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璐  金振民  何谋春 《地球科学》2003,28(2):143-150
利用拉曼光谱学和费氏台方法对若干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柯石英和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超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石榴石(或绿辉石) 中柯石英向石英相变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和主晶具有一定的晶体学拓扑关系, 即石英出溶体长轴有两个展布方向: 平行于绿辉石(10 0) 裂理面和平行于绿辉石(- 10 1) 面.目前, 部分学者推断榴辉岩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可作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笔者认为, 棒状定向石英在绿辉石中出溶的温压条件和出溶机理尚未查明.因此, 需加强过量二氧化硅单斜辉石出溶机理的超高压实验研究, 从而为证实石英出溶体作为超高压标志提供实验定量约束.   相似文献   

2.
王璐  金振民等 《地球科学》2003,28(2):143-150
利用拉曼光谱学和费氏台方法对若干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柯石英和榴辉岩中石英出溶体的超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或绿辉石)中柯石英向石英相变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和主晶具有一定的晶体学拓扑关系,即石英出溶体长轴有两个展布方向:平行于绿辉石(100)裂理面和平行于绿辉石(-101)面。目前,部分学者推断榴辉岩绿辉石中石英出溶体可作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笔者认为,棒状定向石英在绿辉石中出溶的温压条件和出溶机理尚未查明。因此,需加强过量二氧化硅单斜辉石出溶机理的超高压实验研究,从而为证实石英出溶体作为超高压标志提供实验定量约束。  相似文献   

3.
西藏松多榴辉岩矿物出溶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倩  赵文霞  陈建林  王保弟 《岩石学报》2012,28(5):1689-1696
西藏松多榴辉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中发育有大量的矿物出溶体。电子探针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中的出溶体为金红石,绿辉石中的出溶体为石英和富钾质矿物(钾长石)。根据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出的松多榴辉岩变质温压范围接近石英-柯石英相转变线,结合这些出溶体的存在,指示了西藏松多榴辉岩曾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为松多榴辉岩的形成条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近20多年来,对超高压变质的研究日益深入。超高压变质的矿物学标志,已远远超出柯石英一种,结合实验矿物学的成果,发现许多新的矿物标志。 可以归纳为以下3类:(1)矿物的多形转变, 如柯石英和金刚石;(2)超高压矿物的出溶,如K-单斜辉石、majorite-镁铝榴石和高硅榍石;(3)超高压(高压)变质矿物或矿物组合, 如多硅白云母、文石和菱镁矿等。文中介绍了这些矿物学标志的地质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天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新疆西天山3类榴辉岩中均发现了超高压变质矿物:在第Ⅰ类与蓝片岩互层的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假像;在第Ⅱ类枕状榴辉岩的绿辉石中发现了石英出溶叶片;在第Ⅲ类产于大理岩中呈透镜状的方解石/白云石榴辉岩中发现了变质成因的菱镁矿。详细的岩石矿物学研究表明,第Ⅰ类榴辉岩3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温压条件为:UHP前变质阶段(356-433℃,0.8-1.0GPa)、峰期UHP榴辉岩相阶段(496-598℃,2.572-2.666GPa)和退变绿帘蓝片岩相阶段(500-530℃,1.0-1.2GPa),并建立了在NCMASCH(Na2O-CaO-MgO-Al2O3-SiO2-CO2-H2O)体系中出现蓝闪石、石榴石、绿辉石、菱镁矿、白云石、黝帘石、柯石英、CO2和H2O的相平衡关系。经变质反应分析和相平衡理论计算西天山含菱镁矿的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2.7-2.8GPa和525-607℃,XCO2低于0.006。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发展表明西天山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所谓的南天山造山带可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由洋壳俯冲形成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6.
苏鲁三清阁榴辉岩中柯石英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鲁三清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包体,该榴辉岩与超高压含菱镁矿大理岩共生。石榴石中存在的柯石英残晶和多晶石英假相包体表明榴辉岩的变质压力超过2.8 GPa。运用石榴石–单斜辉石Fe2+–Mg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估算结果表明,矿物核部的平衡压力为3.1~3.5 GPa(T =650~689℃),边部的平衡压力为2.9~3.3 GPa(T=652~671℃)。与石榴石伴生的绿辉石普遍发育石英出溶结构。在磷灰石中观察到金属硫化物出溶体。磷灰石富含OH,F,Cl和S等挥发份,这些挥发性组分的深循环对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磷灰石,苏鲁—大别俯冲带能够将大量(~80 000 Mt)OH,F和Cl携带到地幔深处。  相似文献   

