经特别成熟,这种方法具有稳定、高效、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广等优点。本文采用ICP-OES法测定含钡硫酸盐中的锶:试料用无水碳酸钠,草酸,硝酸钾混合溶剂分解,水提取,过滤。沉淀用热盐酸溶解后,用ICP-OES测定锶元素的含量,经标准物质准确度验证,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四川西部松潘—甘孜地区广泛分布一套三叠系黑色砂板岩层系,由于其岩性单调、古生物化石贫乏,给该区地层划分、对比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从锶同位素地层学基本原理出发,对甘孜北部西康群新都桥组中薄层状灰岩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6件样品的N(87Sr)/N(86Sr)分别为0.708688、0.708659、0.708907、0.708223、0.708341、0.708266,平均为0.708514。表明该地层的碳酸盐岩样品可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成岩蚀变,多数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偏离同时代的全球海水锶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杭州市区主要街道及火电厂、居民密集区土壤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并与杭州燃煤和汽车尾气的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探讨土壤铅的来源及受大气铅污染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除火电厂及民用锅炉附近的土壤,其铅、锶同位素组成接近煤的同位素组成外,交通密集区土壤的铅同位素组成完全落在汽油铅范围内。土壤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大气铅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矿化期同位素年龄测定工作的成败,室内选样和元素分离测试技术是关键。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本文着重总结、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根据铷锶的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确定含铷锶的样品;研究矿体围岩蚀变的特征、期次,并从中选出满足Rb-Sr等时线年龄方法所要求的样品;对铷锶封闭体系作辩证的分析与处理;室内元素的分离和测试技术如何达到低本底,高灵敏度,高精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富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锶的方法,讨论了相应实验条件,选择了最优的观测高度、乙炔流量和氧气流量,分析了不同浓度酸对吸光度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0.18μg/m L,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锶。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已开发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属锶硅酸水。本文根据矿泉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探讨了锶及偏硅酸的成因。认为:锶的形成主要是方解石、文石和硬石膏含锶矿物经溶滤作用,锶离子伴随钙离子进入水溶液,钙离子与岩(土)吸附的钠离子发生交替吸附,水溶液蒸发浓缩、锶相对聚集而形成;而偏硅酸主要是含CO_2水溶液使长石风化、水解SiO_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而形成。指出沉积岩区的锶硅酸水与碳酸盐岩和长石砂岩有关,提出对郑州矿泉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因过量开采或成井止水不佳引起“矿水”淡化。  相似文献   

7.
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分布广泛,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的锶(Sr)含量最高,平均含量1013.64×10^-6,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锶(Sr)平均含量为739.18×10^-6,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398.99×10^-6,寒武-奥陶纪灰岩、页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201.54×10^-6;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9mg/L,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5mg/L,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76mg/L,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48mg/L。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为围岩的风化溶解;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于沂南序列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的风化溶解,其次为寒武-奥陶纪灰岩的风化溶解,锶(Sr)强变异性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非传统稳定锶同位素(δ88/86Sr)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讨论稳定锶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定锶同位素(δ88/86Sr)在自然界主要储库中的组成、显生宙海水δ88/86Sr的变化规律和海洋中锶同位素系统平衡的评估。海水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在显生宙发生过较大的变化,通过对海洋锶同位素体系对各输入和输出通量组成动态变化的响应评估表明,现代海洋锶同位素体系处于不平衡状态,这一现象被归因于冰期后的风化顶峰尚未结束。联立放射性锶同位素87Sr/86Sr和稳定同位素δ88/86Sr所建立的完整的锶同位素体系相较传统放射性锶同位素87Sr/86Sr能够对海洋锶地球化学循环的动态过程进行更好的评估,在海洋地球化学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山东省定陶地区土壤富锶的地质成因,更好地规划潜在富锶土壤种植区域,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绿色经济,本文在对该区土壤样品的相关元素化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陶地区富锶土壤的沉积环境分析、黄河故道变迁分析和水化学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土壤中富集的锶非当地风化沉积而成,而是从锶含量较高的区域搬运而来.历史上黄河故道曾流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泗水县南部灰岩地区矿泉水储水地层岩矿分析、地质构成、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调查,研究了矿泉水中锶的来源及其形成条件,认为该区域地层中含锶矿物的溶解是矿泉水中锶的天然来源,该区域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含锶水进入提供了通道,并构造其富集单元,为今后开展矿泉水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淄博市淄川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按照含水层性质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岩浆岩类构造裂隙水3大类。区内29眼井泉监测点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锶型、锂型和锶锂复合型3种类型矿泉水。从水岩作用角度分析了矿泉水中锶和锂的来源,认为研究区广泛分布寒武纪碳酸盐岩,石灰岩尤其是鲕状灰岩中丰富的锶元素,是锶矿泉水形成主要的物源条件之一;地下水沿灰岩裂隙岩溶运动为矿泉水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水动力条件;研究区腐殖质经低矿化近中性的大气降水淋滤后,形成富含腐殖酸的偏酸性溶液入渗地下,对地下岩层产生溶解、溶滤作用,随着溶解过程的进行,岩石中的锶元素大量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2.
