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re is a sizable literature about the factors shaping park visitation and use – especially for urban parks, including (i) geographic (e.g. proximity), (ii) socio-cultural (e.g.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ii) individual psychometric factors (e.g. attitudes and values). Yet compar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factors related to distance may affect peri-urban national park use, particularly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investigating distance-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use of a peri-urban national park in Brisbane, Australia. This study found that older visitors live closer to the park while younger visitors travel further to use it. Surprisingly, travel distance did not vary with the type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at users were conducting in the park.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park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user demand for different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 peri-urban national parks. Results are useful for scholars using distance decay models to explain travel behaviour, evidencing the empirical veracity of the model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across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The finding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geographers because they demonstrate that assumptions about uniform park catchments may be unsupported and need to be empirically validated.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地理科学》2014,34(3):257-264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这三大特性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其中公益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公众利益而设、对公众低廉收费、使公众受到教育、让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则是践行公益性的两大保障,前者要求国家确立、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后者则要求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分区和科学的经营利用等。中国国家公园的建立,面临着国情特殊、现行保护地多头管理、保护利用压力大等问题,应该利用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开展试点,制定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标准,采用准入制度,并逐步探索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最终建立统筹管理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制度。  相似文献   

3.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论,结合黄水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现状,分析了黄水河湿地公园的景观构成、植物配置、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阐述了黄水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新郑市生态保护、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加强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认识,以期达到对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郭栩东 《热带地理》2012,32(1):87-93
以肇庆城区宋城墙遗址公园为例,运用中观层面的维度划分方法对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研究表明:中观层面的维度划分的运用不仅可以展示遗址的实体和历史信息,而且更能凸现遗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重大成就,强调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遗址公园的存在与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的发展.该研究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将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开发有机结合,以实现遗址及其文化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This article uses a case-stud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challenges of protected area (PA) management for Huascaran National Park in the Peruvian Andes. The park is analyzed by situating the timing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k boundari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wo historical Peruvian events: agrarian reform (1969) and an earthquake (1970). Interviews and narratives from community members and stakeholders associated with park delimit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Analysis of narratives reveal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k boundaries, the legal definition used for the park, and land use restrictions contribute to diminished support for the park from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Community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negotiate the spatial boundary of conservation in Huascaran National Park while engaging with historical narratives that invok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acts of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6.