7.
孙贺  肖益林  顾海欧  王洋洋  王晓霞 《岩石学报》2018,34(12):3497-3508
铙钹寨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被认为是北大别地体下方岩石圈地幔的碎块,并随着三叠纪的华北和华南的大陆碰撞而一同经历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陆-陆碰撞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物质迁移、多期变质和熔流体交代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信息。本文应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铙钹寨榴辉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环带、出溶结构和熔体包裹体研究,揭示出该岩体至少经历了三期变质事件,两期矿物出溶和两期熔体交代过程。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含金红石出溶体的石榴石核部+其内包裹的绿辉石,石榴石中金红石±磷灰石矿物出溶体和绿辉石包裹体中的金红石±石英±磷灰石出溶片晶指示该岩体确定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流体活动以高盐度的卤水±氮气的流体为主,峰期变质作用过程中无熔体活动痕迹。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Ⅱ期石榴石+紫苏辉石+基质具有出溶石英片晶结构的富Na单斜辉石,流体活动以CO2流体为主,熔体包裹体记录了在折返初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之前存在一期小规模的硫化物熔体活动。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为透辉石+角闪石+长石,流体活动以低盐度水溶液为主,并伴随着一期壳源的硅酸盐熔体交代事件。根据矿物环带、出溶结构和熔体包裹体化学组合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出了该岩体较为完整的变质演化和熔-流体交代的P-T-t-E/F/M轨迹。  相似文献   

8.
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榴辉岩,石榴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单斜辉石中可以观察丰富的出溶石英针和石榴石,黝帘石及角闪石的出溶叶片,榴辉岩中出溶石英针的绿辉石核部比其边部相对富含FeO和MgO,贫SiO2,Al2O3和CaO。在石榴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中具有出溶石榴石的单斜辉石。从靠近出溶石榴石的一侧向其核部,Al2O3,Na2O和TiO2含量降低,MgO,SiO2和CaO含量增加,单斜辉石中定向石英针的出溶表明曾经存在有超高压条件下(≥25×10^8Pa)稳定的过硅质绿辉石。单斜辉石中出溶石榴石表明温压条件的降低可能是引起出溶的一个主要原因,捕虏体中的矿物组合和岩相学特征表明它们曾经遭受了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作用,这与因压力和温度降低引起矿物出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汤倩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梁金龙  梁业恒  沈昆 《岩石学报》2006,22(7):1927-1932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石英脉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存在四种出溶物: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赤铁矿、独居石和锶重晶石;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其中独居石出溶体多为菱形到板状自形晶体,宽约6—10μm,长约50~75μm。运用CHIME化学定年方法对CCSD磷灰石团块中的独居石出溶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Th-Pb等时线年龄为202±28.3Ma,表明磷灰石团块形成于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的重结晶和退变质,时代为晚三叠世。该年龄可能也代表了CCSD中UHP岩石中包裹磷灰石团块的石英脉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0.
岩石学研究表明北大别罗田榴辉岩经过了榴辉岩相、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表现出多种减压出溶结构.特征性的减压出溶结构有单斜辉石和石榴石中分别发育石英+角闪石+斜长石等与金红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等针状矿物出溶体,以及锆石中含有柯石英残晶.这些进一步证明北大别南部(罗田一带)同北部(如黄尾河、百丈岩等地)榴辉岩一样经过了>5~7CPa的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羌塘地区榴辉岩石榴子石和磷灰石中均发育矿物出溶体,结合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及能谱分析,确定了石榴子石中的出溶体有金红石、石英和角闪石,指示其可能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本研究在磷灰石中发现了金红石出溶,并认为其可能是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元素相互置换的结果,置换方式为Ti~(4+)(Fe~(2+)、Si~(4+))=2Ca~(2+),这些出溶体的形成为榴辉岩曾经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苏北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流体演化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根据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矿物中的分布特征将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五类,即富N2包裹体、高盐度(22.4-略大于23.2wt%NaCl)的NaCl CaCl2 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中高盐度(12.6-16.0wt%NaCl)的含Mg2 或Fe2 的NaCl 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中等盐度(6.4-10.5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和低盐度(3.3-0.2wt%NaCl)的水溶液包裹体。富N2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峰期阶段,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早期固体出溶体出溶阶段,中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高压变质重结晶作用阶段,中等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角闪岩相变质重结晶作用阶段,低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形成于折返晚期的绿片岩退变质作用阶段。超高压变质峰期阶段和折返早期的高盐度流体和中高盐度的流体主要来自继承原岩中的流体(如含NH4 矿物分解或片麻岩原岩中的有机质分解,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羧基水的出溶),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中等盐度的流体除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羟基水的出溶外还有外来流体的加入,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流体主要为外来流体。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变质岩岩石学。结果表明,该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可分为早期(超高压)和晚期(高压)两个阶段,并在折返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特征性的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中,退变质结构主要包括:(1)由于压力降低而出溶形成的一些定向针状或叶片状矿物包裹体,如钠质单斜辉石中石英及石榴子石中的金红石、单斜辉石和磷灰石等;(2)冠状体或后成合晶,特别是石榴子石外围发育两期(“双层”)后成合晶;(3)反应边或退变边,如绿辉石的透辉石退变边、透辉石的角闪石退变边和金红石的钛铁矿退变边等。这些退变质结构为本区榴辉岩高级变质岩的快速折返过程和抬升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岩石学依据;石榴子石中针状矿物出溶体进一步证明研究区榴辉岩早期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压力应大干4.0GPa,甚至可能达到5~7GPa或更高。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 TheQinlingDabieorogenicbeltwasformedbycollisionbetweentheNorthChinaandYangtzeblocks.Thecorepartoftheorogenicbeltconsistsofseveralmetamorphicrockgroups,includingtheDabie(Tongbai)complex,Hong’an(Susong)group,SujiahegroupandSuixian(Yao…  相似文献   