100Ma来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演化及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10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趋势及控制因素。100~40 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4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调上升的总体特征。10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可能与星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洋中脊扩张速度的改变;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玄武岩喷发和冰川作用因素有关。在各种因素中,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对40 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具有最重要的控制作用。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可能始于40 Ma左右,隆升速度最快的时期在20~15 Ma。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从重庆市外经贸委获悉,重庆发现亚洲最大锶矿床,该矿床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兴隆矿区。此次发现的矿床,第一阶段勘查共钻孔19个,探明资源量约1500万吨。负责勘查此矿的重庆市地勘局205地质队认为,该矿床的平均品位为50%,其中三成以上为富矿,品位很高。目前,该队将开始第二阶段勘查,钻孔15个,预计两个阶段探明的资源量会超过2000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锶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氢氟酸-盐酸-硝酸-硫酸四酸溶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法(ICP-AES)同时测定钒钛磁铁矿、钛铁矿中铝、钙、镁、钾、钠、锰、钛、铬、锶、锌和钒11种元素的方法。对最佳仪器条件及分析谱线进行了优化筛选,并探讨了4种消解方法及酸度对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CP-AES法测定钒钛磁铁矿、钛铁矿中铝、钙、镁、钾、钠等元素,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等单一元素测定方法相比较,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样品测定等突出优点。方法准确度(RE)小于10%,元素精密度(RSD,n=12)为0.68%~5%。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了方法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两组矿石和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和初始锶同位素组成及21个新测定的矿石、石英及围岩(石英闪长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讨论了璜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及物质来源等问题。 矿石及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年龄分别为358±22Ma和396.9±34.5Ma,表明成矿时代为海西期,与该地区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325~399Ma)一致。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低,在0.7040~0.7042范围内,落在玄武岩(地幔锶)区内,且铅同位素具低μ值特征,落在岛弧铅与地幔铅演化曲线之间,说明成矿溶液及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源区,同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围岩(幔源型石英闪长岩)铅同位素一致,表明二者在来源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桐木沟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东秦岭桐木沟热水沉积铅锌矿床中碳、氧、硫、锶和铅等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碳、氧和硫分别源于海相碳酸盐和海水硫酸盐;铅和锶源于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17.
在沉积学、生物和地球物理测井相标志研究基础上,运用锶钡质量分数比值和锶钡散点图法,锶钙和钍铀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和氧化-还原电位法等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时的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为淡水沉积,属干旱、炎热、氧化的陆相湖泊环境.其结论与石千峰组的棕红、紫红和紫灰色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别与红色沉积层为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解剖和测量了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的锶弓骨骼结构,第一锶长,鳃耙间距,口径,口宽。根据实测数据与银鱼的个体生长回归运算,分析了两种银鱼的口器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Rb-Sr等时线法测定了浙江3种不同类型的金、银矿床(璜山金矿、治岭头金银矿、毫石银矿)的成矿时代。璜山金矿床的年龄为358Ma~397Ma,治岭头金银矿床的年龄为127Ma~165Ma,毫石银矿床的年龄为104Ma。3个矿床的铅、锶同位素组成有显著差别,反映了3个矿床的不同来源和成因。璜山金矿床具有低初始锶比值和低μ值或低放射成因铅,主要来自上地幔源区;治岭头金银矿床具高初始锶比值和高μ值或高放射成因铅,以上地壳来源为主;毫石银矿床的铅、锶同位素比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壳幔混合来源。特征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用作寻找不同类型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对深化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分析、指导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利用塔中北坡顺南5井采集的45个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样品,获得了该井对应深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并与全球早奥陶世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前人建立的奥陶系87Sr/86Sr比值-年龄数据库换算出了年龄值,从而确定了该井下奥陶统鹰山组与蓬莱坝组的界线应位于井深6 950 m处,为深化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