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和ISM 解释结构模型,基于575 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定西市马铃薯技术扩散过程中,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显著因素,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 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主要受到农户自身变量、行为认知变量、生产经营变量、资源禀赋变量和环境特征变量五大类特征变量的影响;②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专业化程度、组织程度、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农业收入、气候生产力、地形、公路级别和区位为农户采用马铃薯新技术时的显著影响因素;③ ISM解释结构模型表明,定西市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专业化程度、农业收入、公路级别、气候生产力、地形和区位为表层因素,农户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为中层间接因素,农户的文化程度、组织程度和家庭结构为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应加大订单农业的发展力度,重构扩散模式,采用“企业牵头、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的环形扩散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提高农业技术扩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及建设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回顾,对国家公园与国家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进行了比较与归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国家海洋公园的概念及特征,并通过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旅游价值、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国家主权等几个方面多角度阐述了我国建设国家海洋公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信值 《地理研究》2018,37(10):1947-1956
国外学界已对跨国界的“和平公园”或保护区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目前仍存在概念和术语使用混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统一使用“国际和平公园”这一术语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指出它与国内通常所说的和平公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归纳总结出国际和平公园的4个基本特征,即空间分布的跨境性、发展目标的多维性、合作水平的多样性、联合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从项目可行性、规划与建设、开发与保护、监测与评估等方面提出一些研究议题供国内旅游地理学界参考,以便开拓本学科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引入反馈调节设计理念,构建了旅游形象设计体系;运用该体系对雾灵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进行了多方案设计,拟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裁定该公园的旅游形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处土地利用重要变化节点2000—2010年为研究时段,利用GIS/RS手段,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扩展强度和土地利用转移方向等方面对中华恐龙园周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0年中华恐龙园周边10 km缓冲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有较大变化,随着缓冲区范围的扩大,其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变缓,相比而言,2005—2010年间的变化强度和规模比2000—2005年间大。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变化与中华恐龙园的发展水平呈显著相关。依托区域形象、人文环境、人口集聚等保障因素,在政府金融、财税、土地等政策的引导下和各项经济因素的推动下,主题公园周边的土地实现了功能转变、价值提升且土地利用方式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Timber removal on publicand private land surrounding Redwood National Park exacerbates naturally high rates of erosion that are common to this region and alters hydrologic processes within the park boundaries. These alteration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mplicate the efforts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to preserve a remnant of the once extensive coastal redwood ecosystem in the park. A watershed model for Redwood Creek calibrated to pre-logging conditions is employed to define and quantify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 response of the basin during the years when timber harvesting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acreage of redwoods. Analysis of modeled and observed runoff indicates that timber removal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runoff during wet months and wet years, but runoff is reduced during dry months and dry years. These alterations in the hydrologic system occur at the least beneficial time because they augment high flows, whereas low flows are depleted. Such changes in runoff contribute to magnifie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problems and increased stress for the flora and fauna that reside in and along Redwood Creek. [Key words: Redwood National Park, hydrology, watershed model, timber harvesting.]  相似文献   

12.
层级结构识别是推进国家公园群建设的基础工作。然而,已有研究较少关注国家公园群层级结构定量识别。论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多准则分析方法,提出国家公园群建设层级结构识别的UBAN框架(uniqueness, biodiversity, aesthetic value, naturalness),并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内部单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长江源的相对重要性最高,海西盐湖最低。层级划分方案对比分析显示,采用“四分法”有助于推进分层管理。据此方案,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一级单体包括长江源等5个,二级单体包括帕米尔等6个,三级单体包括普达措等4个,四级单体包括贡嘎山等6个,不同层级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中的优先顺序、建设重点和策略不同。研究强调了国家公园群层级识别的必要性,提出并验证了UBAN框架在国家公园群层级结构识别中的可行性,有助于推动国家公园群建设管理策略制定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是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景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著名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对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从地理集中指数、市场集中率、客源吸引半径和市场竞争态模型4个方面分析清明上河园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并得出距离衰减规律的适用性范围、帕雷托法则和清明上河园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功能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群是青藏高原推动生态安全屏障与区域绿色发展协同提升的重要模式探索。