15.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RTEM)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omphacite from ultra-high pressure (UHP) eclogites at the locality of Shima, Dabie Mountains, China. TEM reveals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consist dominantly of dislocation substructures, including free dislocations, loops, tiltwalls, dislocation tangles and subboundaries. They were produced by high-temperature ductile deformation, of which the main mechanism was dislocation creep. Antiphase domain (APD) boundaries are common planar defects; an age of 470±6 Ma for UHP eclogite formation has been obtained from the equiaxial size of APDs in ordered omphacites from Shima, coincident with ages given by single-zircon U-Pb dating (471±2 Ma). HRTEM reveals C2/c and P2ln space groups in different parts of one single omphacite crystal, and no exsolution is observed in the studied sample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rapid cool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HP eclogites underwent a long  相似文献   

16.
近期的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北大别整体经历了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多阶段折返历史,因而表现为广泛发育的多期减压结构和极少保留早期的超高压变质记录。北大别榴辉岩以高温变质作用以及折返期间因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期后成合晶为显著特征。石榴子石中伴有放射状胀裂纹的单晶和多晶石英包体指示早期柯石英的转变结果,这已被锆石中发现的柯石英残晶所证实。结合北大别北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发现的金刚石等超高压证据以及三叠纪变质记录,由此证明北大别整体经历过深俯冲和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北大别榴辉岩的多阶段高温条件主要来自石榴子石-绿辉石矿物对温度计、单斜辉石中紫苏辉石+石英针状矿物出熔体以及金红石中较高的Zr含量和变质锆石中较高的Ti含量等得出的温度证据。此外,多期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中成分分带的存在,证明该区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多阶段、快速折返过程;而不同变质阶段的温度、压力和形成时代,却反映该区榴辉岩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变质演化与缓慢冷却过程。长时间的高温变质作用与缓慢冷却过程也许正是北大别长期难以发现柯石英和有关超高压记录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些成果为大别山三个不同超高压岩片的差异折返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钾长石的超高压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包含多种含钾长石的显微多晶包襄体.确定其中的钾长石是否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不仅有助于限定这些长英质包裹体的成因机制,而且有助于深化理解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陆壳岩石的物理和化学行为.榴辉岩B174样品采自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该样品的石榴石含多种单相和多相多晶包裹体,其中包括钾长石和方解石单相包裹体、钾长石+石英和钾长石+方解石多晶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了部分钾长石残留有超高压钾长石相--钾质钡铝沸石,表明(1)钾长石至少经历了从钾质钡铝沸石向钾长石的退变质相变;和(2)榴辉岩中含钾长石多晶包裹体形成于超高压变质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块状榴辉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大别—苏鲁超高压(> 27× 108Pa) 变质带内的榴辉岩, 在大陆深俯冲、碰撞和折返剥露过程中, 大都遭受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作用的重置与再造.但是, 大型榴辉岩体核部以及包裹于大理岩和石榴橄榄岩体内部的块状榴辉岩, 往往保留其初始简单的矿物组合、中-细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详细地分析了块状榴辉岩的几何学、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特征, 指出它们是超高压榴辉岩递进及多期变质变形分解作用的残留体, 位于尺度不同的弱应变域内, 是大陆深俯冲及碰撞作用的真正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