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功能结构特征,是推进国家公园有序组织、协同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综合PSR评价模型、位序—规模法则、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国家公园群功能结构识别评价方法,解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多元功能类别、等级结构与功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要维护内生和外延两类关系,对内要促进生态保护、游憩利用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利益合理配置,对外要通过单体国家公园之间的有序组织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和区域绿色发展,在功能发挥的尺度跨越过程中处理好协同演化关系;②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生态保护、游憩和社区发展功能的重要性突出,科研和教育功能发展空间较大,Zipf指数表明多元功能等级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呈现均衡发展特征,单体国家公园需根据特色定位强化其优势功能项;③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各项功能之间的耦合度为0.7809、协调度为0.6227,呈较高强度耦合、中级协调状态,单体国家公园的多元功能耦合强度及协调程度差异较大,呈现不同的功能结构特征,可分为全面协调型、优势发展型、一般发展型和一般滞后型。本文深化了国家公园(群)功能评价研究,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功能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借助SolVE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别度量其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游憩价值)和生态价值(生境质量、碳储量、水源供给)的空间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二者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 社会价值的高值区呈“多核心,多条状”的空间格局,社会价值指数高达8.6(该指数介于1~10),且距水体的距离越近对社会价值的贡献越大(贡献度为45.9%);② 生态价值良好及优的空间范围占园区面积的1/2(49.91%),主要位于原始森林保存良好的碧塔海片区和尼汝东北部扎诺一带;③ 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中社会价值低,生态价值高的区域是园区最主要的空间聚集特征。该研究可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有助于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王子琳  方世明 《山地学报》2020,38(1):93-104
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估是国家公园建设发展领域的研究要点。本文综合了国家公园监管制度、设施完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维护各环节投入以及实施效果等产出情况,建立了基于SE-DEA的效能评价模型,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所建效能评价方法分别对我国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的管理效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再根据所得结论查找管理短板,算出改进方向与额度,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结果显示:(1)神农架(E)、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D)、湖南南山(G)和祁连山(J)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2017年的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实施效果较差,为DEA无效,且有效性E>D>G>J;三江源(A)、东北虎豹(C)、浙江钱江源(F)、福建武夷山(H)、北京长城(I)和大熊猫(B)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2017年的管理效果相对较好,为DEA弱有效,且有效性A>C>F>H>I>B。(2)无效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对控制性指标进行额度调整,使管理效能达到DEA(弱)有效。(3)本文所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估不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管理效能,也可用于评估同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不同时期的管理效能,能较好地反映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管理水平,可为形成科学的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居住用地出让价格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娜娜  冯长春  宋煜 《地理学报》2017,72(6):1049-1062
以2004-2015年北京市六环内居住用地的交易样本为基本数据,借助ArcGIS、GS+、Surfer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趋势面分析、最近邻指数(NNI)、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探讨居住用地出让和居住地价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比OLS和空间回归模型(SLM和SEM)进一步探讨居住地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北京市居住用地出让数量和出让面积不均衡,五六环间出让的居住用地最多。② 出让地块沿主要道路(如京石高速、京开高速、京沪高速及京藏高速)、地铁线(如地铁1号线、5号线、6号线、15号线、房山线、大兴线及亦庄线)呈轴线扩散,其中远郊区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③ 居住地价从中心向外围总体表现“倒U型”趋势,且呈多中心圈层递减结构。④ 呈集聚分布模式,存在空间自相关,低值集聚区和高值集聚区明显。⑤ 模型对比方面,SLM>SEM>OLS,说明北京市居住地价存在实质性的空间依赖,而非干扰性的空间依赖。周边居住地块的价格、公交站、地铁站、重点小学、占地面积、容积率和出让方式对居住地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国内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念,结合目前政府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界定,提出了建设和规划湿地公园的“三圈四区七层”新理念,并结合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等概念性规划实践,提出了这种理念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广州中心城区住宅租金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吴康敏  张虹鸥 《地理学报》2021,76(8):1924-1938
构建并阐述城市住宅的特征租金理论框架,建立包括建筑特征、便利性特征、环境特征、区位特征在内的“四分法”特征租金模型。以2020年3月广州中心城区23126套待租住宅的挂牌月租金单价为基本数据,通过分级空间统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广州中心城区住宅租金的空间差异格局与空间关联性,构建4要素12个指标的广州中心城区住宅租金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3种模型比选,采用空间误差模型测度住宅租金的影响因素,并筛选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在研究城市内部住宅租金影响因素时,可采用本文构建的特征租金理论框架及其特征租金模型;② 广州中心城区中低租金水平的住宅数量最多,住宅租金呈现核心区高,外围城区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关联特征;③ 建筑特征(建筑面积、朝向与楼层、房龄、电梯与物业)、便利性特征(地铁便利性、办公便利性、基础教育便利性)、环境特征(公园可达性、工业污染影响)和区位特征(距市中心距离)共4个方面的10个因素对广州中心城区住宅租金差异有显著影响;④ 建筑面积、房龄和距市中心距离是住宅租金的3个最关键核心影响因素,电梯与物业、办公便利性也是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遵循国外对绿地价值的评价方向,借鉴国内外研究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尚少涉足的城市绿地效率评价进行研究.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投入与环境效益产出的指标体系,评价2001~2008年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率.其中,公园绿地的环境效益产出主要用了绿地的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和城市滞尘四大功能的生态价值估测方法,以此量化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